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自旺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二中学 730600

摘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历史教师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为起点,理性分析高中历史学科属性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情优化设计教学方案,为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铺路。在依托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时,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更加透彻,能够油然产生深厚的家国情感,国家教育政策方针也得以落地。历史教师应理顺教学思路,深度剖析历史史料,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灵活渗透家国情怀元素,有效整合现代信息技术,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组织开展案例教学活动,滋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始终坚持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全面增强学生理性爱国意识。确保学生能够重拾历史学习自信心,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三观,以良好的家国情怀认真探索学科知识奥秘,用所学习的历史知识指导个人社会实践。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正文


引言

随着高中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历史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历史教师不再局限于课堂及教材带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要求学生自主识记,而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培养优秀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为目标,针对性地发展学生家国情怀,引导学生站在历史和国家视角深度分析重要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逐步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确保学生能够以较强的主人翁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认真学习历史知识,出色完成学习任务,真正成长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一、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

家国情怀体现了个体对民族文化的认同、理解、传承以及对民族精神的感悟以及践行,揭示了中国社会的主旋律,蕴含历史悠久的中国精神以及时代精神。新时代背景下的家国情怀内涵更加丰富,与个人、家庭、民族和国家发展密切相关,只有秉承较强的命运共同体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才能够践行家国情怀。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时,教师需要理性分析不同时代下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以及深刻内涵,主动放远眼光,科学定位长远发展目标,理性分析历史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以及基本内容,科学定位多元教学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及全面发展[1]

二、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符合高中历史教学改革要求,有助于提升学科教学层次,发展学生多元能力。在参与历史课内外学习活动时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和全面,活学活用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家国深厚情感,认真学习历史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以较强的主人翁意识完成学业。历史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改后高中历史教学标准以及育人目标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活力及生命力,全面激活学生思维,确保学生能够自觉接受家国情怀教育和熏陶。

(一)深度钻研历史史料,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作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关键资源,历史史料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大有裨益。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以整合历史发展资料为立足点,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带领学生探索历史发展轨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史实资料,促使学生认真学习历史知识,在追本溯源的过程中了解历史真相,领悟历史知识本质及真谛,保持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油然产生爱国情怀[2]。在正式授课时,教师首先应拉长战线,主动“跳出”课堂和教材,不再局限于历史课本,而是在学校图书馆以及线上教学平台中整合历史史实资料,围绕重要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展示历史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历史发展脉络,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理性分析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呈现的历史精神,逐步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素养。其次,教师应扮演好学习顾问的角色,结合学生的课内外学习表现以及学习基础整合优质的学习素材,从文物资料、历史著作以及史料评论中挖掘兼具趣味性和教育性的历史史料,将课堂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历史事件来龙去脉,深度剖析历史人物形象,认真感知历史事件,逐步从被动接受过渡到主动探究。

比如为了强化学生对宋代商业革命的理解,教师可以在校园图书馆以及智慧平台中搜集展示宋代商业革命背景、现象以及作用的历史史料,将图片、文字和视频相结合,图文并茂地呈现宋代卓越的企业精神以及商业手段,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史料,了解宋代时期的商业活动发展情况以及城市化进程。相较于其他朝代,宋代的劳动力流动速度较快,物流、金融、贸易实现了迅速发展,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呈现出新的发展面貌,出现了早期的金融机构雏形,初步建立了金融法律制度,宋朝经济实力远超同时期的其他国家。在认真分析和钻研历史史料的过程中学生油然产生民族自豪感以及自信心,学习历史的能动性更足。

(二)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灵活渗透家国情怀元素

教学环境和氛围对学生的影响较为直接,为了提升整体的历史教学质量,教师应打开视野,将历史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逐步拓展教学时空范围,鼓励学生参与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家国情怀教育。首先,教师应结合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积极开展潜藏爱国情怀核心素养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围绕活动主题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及创造力。比如学校可以面向全校学生,鼓励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积极参与历史演讲比赛,在小组内部合作搜集历史人物材料,讲解优秀历史人物的杰出贡献以及闪光点。

历史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历史读书分享活动会,比如以“中国历史故事”以及“魏晋南北朝”为主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对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见解。其次,学校应结合高中历史教学进程组织开展看电影活动,精心选择兼具时代精神和历史精神的优秀影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故事,比如播放《铁甲舰上的男人们》以及《圆明园》、《大明宫》等优秀电影和纪录片。最后,学校可以紧跟时代发展进程,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科研精神以及航空航天精神着手,结合家国情怀在当今时代下的具体体现带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增强学生爱国情怀,确保高中历史教学能够跟上时代发展进程。

