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同根同传承:闽南文化融入幼儿园美育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郑美芬

厦门市翔安区马巷第一中心幼儿园 福建省厦门市 361102

摘要

本论文旨在探讨幼儿园开展闽南文化美育活动的重要性、可行性及具体实践策略。通过对闽南文化的深入分析,结合幼儿园教育的特点,阐述了如何将闽南文化融入幼儿园美育活动中,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强调了同源同根同传承的理念,为保护和传承闽南文化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幼儿园;闽南文化;美育活动;传承

正文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闽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保护和传承闽南文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在幼儿园开展闽南文化美育活动,可以让幼儿从小接触和了解闽南文化,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闽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幼儿园开展闽南文化美育活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幼儿对闽南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意义

1)有助于保护和传承闽南文化。通过幼儿园美育活动,让幼儿了解和喜爱闽南文化,为闽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闽南文化美育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

3)为幼儿园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将闽南文化融入幼儿园美育活动中,可以丰富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幼儿园教育的质量。

二、闽南文化概述

(一)闽南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1.定义

闽南文化是指生活在福建南部地区的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

2.特点

1)多元性。闽南文化融合了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客家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特色。

2)开放性。闽南地区地处沿海,自古以来就是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闽南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特点。

3)乡土性。闽南文化深深地扎根于闽南地区的乡土之中,反映了闽南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二)闽南文化的主要内容

1.语言

闽南语是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2.民间艺术

包括南音、高甲戏、木偶戏、剪纸、漆线雕等,这些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民俗风情

如闽南的传统节日、婚礼习俗、饮食文化等,体现了闽南人民的生活智慧和文化传统。

4.建筑文化

闽南的传统建筑以红砖古厝、土楼等为代表,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三、幼儿园开展闽南文化美育活动的理论基础

(一)美育理论

美育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美育活动,可以让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提高幼儿的审美素养。 

(二)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幼儿都具有不同的智能优势,幼儿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多种智能。闽南文化美育活动可以涵盖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等多种智能领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文化传承理论

文化传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幼儿园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应该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通过开展闽南文化美育活动,可以让幼儿了解和传承闽南文化,增强幼儿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幼儿园开展闽南文化美育活动的可行性分析

(一)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幼儿时期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具有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喜欢游戏等特点。闽南文化美育活动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幼儿园的教育资源

幼儿园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如教师、教材、教具等。通过对这些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可以为开展闽南文化美育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社会环境的支持

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支持闽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幼儿园开展闽南文化美育活动可以得到家长、社区等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 

五、幼儿园开展闽南文化美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

(一)目标

1.培养幼儿对闽南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幼儿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

3.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多种智能的发展。

4.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内容

1.闽南语言教育

通过学习闽南语儿歌、故事、谜语等,让幼儿了解闽南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闽南民间艺术教育

1)南音教育:让幼儿欣赏南音音乐,了解南音的乐器、唱腔和表演形式,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2)高甲戏教育:组织幼儿观看高甲戏表演,了解高甲戏的角色、服装和表演技巧,培养幼儿的戏剧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3)木偶戏教育:让幼儿观看木偶戏表演,了解木偶戏的制作工艺和表演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剪纸教育:教幼儿学习剪纸技巧,让幼儿制作闽南特色的剪纸作品,培养幼儿的手工制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5)漆线雕教育:让幼儿了解漆线雕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3.闽南民俗风情教育

1)传统节日教育:通过开展闽南传统节日活动,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让幼儿了解闽南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文化内涵,培养幼儿的传统文化意识。

2)婚礼习俗教育:组织幼儿观看闽南婚礼表演,了解闽南婚礼的习俗和礼仪,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文化素养。

3)饮食文化教育:让幼儿品尝闽南特色美食,了解闽南饮食文化的特点,培养幼儿的饮食健康意识和文化认同感。

4.闽南建筑文化教育

组织幼儿参观闽南传统建筑,如红砖古厝、土楼等,让幼儿了解闽南建筑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六、幼儿园开展闽南文化美育活动的方法和途径

(一)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通过图片、实物、视频等直观教具,让幼儿直观地感受闽南文化的魅力。

2.游戏教学法

将闽南文化内容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体验闽南文化。

3.情境教学法

创设闽南文化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闽南文化的氛围,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4.实践教学法

