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重要性和培养方式探讨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重要性;培养方式;人教版教材
正文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阅读不仅是学生获取信息、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键环节。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成为小学语文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重要性出发,结合人教版教材特点,探讨其培养方式,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重要性
1. 增强语文能力
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语言技能的磨砺场,更是文化素养的滋养源。小学语文阶段,学生的语言体系正处于构建之中,阅读则成为了他们积累词汇、学习语法、培养语感的最佳途径。人教版教材通过选取《草船借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经典作品,让学生在品味文字之美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吸收丰富的语言材料,从而提升其遣词造句的能力,使他们的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准确。此外,阅读还能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准确地捕捉信息,进行有效沟通。
2. 培养思维能力
阅读不仅是文字的阅读,更是思维的训练。人教版教材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文本内容,如《七律·长征》这样的诗词作品,引导学生在品味文字的同时,学会运用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对文本信息进行深入解读。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口语交际”和“习作”板块的设置,更是为学生提供了将阅读所得转化为实际语言表达的机会,进一步促进了他们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协调发展。
3. 提高阅读效率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阅读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人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足够的信息。因此,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效率显得尤为重要。人教版教材通过科学编排阅读材料和练习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速读、精读、略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以适应不同阅读场景的需求。同时,“快乐读书吧”等栏目的设置,更是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4. 拓展知识面
阅读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人教版教材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为学生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知识世界。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不同领域的基础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此外,“综合性学习”板块的设置,更是鼓励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方式
1. 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的激发是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展示丰富多彩的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进行推荐和引导。例如,在教授《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讲述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奇,引发学生的兴趣后再引导他们阅读课文,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2. 注重阅读方法指导
阅读方法的掌握是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授他们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速读、精读、略读等,并引导他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如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这些习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还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在教授《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速读全文了解大意;再精读重点段落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最后让学生写读后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加强课外阅读引导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积极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给学生,并引导他们制定阅读计划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读书会、开展阅读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例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经典童话作品并定期组织读书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4.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阅读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应将阅读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阅读的乐趣和价值。例如,在教授《七律·长征》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或家人旅游时的经历与诗词中的意象进行对比联想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在教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身边的榜样人物及其优秀品质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贴近文本内容感受到阅读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增强他们的阅读动力和学习效果。
三、案例分析——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为例
在教授《颐和园》一课时,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教师可以采取更为细化和深入的教学策略。首先,在创设情境导入阶段,除了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互动小游戏,如“颐和园寻宝图”,让学生在地图上寻找并标注出课文中提到的主要景点,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能帮助他们初步构建对颐和园的整体认知。同时,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如果去颐和园游玩的想象,鼓励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想象中的场景,进一步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进入精读感悟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导游和游客,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文本中的情感色彩和景物特点。此外,还可以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颐和园的美体现在哪里?”、“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描绘颐和园的美景?”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解读文本,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入一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本的艺术魅力。
在拓展延伸阶段,除了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旅游经历进行对比联想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次“小小导游员”活动,让学生选择颐和园中的一个景点进行介绍,准备一份详细的导游词并面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加深他们对颐和园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更多关于颐和园的资料,如历史故事、传说典故等,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和人文素养。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
1. 存在问题一:学生阅读兴趣不高
当前,部分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这可能与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方式的单一以及阅读环境的缺乏等因素有关。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尝试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和形式,如引入绘本、漫画、有声读物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同时,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也至关重要,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阅读区域或图书角,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和丰富的图书资源,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魅力。
改进建议一:加强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除了定期向家长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亲子阅读活动、阅读分享会等,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阅读过程中来,与孩子一起阅读、讨论、分享心得。这样既能增进亲子关系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
2. 存在问题二:阅读方法掌握不牢固
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方法不当、效率低下等问题这可能与他们缺乏系统的阅读方法指导有关。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分阶段、分层次的教学策略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精读、略读、速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断、概括等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改进建议二:丰富阅读资源
阅读资源的丰富性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至关重要。学校应不断丰富阅读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阅读材料。除了建立班级图书角和学校图书馆外学校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电子图书、有声读物等多种形式的阅读材料。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作家、学者等走进校园为学生举办讲座、分享会等活动让他们近距离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作者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创作灵感。
3. 存在问题三:课外阅读量不足
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但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明显不足。这可能与他们缺乏阅读时间、阅读动机以及阅读指导等因素有关。为了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学校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力。
改进建议三:注重阅读评价
建立完善的阅读评价体系对于检验阅读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建立完善的阅读评价体系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除了定期测试、阅读报告、读书笔记等传统评价方式外学校还可以引入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如阅读挑战赛、阅读积分制等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学校还应将阅读评价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阅读方法指导、加强课外阅读引导以及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培养更多具有优秀阅读素养的小学生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万志红.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重要性和培养方式探讨[J].新校园:中旬刊, 2017:46-46.
[2]杨昀.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D].三峡大学,2023.
[3]陈起音.论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 2021(7):129-129.
[4]吴俊芬.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 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