(三)整合现代信息技术,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环境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独立自主意识更强,如果沿袭教-学-练模式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就会引发学生抵触情绪。教师应打破教学常规,紧跟时代发展进程,灵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可视化课堂,科学创设多元教学情境,用教学情境直观呈现晦涩难懂的历史知识,调动学生求知欲,弥补学生在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上的不足,确保学生在身临其境自主感知的过程中透彻理解历史知识,产生良好的家国情怀[3]。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作用,高效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教师首先应灵活利用多种信息化技术及手段,整合历史视频以及历史图像,丰富历史教学资源,带领学生学习教材之外的知识。

其次,教师可以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形象直观地呈现与家国情怀教育相关的内容,确保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逐步树立良好的家国情怀。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全民族浴血奋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时,教师可以在数字博物馆中整合历史图片和视频,打造视频情境和图片情境,强化学生学习感受和体会,激发学生家国情怀,确保学生产生更多情感共鸣。在展示日军侵华罪行时,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博物馆呈现视频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视频,浏览数字博物馆,了解日军侵华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以及较强的家国情怀。最后,教师可以围绕单元教学主题利用信息化手段科学设计历史主题,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展现历史短篇故事,用数字化技术推进历史教学改革及创新。确保学生能够在直观生动的历史情境中认真探索知识奥秘,深入了解家国大义和民族大义,不再游离于课堂之外,简单识记学科知识。

(四)开展案例教学活动,滋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

历史是高中阶段较为典型的理论性学科,学科知识容量较大,课堂教学极易陷入枯燥乏味,如果机械性地按照课前预设简单讲解教材知识,就会打消学生学习能动性,不利于家国情怀的培养。对此,教师应创新教学对策,通过列举案例的形式直观呈现历史知识,滋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避免学生囫囵吞枣[4]。首先,教师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结合历史教学内容甄选典型的历史事件,以此作为案例开展案例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剖析案例中的家国情怀内容,逐步开启智慧大门。其次,教师应将选择权交给学生,自觉回归教学正轨,引导学生认真梳理古代史、近代史中与政权更迭相关的典型历史事件,围绕“中华民族精神”这一主题开展案例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站在历史视角深度分析不同时代下爱国情怀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在强化学生知识印象并扫清学生认知障碍后,教师可以讲解李冰修筑都江堰以及大禹治理黄河泛滥的历史故事,用典型人物以及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知识,提升学生思维活跃度,确保学生在各抒己见和民主探讨的过程中深入了解重要历史人物身上的家国情怀以及优秀精神品质,主动树立学习榜样,向具有家国情怀的典型人物看齐。最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鼓励学生自主搜集历史案例,给予学生手脑并用的机会,将课堂打造成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确保学生能够经历历史问题提出、分析和解决的全过程。很多学生跃跃欲试,收集的资料非常丰富,如戊戌六君子、林则徐、董存瑞、黄继光以及黄大年等典型人物的经典事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搜集的案例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活动,打破时空限制,引导学生深度分析不同历史背景下典型人物的爱国行为以及爱国精神。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滋养学生爱国情怀素养,确保学生始终秉承爱国精神,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五)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理性爱国意识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确保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和触类旁通。为了全面践行新课程标准,教师可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过程调整历史教学思路,实现理实一体,确保学生能够树立理性爱国意识,保质保量地完成历史学习任务[5]。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以夯实学生学习基础为起点,深入浅出地讲解历史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确保学生能够意识到爱国的重要价值,用正确的思想意识指导个人实践活动。其次,教师需要组织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历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手脑并用中逐步内化历史理论知识,获得更多精神养分,以良好的理性爱国精神学习历史知识并参与社会实践。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社会热点开展家国情怀实践活动,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以及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将百年党史以及中国史相结合,展示建党道路以及建国历程,带领学生深度剖析建党建国的初心以及历史发展,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以及历史知识理性分析历史问题,形成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及理论分析能力。最后,教师可以依托多媒体有效连接现代家国情怀和古代家国情怀,逐步升华家国情怀主题实践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在认真探索历史理论知识奥秘的同时积极参与历史实践活动,认真践行家国使命,形成较强的家国认同。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表现,教师应公开表扬学生,鼓励学生利用课外碎片化时间参与爱国主义主题活动,促使学生通过身体力行中践行理性爱国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在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为目标组织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时,教师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要求理顺教学思路,从多个渠道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历史史料为载体,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灵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顺势导入经典案例,将学科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融为一体,着力打造理实一体课堂。确保学生能够透彻掌握和灵活应用历史知识,以良好的家国情怀认真完成学业,真正掌握真才实学,主动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相结合,在不懈奋斗和认真求学的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成长及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秀云.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18):106-108.

[2] 何冰如.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教育优化路径探析[J].山东教育, 2021(53):46-47.

[3] 陈新红.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的多维度培养[J].安徽教育科研, 2020(11):23-24.

[4] 苏开婧.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培养策略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9.

[5] 汤蓉.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中文信息, 2019, 000(005):236-23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