探究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构建小学高年级语文“三层次”阅读教学范式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唐会玲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小学 224400

摘要

阅读,心灵之窗,知识之泉,叶圣陶先生作为语文教育先驱,其教育理念历久弥新,持续照亮求知之路。本文旨在深入探索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学思想,特别是其关于阅读教学的独特见解,结合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统编版教材的实际需求,构建一套“三层次”阅读教学范式。该范式通过“基础阅读层”、“深度理解层”和“拓展应用层”三个层次,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素养,为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径。


关键词

三层次;语文教学思想;阅读教学范式;构建路径

正文


一、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在阅读教学中的体现

(一)学生主体性的强调

叶圣陶先生的教学思想在阅读教学中深刻体现了对学生主体性的高度重视。他主张,阅读应当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由其自主驱动的过程。这一理念促使教师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阅读材料,并在阅读过程中积极发表个人见解。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学生的阅读体验和理解得以丰富和深化,从而真正实现了个性化阅读。

)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深知阅读兴趣的持久性和阅读习惯的重要性。他倡导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选择和丰富的阅读活动,如朗读比赛、阅读分享会等,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乐趣,还培养了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热情。此外,他还强调持之以恒的阅读对于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阅读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形成稳定的阅读习惯。

)深度理解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不应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而应深入文本内部,挖掘其背后的思想内涵和情感价值。他鼓励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审视和分析文本,探讨作者的观点和意图,以及文本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这种深度阅读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文本,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还能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形成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思维方式。

)拓展应用与综合素养的提升

叶圣陶先生强调阅读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阅读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他提倡跨学科整合教学,将历史、地理、科学等学科知识融入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语言知识,还能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此外,他还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如撰写阅读报告、表演阅读剧等。这些活动不仅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培养了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三层次阅读教学范式的构建价值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层次阅读教学范式通过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实现了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从基础阅读层开始,学生逐渐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在深度理解层,他们开始深入探究文本的内涵和价值;最后在拓展应用层,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养。通过这样全面而深入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够在多个方面得到均衡发展。

)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三层次阅读教学范式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使阅读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每个层次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实施策略,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这种分层教学的方式也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路径和节奏。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此外,该范式还注重阅读成果的展示和反馈,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并进行调整和优化。

)推动语文教学改革

三层次阅读教学范式的构建是对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和发展。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阅读过程的深度与广度以及阅读成果的拓展与应用。这些理念都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趋势。因此,该范式的推广和实施有助于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它不仅能够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和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该范式的成功实践还能够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三层次阅读教学范式的构建路径

(一)基础阅读层: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策略一:精选阅读材料

教师应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精选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应既包括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又涵盖课外优秀的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同时,教师还应关注材料的趣味性和启发性,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策略二:开展多样化阅读活动

通过举办朗读比赛、阅读分享会、读书角建设等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这些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交流分享的平台,增强他们的阅读成就感;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参与中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策略三:制定个性化阅读计划

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包括阅读量、阅读时间、阅读目标等方面的安排。同时,教师还应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计划执行情况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稳定的阅读习惯。

(二)深度理解层:深化理解,提升思维

策略一:精读文本,挖掘深层含义

在精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段逐句分析文本内容,关注文本的语言特点、结构布局等方面;同时,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文本的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策略二:分析语言特点,提升鉴赏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词汇的选择、句式的构建到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多个维度分析文本的语言特点。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作品的语言风格、表达技巧等方面的异同点,帮助学生提升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策略三:探讨主题思想,培养批判性思维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出主题思想,并进一步探讨其背后的社会背景、文化意蕴和人生价值。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形成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文本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探讨文本对于现实问题的启示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拓展应用层:拓宽视野,提升素养

策略一:跨学科整合阅读

在这一层次,教师应积极探索语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将历史、地理、科学等学科知识融入阅读教学中。通过设计跨学科的学习任务,如结合历史事件解读文学作品、利用地理知识分析文学场景等,让学生在阅读中实现知识的融合与迁移,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升综合素养。

策略二: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参与

实践活动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提升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撰写阅读报告、创作文学作品、表演阅读剧、举办阅读主题展览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促进他们全面而个性的发展。

策略三:信息技术辅助阅读教学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技术手段来辅助阅读教学。例如,通过数字化平台推送电子书籍、音频朗读材料、在线互动讨论区等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丰富的阅读资源和学习途径。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阅读习惯,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指导。

参考文献

[1]潘苇杭,潘新和."阅读本位"范式的理论架构——叶圣陶语文教学观讨论[J].课程.教材.教法, 2015(1):5.

[2]侯艳.叶圣陶精读指导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大学,2021.

[3]潘新和.叶圣陶语文智能教育观初探[J].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 2012(2):6.

[4]李耀平.叶圣陶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观述评[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 19(2):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