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有形”,思维“潜形”——思维型探究教学的综合实践与反思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汪海波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广德湖小学

摘要

《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之一是:体验并初步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纲要注重了综合实践活动思维的深度培养,强化了探究实践的重要性,强调要开展基于思维发展的探究实践教学。本文以《影长的四季变化》一课为例,践行思维型探究教学模式,在探究实践的各个环节都伴随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思维;探究实践;思维型探究

正文


     核心素养的形成要借助综合实践活动思维来发展,要依赖探究实践来培养。为此,笔者开启了思维型探究的实践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在有形的探究实践中“潜形”。

    一、践行思维型探究的必要性

    探究实践是学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独特标志,但同时存在少许问题,1.部分教师直接将实践过程出示,学生照做即可,对于他们而言缺少思维的碰撞。2.有些则只是为了实践而实践,学生在实践之前都已知道实验结果,对学生而言无任何的认知冲突,只需动手不需动脑。探究实践流于表面和形式,使它失去了原本的价值。之于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到知识,更要学会学习。所以,缺少思维发展的探究就如失去了灵魂。

那何为综合实践活动思维?综合实践活动思维是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也是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核心思维方式。它在综合实践活动

课的表现主要以逻辑思维为主,一般需要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类推、综合、概括、迁移等过程和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探究过程是思维与操作的统一体,探究过程设计必须以思维发展为起点和归宿,这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真实的综合实践活动探究过程,才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1]。所以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应以综合实践活动思维的培养为核心,在探究实践的各个环节都应伴随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本文以六年级上册《影长的四季变化》一课为例,引导学生思维与实践并行,践行思维型探究实践模式。

二、践行思维型探究的可行性措施

(一)真实情境贴近学生,诱发思维动机

探究实践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提出问题”,但若直接抛出问题,学生有时会处于迷茫状态,不知如何回到,当遇到抽象又不常见的问题,他们更是连问题是什么意思都不懂。毕竟小学生的认知还不成熟,所以为他们创设一个真实情境,给予他们真实感和参与感,让他们在情境中观察和思考,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诱发他们提出问题。毕竟问题是思维的发源地,提出问题则是综合实践活动思维的重要体现。

例如,在《四季的影长变化》这一课,由于四季的影长变化是抽象且不曾仔细观察过的领地,所以设计时,将影长的变化以另一种生活化的方式进行转换。出示一段视频,视频中是两个坐在教室里的男孩小齐和小潘,他们不仅是同班同学,还住在同一小区前后幢。其中小潘的校服由于阳台晒不到太阳而未干,小齐则穿着校服,表示阳台光照明明很好,这引起了小潘的好奇,明明住在同一小区前后幢,为什么阳台采光会不一样?学生虽然看到的是别人的故事,可由于这样的事生活中比较常见,所以,很快投入其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再以小区售楼处提供的一年四季楼房采光变化视频,发现一年四季影长在发生变化,导致小潘家的采光情况四季是不同的,学生就会好奇小潘家什么季节采光会比较好呢?从而激发学生探究一年四季影长的变化情况。

从衣服未干,联系到楼房影子遮挡,导致采光变差,又从楼房的四季采光视频,联想到四季影长变化。这一系列的情境设计,把抽象又生疏的知识转嫁到符合六年级学生思维模式的生活问题。启动了学生的思维机关,诱发他们在观察和思考中发展思维,具体表现在如下:观察现象、联想、分析关系、发散思考、提出问题。

   (二)方案设计有迹可循,激发思维类推

提出问题,自然要想办法解决问题,问题的解决途径一般就是实验,实验前的方案设计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目标,更能梳理探究方法,将思维型探究落到实处。在设计过程中,发散思维,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辩证地看待成员之间的想法,引起思维的碰撞。

影长的四季变化在中国古代就有人进行了研究,古人用圭表实地测量出了影子在一年四季的长度变化,但对于学生而言,古人的研究成果不该直接获取,笔者希望他们也能像古人一样经历探究过程。为此如何把这长时的实际测量转换成教室内的短时模拟测量成为了设计的关键。首先通过一个视频介绍圭表,学生看完后进行总结,包括圭表的结构、使用方法等。如何利用总结得到的有效信息应用到自己的方案设计中呢,笔者进行了如下设计:

【教学片段】

师:看了视频后,你获得了关于圭表的哪些信息。

生:圭表的组成;圭表放的时候表朝南,圭朝北;四季太阳位置不同,影长不同。圭表测的是正午时的影长。

……                                                                                                                                                                                                                                                                                                                                                              

师:可是春夏秋冬四季是很漫长的,我们如何在教室里通过短时间的模拟实验就测出宁波四季的正午影长?在已有一个圭表的情况下,还要获取什么信息,补充什么材料来辅助你的实验,请各小组讨论实验方案,并思考实验注意事项。将讨论结果简写在表格中。

          


需要获取什么信息

需要补充什么材料

实验注意事项

模拟圭表测量宁波四季正午影长的方法

1.

