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创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策略
正文
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也制约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指导下,创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提升实验教学质量,成为当前初中化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我们将深入剖析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阐述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创新化学实验教学的意义,并提出具体的创新策略,以期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初中化学实验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许多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缺乏足够的互动性和探究性。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难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1]。同时,由于实验内容和步骤的固定化,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限制了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学生兴趣不足
由于教学方法的单一和实验内容的陈旧,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普遍不高。许多学生认为化学实验枯燥无味,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加之实验材料、设备等资源有限,部分学生难以获得充分的实验体验,进一步削弱了其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此外,一些学生对化学实验存在恐惧心理,担心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这也影响了其参与实验的热情和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创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意义
(一)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创新实验教学能够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等过程,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指导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创新实验教学,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实验过程,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从而增强其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二)激发创新思维活力
创新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尝试新思路、新方法,培养其创造力。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未知领域。通过开放性的实验设计和多样化的实验材料,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独特的实验方案和作品。这种创新性的实验过程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够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强化化学知识应用
创新实验教学将化学实验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2]。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指导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知识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通过设计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实验项目,如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等,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化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增强其学习化学的动力。同时,这种实验项目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具备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
三、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创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应创设与实验内容相关的生动情境。这些情境可以来源于生活现象、科学故事、历史事件等,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这些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探究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创设更加生动、形象的实验情境[3]。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模拟真实的实验环境和过程,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实验现场,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化学实验的魅力。
例如,在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精心设计“神秘的化学花园”这一情境。在这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化学世界里,学生化身为勇敢的探险家,踏上一段探索未知化学物质的奇妙旅程。教师可以准备多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如酚酞、氢氧化钠、盐酸等,并将它们巧妙地隐藏在花园的各个角落,等待着学生的发现。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触摸、嗅闻这些物质,并鼓励他们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如酸碱指示剂实验,学生逐渐揭开了这些物质的神秘面纱,感受到了化学的神奇魅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被化学的奇妙所吸引,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提出问题,点燃探究火花
在实验前,教师应根据实验内容设计一系列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目的、原理、可能的结果等。这些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究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质疑假设、寻求证据等,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完善实验方案等。通过互动式的实验教学过程,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技能,并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分子和原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点燃学生的探究火花。教师可以提出多个问题,如“为什么我们能闻到花香,但看不到花香分子?”“为什么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中,体积和形状会发生变化?”这些问题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学生思考的大门。为了寻找答案,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如通过观察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来理解分子间距离和相互作用力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还学会了如何运用化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了科学探究精神。
(三)小组合作,促进协同学习
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协同学习能力。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分组并明确任务分工。每个小组的成员应该具有不同的能力和特长,以便能够互补互助。同时,教师还应为每个小组提供明确的任务目标和要求,以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成果的达成。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分享想法和经验等,以促进其相互学习和成长[4]。这种合作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和准确性,还可以培养其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实验环节,如制备装置的设计、反应物的准备、气体的收集和检验等。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相互沟通、协作,共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如,在制备二氧化碳的过程中,有的小组遇到了气体收集困难的问题,他们通过讨论和尝试,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更重要的是,他们增强了自信心和责任感。
(四)联系生活,增强实践应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教师应将化学实验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通过设计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等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知识的社会意义。在实施这些实验项目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实际需求,鼓励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还应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如实验材料、仪器设备、指导资料等,以确保实验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成果的达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的本质和内涵。
例如,在“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了解碳中和的概念和重要性。然后,鼓励学生分组设计低碳行动方案,如减少家庭能源消耗、推广绿色出行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等。为了验证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学生还可以进行相关的化学实验或调查活动。如,他们通过测量不同交通方式下的碳排放量来比较其环保性能;或者通过调查家庭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情况来提出改进建议。这种联系生活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进而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论: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和联系生活等创新策略的实施,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并强化化学知识的应用。这些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还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和创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段兰峰.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4, (18): 90-92.
[2]何小军.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J]. 考试周刊, 2024, (21): 124-129.
[3]王拴林. 优化化学实验教学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J]. 读写算, 2023, (24): 149-151.
[4]康雪君. 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 [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23, (02): 6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