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姚瑞霞

甘肃省清水县郭川镇中心小学 741405

摘要

在小学学习的时光里,学生正经历着人生认知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是学生世界认知、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开始塑造的关键时辰。在此阶段,通过语文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对学生实施德育,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具备良好道德、智力和体能等多方面素质的全面型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通过分析语文教材、语言训练、多元活动、信息技术运用以及树立榜样人物等途径,提出了提高学生德育素养的有效方法。研究表明,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和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正文


引言

在当今社会,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操的双重任务。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以期为提高学生德育素养提供参考。

一、利用语文教材,渗透德育意识

小学语文教育,作为一门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操的学科,其内容常常触及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深邃的文学意义,这对尚处于认知发展中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构成了理解的挑战。然而,相比之下,德育教育的内容通常源自学生的日常生活,涉及学生周围的故事和人物,因此更易于学生理解和内化。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仅融入了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如经典诗词、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还蕴涵了深沉的家国情怀,这些都是小学生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宝贵资源。教师应当敏锐地捕捉并利用这些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浸润。语文教育不仅是文字的堆砌和语言的运用,更是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的载体。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承载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德育价值。例如,在教授《孝子犬》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孝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孝道。同时,教师应深入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内涵,例如,通过分析主人公的行为动机和道德选择,让学生理解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区别。

为了更有效地实施德育教育,教师可以将同一主题的德育内容进行整合。例如,围绕亲情主题,可以选择《父爱之舟》《慈母情深》等课文;针对友情主题,可以选择《珍珠鸟》等文章;在孝亲敬老方面,可以介绍《传统节日》《中国美食》等故事;至于传统文化,则可以讲解《京剧脸谱》、《端午节》等知识。通过将这些不同主题的文章组合成一系列群文阅读材料,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学习同一主题的德育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升语文阅读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还能激发内心的德育情感,逐步培养德育意识,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结合语言训练,融入德育教育

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往往依赖于定期举办的宣传和活动,但这种方法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且在灵活性上有所欠缺[1]。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阶段的小学生,正逐渐形成独立的见解和思考,因此,传统的说教式德育教育可能难以触动学生的心弦,有时甚至可能触发学生的逆反情绪或导致审美疲劳。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语言文字的训练是教学的核心。教师可以巧妙地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这一过程中,实现两者的创新融合。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内容的多样性紧密相连。当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多样时,学生的参与热情会被点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变得更加深刻。因此,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教材内容,并精选那些富含德育教育意义的文章。教师以自己的理解为出发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书中的德育内容进行阐释

教师挑选出优秀的作文在班级内进行展示,让其他学生从中学习写作技巧。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学有所成的学生分享学生的写作经验、方法和心得,这样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德育实践,教会了学生分享与互助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场写作经验分享会,让学优生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提出建议,通过互动交流,学生不仅能够学到写作的技巧,还能够学会倾听与尊重他人的观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故事讲述等多种形式,将德育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比如,教师选择一些具有德育教育价值的课文,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深入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和经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德育知识,并将之应用于日常生活。同时,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德育话题进行交流分享,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开展多元活动,弘扬德育内涵

为了显著提升语文教学成效并增强学生的德育素养,教师应当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策略。通过精心设计的多元化课堂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语文课文的深刻内涵及其所承载的德育价值[2]。鉴于小学生对表演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一点,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以便在实践活动中深刻理解课文中的德育思想。例如,在讲解《孔融让梨》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扮演孔融的角色,通过实际的让梨行为来感受和理解谦让的美德。同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角色的性格特点,探索角色所展现的德育价值,例如,通过分析孔融的行为动机,让学生认识到谦让的重要性。

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可以选择《雷锋日记》这样的经典课文作为教学范例,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内涵,以此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细致入微地解读课文,将以下德育知识点逐一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吸收。