组织幼儿参与闽南文化实践活动,如制作剪纸、漆线雕等,让幼儿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途径

1.课堂教学

将闽南文化美育活动纳入幼儿园的教学计划中,通过语言、艺术、社会等领域的教学活动,向幼儿传授闽南文化知识。

2.主题活动

开展以闽南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如“闽南文化节”“闽南美食节”等,让幼儿在活动中深入了解闽南文化。

3.环境创设

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融入闽南文化元素,如悬挂闽南特色的装饰品、展示闽南民间艺术作品等,让幼儿在环境中感受闽南文化的氛围。

4.家园合作

与家长合作,开展家庭闽南文化教育活动,如亲子阅读闽南故事、参观闽南文化景点等,让幼儿在家庭中也能接触和了解闽南文化。

七、幼儿园开展闽南文化美育活动的评价

(一)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1.目的

通过评价,了解幼儿对闽南文化的认知和理解程度,评价活动的效果,为进一步改进活动提供依据。

2.原则

1)客观性原则。评价要客观、公正,以幼儿的实际表现为依据。

2)全面性原则。评价要涵盖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目标的达成度、内容的适宜性、方法的有效性等。

3)发展性原则。评价要关注幼儿的发展,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二)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1.内容

1)幼儿对闽南文化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2)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情况。

3)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多种智能的发展情况。

4)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情况,包括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

2.方法

1)观察法。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

2)作品分析法。分析幼儿的作品,了解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情况。

3)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家长和教师,了解他们对活动的评价和意见。

4)访谈法。访谈幼儿,了解他们对活动的感受和体验。

八、幼儿园开展闽南文化美育活动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闽南民间艺术教育活动——南音欣赏

1.活动目标

1)让幼儿欣赏南音音乐,感受南音的艺术魅力。

2)了解南音的乐器、唱腔和表演形式,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2.活动准备

1)南音音乐 CD、乐器图片、表演视频等。

2)布置南音表演场景,准备南音乐器模型供幼儿观察。

3.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播放南音音乐,让幼儿倾听,感受南音的音乐风格。

2)介绍南音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幼儿介绍南音的乐器、唱腔和表演形式。

3)欣赏南音表演

播放南音表演视频,让幼儿欣赏南音艺术家的精彩表演。

4)互动环节

请幼儿模仿南音表演中的动作和唱腔,体验南音的表演艺术。

5)总结活动

教师总结活动内容,引导幼儿感受南音的艺术魅力,培养幼儿对南音的喜爱之情。

4.活动效果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南音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感受到了南音的艺术魅力。在互动环节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对南音表演的浓厚兴趣。活动结束后,许多幼儿表示还想再次欣赏南音音乐。 

(二)案例二:闽南民俗风情教育活动——端午节活动 

1.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培养幼儿的传统文化意识。

2)通过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活动准备

1)端午节的故事图片、视频等。

2)糯米、粽叶、绳子等包粽子材料。

3)龙舟模型、鼓、桨等赛龙舟道具。

3.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讲述端午节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包粽子活动

教师示范包粽子的方法,让幼儿分组进行包粽子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包粽子的任务。

3)赛龙舟活动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赛龙舟比赛。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幼儿乘坐龙舟模型,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比赛。比赛过程中,幼儿们齐心协力,共同划桨,体验赛龙舟的乐趣。

4)总结活动

教师总结活动内容,引导幼儿感受端午节的文化氛围,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4.活动效果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端午节的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包粽子和赛龙舟活动中,幼儿们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还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九、结论

(一)研究成果总结

本研究通过对幼儿园开展闽南文化美育活动的探索与实践,得出以下结论:

1.幼儿园开展闽南文化美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闽南文化,还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幼儿园开展闽南文化美育活动是可行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以及社会环境的支持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幼儿园开展闽南文化美育活动应明确目标和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并进行科学的评价。

4.通过案例分析,证明了幼儿园开展闽南文化美育活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1.本研究在样本的选择和研究方法的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范围,采用更加多样化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幼儿园开展闽南文化美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创新,未来的研究可以结合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开发更多具有特色的活动项目。

3.幼儿园开展闽南文化美育活动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支持,未来的研究可以加强家园合作和社会资源的整合,为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总之,幼儿园开展闽南文化美育活动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工作。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为保护和传承闽南文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