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对古诗词学习效果的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戴媛媛

胶州市第四实验小学

摘要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古诗词不但是小学语文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领悟优秀文化的有力路径。在新时期下,教师要重视古诗词教学,以新颖的理念、科学的手段实施授课,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是实现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途径,值得被借鉴。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本文详细论述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存不足,并提出应用情境法优化教学的举措,仅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古诗词;学习效果;优化措施

正文


在人教教小学语文教材融入了许多古诗词,大多为景物描写、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类型,对内容、情感、意境的表达都十分丰富。对小学生而言,由于年龄不大,在学习古诗词时容易陷入死记硬背、无法理解情感内涵的负面状态,为教师的教学带去阻碍。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抓住古诗词的特点,与作者实现情感共鸣,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存不足

首先,教师水平一般。部分教师对古诗词的理解、把握不够深刻,采取的教学手段方法单一,导致课堂沉闷乏味。其次,教学内容不够生动、丰富。传统的古诗词教学陷入了死记硬背、单向填鸭的态势,学生难以感知古诗词的意境,无法领悟古诗词的魅力,学习缺乏趣味性。再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由于古诗词的语言较为精炼,意境相对深远,在学习期间学生会遇到不少困难,滋生抵触情绪,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影响整体效果。最后,教学资源匮乏。当前一些学校的授课资源有限,如并积极组织课外扩展活动,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针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存痛点,引入情境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措施与方法

(一)创设视听情境

意境的传递往往难以通过直白的语言描述达成,为此教师要积极创设视听情境,调动学生视觉、听觉感官,让学生在视听、动静结合的氛围下感知古诗词的内涵。

1.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仔细研究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会发现,涉及的古诗词无一不是诗与画紧密结合的,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组织古诗词情境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借助画图来搭建生动的氛围。以《泊船瓜洲》的教学为例,该首古诗是一首题画诗,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元素,综合学生画作,将表现较佳的作品融合起来,用粉笔绘画并展示在学生面前。在画画前,教师要提供点拨,同学们,这首诗描绘的内容发生在什么时候?学生:春天的夜晚。教师:诗人是在哪里吟唱诗歌的?学生:站在船头。教师:诗歌中描绘的画面都涉及哪些事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会得出扁舟、江水、诗人等答案,教师先给予肯定鼓励,继续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是否还有遗漏,确保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认真分析“明月何时照我”,并锁定“明月”这一意象,接着教师要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频,让学生能在教师绘制的画面、动听音乐的双重“加持”下,于脑海中逐步构建出如下场景画面——月亮垂挂在天际,江面波光粼粼,诗人慢慢地从船舱踱步出来,站在船头望向远处的江南岸,瞬间想起了自己久未回去的家乡,想念家乡的春天美景,如此就能让学生浸润在画面中,产生认知冲突,深化对古诗词的理解,代入作者视角,与之实现情感共鸣。

2.利用音频,构建情境

音乐是一门有效表达古诗词的载体,许多古诗词都与音乐息息相关,认真研究历史不难发现,最早品鉴诗歌的方式是吟唱。教师要认真研究古诗词,明确蕴含的情感,选择与之维持相同基调的乐曲构建音乐情境,让学生走进当时,试着理解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值得一说的是,音乐情境的创设不能随意为之,而要结合课堂的节奏、学生的水平有针对性地安排。在创设音乐情境时,教师要做好对两个方面的把控,一在导入环节播放音乐,集中学生注意力,二是借助播放的乐曲,自然而然地导出教学内容。以《清平乐·村居》的音乐情境构建为例,课上教师可以先借助辛弃疾不同诗句的乐曲来吸引学生关注,再指导学生比对,如先播放与《破阵子》相关的乐曲——古筝曲目《广陵散》,指点学生品味音乐,再播放与《清平乐·村居》有关的乐曲,如《欢沁》。听完之后学生会发现,前者豪迈,后者平淡,教师导出问题:为什么同一诗人创作的诗在曲调上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别?督促学生探讨研究并布置任务:同学们,请你们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调查,了解作者生平,尝试分析作者在不同心境时创作作品的差异,促进深度学习。

(二)创设生活情境

古诗词创作来源于诗人的日常,当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抑郁不得志或者得到他人赏识都会借助古诗词,将当下的情感表达出来,言之,生活是诗人创作古诗词的基础,之所以当下许多小学生无法理解古诗词情节、思想,一个关键性的原因是学生所处是高科技时代,与诗人生活的环境存在明显差异为此教师可以借助生活情境的创设,打造古诗描绘的场景或者与之相悖论的场景,促进学生亲身经历体会,调动现有经验尝试理解诗词内容。以《元日》的教学为例,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经验,说说自己平时是如何过春节的,在生活经验的驱动下学生有更多话可以说,有的说春节放鞭炮,有的说春节有很多限定美食,有的说春节会走亲访友,哪里都非常热闹,随处可见中国红。在学生描绘了生活场景后,教师进一步点拨: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王安石笔下的宋朝人是如何热热闹闹过春节的,让学生流畅地将现有生活认知迁移到古诗词学习,降低学习的整体难度。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对古诗词学习的正向效果

(一)‌优化教学氛围,活跃现场环境

通过构建情境能活跃现场氛围,保障学生处在生动、事宜的环境下认真学习。由于小学生身心尚未完全成熟,语言基础相对薄弱,对古诗词的理解水平有待提高,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创设情境可以将枯燥的2d文字以生动的图画等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意象、语言的双重引导下自主探究诗词,提高学习效率。

(二)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逐字逐句解释、直白翻译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陷入被动,通过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手段创设情境,可以将古诗词的意境直观体现出来,让学生在视听感官的刺激下感受古诗词的美,激发学习热忱,实现高质量学习。

(三)培养审美能力,发展想象力

古诗词具有丰富的意境音乐借助情境教学,学生能在真实的环境下感受诗词的语境美,体会诗人的思想魅力,不但能让学生完成对古诗词的高效学习,还能促进提高审美能力、培养想象力、助推智力发展。

(四)促进汲取古代文化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古诗词不但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文化的载体,引入情境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理解古诗词本身的基础上,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历史,深化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培养民族文化自豪感。

小学是语文课程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做好古诗词的情境教学,可以达到活跃现场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审美、发展想象力、促进传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等多方面的效果。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教师要结合当下古诗词教学的不足,积极引入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视听生活情境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身临其境感知古诗词魅力,获得古诗诗意熏陶、艺术传承,汲取诗词中的人文精神、宝贵思想,以此为养分,促进自我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刘静. “互联网+教育”赋能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提升教学效率的探析 [J]. 考试周刊, 2024, (39): 59-62.

[2]石燕静. 巧用情境教学法助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J]. 教育界, 2024, (21): 56-58.

[3]赵公桌. 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策略研究 [J]. 名师在线, 2024, (19): 61-63.

[4]陈晗.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J]. 亚太教育, 2024, (13): 55-57. DOI:10.16550/j.cnki.issn.2095-9214.2024.13.01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