首先,教师可以重点阐述雷锋的助人为乐精神。通过课文中的具体描写,分析雷锋如何在本职工作之外,主动关心他人,无私奉献,乐于助人。教师可以详细讲解雷锋在日记中记录的每一次助人经历,如帮助战友洗衣服、为老人送粮、义务修桥等,使学生感受到雷锋精神的伟大和温暖。接着,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关注雷锋日记中体现的其他德育要素,如勤奋好学、严于律己、诚实守信等。通过对这些品质的深入剖析,让学生明白德育不仅仅是单一的助人为乐,还包括了多方面的道德修养。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讲述雷锋的助人行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美德。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在校园中如何体现助人为乐的精神,如主动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关心班级的卫生环境、尊敬师长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将抽象的德育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实践。

在讨论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助人经历,或者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境和选择。这样的互动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德育的内涵,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感。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福利院、养老机构,让学生亲身体验人间大爱,学会关爱和温暖他人。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福利院进行志愿者服务,帮助照顾孤寡老人,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关爱他人的快乐。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烈士陵园,旨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培育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进行扫墓活动,让学生了解烈士的英勇事迹,感受到学生为国家和人民付出的巨大牺牲,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结合信息技术,促进德育发展

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之中,多媒体技术的融入为学生的语文及德育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这种融合教育理念已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常态。教师通过微信等社交工具,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融合语文教学与德育培养的网络交流平台,旨在促进语文与德育教育的共同进步。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的融入为学生的语文及德育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这种融合教育理念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常态,通过构建一个融合语文教学与德育培养的网络交流平台,教师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与德育教育的共同进步。

在构建网络交流平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等社交工具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分享教学资源和德育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例如,教师可以在微信群里分享一些经典的语文文章、诗歌、小说等,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分享一些与德育相关的文章、故事、案例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等社交工具组织线上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通过线上学习小组,学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语文水平和道德素养。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等社交工具定期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4]

教师在线上提出德育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答题,这些问题巧妙地融入语文元素,彰显了语文与德育教学的融合成效。答题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细致评分,并根据成绩评定等级,对成绩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为成绩稍逊的学生提供鼓励。

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活动。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分享自己的德育经历,让学生通过讲述个人故事,深刻体会到德育的价值。同时,教师安排学生观看德育主题的视频,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德育的内涵。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德育学习体验,也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德育修养。

五、标榜优秀人物

榜样的力量深入人心,尤其在德育教育的领域,这种力量能够点燃学生无限的求知火花和学习热情[5]。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众多杰出与典范人物的故事,这些故事中的角色无一不成为了学生心目中的楷模。

教师引导学生在细读全文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对课文内容的初步认知。随后,教师会选择课文中对某位人物的生动描绘进行深入剖析,并辅以该人物现实生活中的事迹,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视角,使学生对该人物的鲜明性格和卓越的道德风范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树立榜样人物的教学手法吸引了学生对榜样人物的浓厚兴趣,也唤醒了学生内在的效仿愿望,从而激发了学生提升个人德育素养的内在动力,这是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关键起点。

为了让学生对榜样人物形成全面而立体的认识,教师会指导学生搜集与榜样人物相关的各类资料,涵盖书籍、影视作品、新闻报道等多个领域。通过这些资料,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洞察榜样人物的生活轨迹、成长背景,以及学生在各自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6]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榜样人物的人生历程进行细致的剖析,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解读这些故事,探讨榜样人物在面对重重挑战时展现出的勇敢和智慧,以及学生对社会和人民的积极贡献。深入的分析加深了学生对榜样人物的理解,也让学生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在此之外,教师还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写作练习或小组讨论等方式,亲自去体验榜样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学生所具备的坚强意志力。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不仅能够增强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能够学会如何将榜样的优秀品质融入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中,立志向榜样人物看齐

结束语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的研究,我们发现,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继续探索和实践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为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孙鑫苗.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元素的渗透策略——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中高段教材为例[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3(10):22-23.

[2] 郭丽贞.以德服人,合理渗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40):40-42.

[3] 郑珊."一言一行总关情"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C]//2021课程教学与管理论坛.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 2021.

[4] 魏保得.文以载道 立德树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C]//2023年第五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2023.

[5] 殷雪萍.寓德于教 课程育人——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语文课程德育渗透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研究, 2022(004):000.

[6] 张中昌.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策略研究[J].数码精品世界, 2023:266-26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