2.

……

1.

2.

……

1.

2.

……

经过这一设计环节,教师用了总结、类推的思维方式,并且在学习单的加持下,小组讨论有了更清晰的方向,这样既降低了设计难度,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如何设计这样的探究题,若日后遇到类似的模拟实验,不要盲目设计,可以用类推的思维方式来解决。

(三)实践交流动手动脑,提升思维多维性

1.结构化学具

“尊重事实和证据”是综合实践活动思维的前提,证据的获取往往依赖于实验探究。实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载体,结构化的学具更是为综合实践活动思维的培养和综合实践活动观念的建构锦上添花。小学生的思维,一般来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期。教学过程中,借助学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分析综合思维等。

例如,在做四季正午影长变化的模拟实验中,必须要有一个与实验方案匹配的学具,为此,在原有的基础圭表(图1)上,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逐步演变成图2,改进后的圭表有以下优点:①增加量角器,能准确找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的正午太阳仰角;② 量角器贴在木片上直接插在圭表上,轻便;③量角器边缘增设四季仰角位,且做成凹槽,可帮助学生用手电筒照射时位置不移位。








         1                                            图2


     2.图解式板书

板书是直观性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一个精心设计的板书应该是重难点突出、且拥有逻辑体系的。一节课的板书应该是学生研究交流的平台,是全班学生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概括的的平台,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板书必须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性、体现思维性。

为此,笔者采用图解式板书,利用图片、线条、箭头等并配合必要的文字呈现出来,并分为主板书和副板书,考虑到不同教学环节,学生的思维层次不同,就采用不同记录方式。副板书用关键词来记录学生概括的实验步骤,具有条理性,发展了学生的概括思维。主板书用图文结合来交流分享探究成果,并且,交流汇报时,可请小组成员一起上台,分工合作,不仅完成观点的分享,还将对应的板贴上墙,做到全员有活干,动手又动脑。通过这种方式,将抽象事物直观化,发展了学生的分析综合和推理思维。

              

(四)拓展延伸紧贴主题,激发思维迁移

结论的得出并不是探究活动的结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迁移应用于生活,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改进、发明等创造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2]。为此,笔者进行了如下设计:

【教学片段】

师:我们再来看小潘家的遮阳问题,你们认为他家的阳台什么季节采光最好?什么季节采光最差?

(设计意图:利用得到的结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真的是这样吗?老师把小区的缩小版模型(图3)带到了课堂,怎么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验证你们刚才的想法。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应用迁移思维,将用圭表测试影长的探究方法迁移到测试模型。)

接下来请各小组解决这两个问题。

① 测试1号楼在夏季和冬季时的影长,观察小潘家是否被影子笼罩?

② 如果2号楼的所有住户希望一年四季不被1号楼的影子笼罩,那么他们与1号楼的距离至少是多远?请移动2号楼到该处不动

   (设计意图:综合实践活动观念的获得不该只能解决单一问题,为此利用建筑模型,将生活中常见难题抛给学生,促使学生将所学观念迁移到新情境,解决更多问题。)  

   

   

               3                                     图4

  师:如果小潘想改变现状,希望父母再买套房,你们有什么建议给他们?

   (设计意图:通过影长问题发现楼间距问题,继而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扩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探究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思维必须贯穿整个实践过程,课堂教学活动必定要与学生的思维活动密切相关。通过创设能够引起共鸣或好奇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强调让学生通过总结建构正确的综合实践活动观念,通过迁移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达到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所以,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践行“探究有形,思维潜形”的思维型探究模式为核心素养的课堂落实提供了可能,是当下实现素养导向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王磊.基于培养学生高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化学探究教学发展趋势[J].化学教育,2014,35(7):7.

[2] 韩春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活动中综合实践活动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 [J].辽宁教育,2022(1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