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实践探微
摘要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创造力培养;山东教育出版社;情境创设;问题解决。
正文
引言:在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中数学教材的引领下,我们步入了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数学世界。数学,这门既严谨又富有创造性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更期待学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出独特的创造力。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点燃学生创造力的火花
(一)生活实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在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中数学教材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教材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数学知识,还巧妙地融入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问题和情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来引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以“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为例,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来引入新课:某水果店老板为了吸引顾客,决定对苹果进行打折促销。原价每千克5元的苹果,现在打8折出售。小明听说后,带着20元钱兴冲冲地来到水果店,想要买一些苹果回家。那么,小明能用这20元钱买到多少千克的苹果呢?
通过这样一个情境,学生不仅能够迅速被吸引进课堂,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学生可以通过设立未知数、列出方程、求解方程等步骤,逐步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创造力。
此外,这样的生活实例还能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数学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造力。
(二)故事情境构建,培养想象力
故事,这个自古以来就陪伴着孩子们成长的神奇伴侣,不仅是他们心灵的慰藉,更是想象力的源泉。在数学这片严谨而深邃的海洋中,我们同样可以巧妙地借助故事的力量,为学生构建一个充满奇幻与想象的数学世界,让他们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几何初步”中的“平行线”为例,我们可以为学生编织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在一个遥远的国度里,有两条特殊的公路,它们不像其他公路那样会相交或分岔,而是像两位忠诚的朋友一样,始终并肩前行,无论遇到多少曲折和困难,都保持着彼此之间的距离,永远不相交。这两条公路,就是数学世界中的平行线。它们代表着一种坚定与执着,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都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方向,永不偏离。
通过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故事,学生不仅能够深刻理解平行线的概念,还能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生动的图像。他们仿佛能够亲眼看到这两条公路在广袤的大地上延伸,感受到它们之间的那份默契与坚守。这样的故事情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平行线的记忆和理解,更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播下了想象力的种子,为后续的几何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与趣味,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问题解决:磨砺学生创造力的锋刃
(一)开放式问题设计,鼓励多元思考
开放式问题,作为一把开启学生创造力大门的钥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中数学教材中,我们更应充分利用这一工具,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一系列开放式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多元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为例,我们可以抛出一个看似简单却充满挑战的开放式问题:已知两个三角形有三组对应边相等,它们是否一定全等?为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直接,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思考空间。学生可以通过画图、测量、逻辑推理等多种方式来寻找答案,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审视和思考问题。
这样的开放式问题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判定条件的理解,更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创新思维的种子,为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小组合作探究,促进思维碰撞
小组合作,这一教学策略犹如一把钥匙,能够打开学生数学思维的大门,让学生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中共同前行。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以“一次函数”的教学为例,我们可以设计一场别开生面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主题为“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将被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需要分工明确,有的负责画图,有的负责观察,还有的负责分析。学生将通过团队合作,共同探究一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增减性以及与坐标轴的交点等性质。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相互借鉴、相互启发,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擦出了火花。学生不仅发现了新的规律和结论,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这种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更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此外,小组合作还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他们可以在小组内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与同伴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这种氛围不仅激发了他们的思维活力,更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三、实践操作:锤炼学生创造力的基石
(一)动手制作教具,增强直观感受
在数学教学中,教具的使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教具往往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因此,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制作教具,通过亲自动手制作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教授“立体图形”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纸板、塑料等材料制作各种立体图形模型,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通过动手制作,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立体图形的形状和结构特征,还能在制作过程中发现新的规律和结论。这种动手制作教具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到了数学的乐趣和魅力。
(二)数学实验探究,培养探究精神
数学实验,这一新颖的教学方式如同一把钥匙,为学生打开了数学世界的大门,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秘。在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中数学教材中,我们更应充分利用这一教学方式,设计一系列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数学实验探究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以“概率初步”的教学为例,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生动有趣的“抛硬币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学生将被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需要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抛硬币,有的负责记录数据,还有的负责分析数据。他们将通过多次抛硬币来统计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次数和频率,从而探究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会发现,随着抛硬币次数的增加,正面和反面的频率逐渐趋于稳定,并趋近于一个固定的值,即概率。这种直观的体验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概率概念的理解,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数学规律的神奇和美妙。
同时,数学实验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他们需要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数据的变化,分析数据背后的规律,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探究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通过这样的数学实验探究,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在探究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三)数学游戏设计,激发创新思维
数学游戏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通过设计富有创意的数学游戏,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中数学教材中,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数学游戏。例如,在教授“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数学接力赛”的游戏。游戏规则是: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站在讲台上,依次从老师手中抽取一张写有理数混合运算式子的卡片并计算出结果;如果计算正确则继续抽取下一张卡片并传递给下一位队员;如果计算错误则停止比赛并由其他小组继续。通过这种数学游戏的设计和实施,学生不仅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还能在游戏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然而,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和实践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一个充满创新氛围的学习环境;就一定能够点燃学生创造力的火花;让他们在数学的海洋中自由翱翔、不断前行。回顾本文的实践探索,我们深刻体会到:情境创设是点燃学生创造力火花的钥匙;问题解决是磨砺学生创造力锋刃的磨刀石;实践操作则是锤炼学生创造力基石的熔炉。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秉持这一理念;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文艺蓉.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J].炫动漫, 2024(2):0165-0167.
[2]黄义泽."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学习共同体培养的实践研究[J].俏丽, 2024(11):43-45.
[3]顾艺红."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索[C]//2023年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教育学术座谈会论文集(二).2024.
[4]周鹏.希沃白板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研究[J]. 2024.
[5]马冬兰."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J].新智慧, 2024(1):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