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家长支持的策略与学生全面发展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朱彤彤

齐河县第三实验小学251100

摘要

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家长支持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提升家长支持的具体策略。研究表明,家长的积极参与和有效支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家长支持;学生全面发展

正文


引言: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被认为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然而,课外阅读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支持和引导。本文旨在探讨家长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的支持策略及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希望能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课外阅读中家长支持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

家长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家长的支持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家长可以使孩子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家长的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当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并讨论书中的内容时,孩子不仅能理解书本知识,还能提升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此外,家长的参与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共同阅读活动增进了亲子关系,培养了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目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在实际操作中面临多重挑战。首先,部分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关系不大,导致学生在阅读方面缺乏系统的指导。这种认知上的不足使得许多孩子未能在课外阅读中获得应有的支持与激励。

其次,阅读资源的选择往往不够科学和多样化。许多家长倾向于选择教科书和教辅材料,忽视了优秀的课外读物。这使得学生的阅读内容单一,难以拓宽视野和提升综合素养。此外,许多家长对适合自己孩子的课外书籍缺乏了解,导致选择的书籍无法引起孩子的兴趣,从而影响阅读的积极性。

三、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提升家长支持的策略

加强家校合作

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家校合作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促进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家长的积极参与和科学指导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效果。因此,学校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定期举办阅读讲座和工作坊,向家长传递科学的阅读指导方法和重要性,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首先,学校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家校信息畅通无阻。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本、电子邮件和微信等多种渠道,及时向家长传递有关课外阅读的信息和要求。特别是在新学期开始时,学校应专门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目标和计划,使家长了解并支持学校的阅读教育工作。

其次,学校应定期举办阅读讲座和工作坊,邀请教育专家、优秀教师以及有经验的家长分享科学的阅读指导方法和成功经验。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家长的阅读指导能力,还能增强家长对课外阅读教育的重视和理解。例如,学校可以邀请语文教育专家讲解如何选择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阅读书目,以及如何通过提问和讨论来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举办亲子阅读工作坊,指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有趣的阅读活动,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

此外,学校应提供系统化的阅读指导资源,帮助家长更好地参与孩子的课外阅读。学校可以编制和发放《家庭阅读指导手册》,其中包括适宜的阅读书目推荐、阅读技巧、亲子共读方法等内容。同时,学校图书馆应对家长开放,允许家长借阅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并定期更新书目推荐清单,使家长和学生都能方便地获取优质的阅读资源。

此外,学校还应定期开展家校交流活动,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例如,学校可以组织“阅读分享会”,让家长和学生共同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力。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对家长的疑问进行解答,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指导建议,帮助家长解决在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提供阅读资源

在现代教育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升阅读能力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和社区必须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建立图书馆或阅读角,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并推荐适宜的读物清单,为家长和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首先,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或完善校内图书馆。图书馆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需求,分类购置各类适宜的书籍,包括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历史文化书籍等。此外,图书馆应定期更新书目,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优质读物。为了吸引学生主动到图书馆阅读,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阅读角,布置舒适的阅读环境,配备适合学生身高和阅读习惯的桌椅,并提供明亮的照明和安静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与此同时,学校应与社区合作,共同建立社区图书馆或阅读角。社区图书馆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还能为家长提供适宜的育儿和家庭教育书籍,帮助家长更好地指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社区图书馆应定期举办各类阅读活动,如新书发布会、读书分享会和亲子阅读活动,增加社区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为了确保家长和学生能够选择适合的读物,学校和社区图书馆应定期发布推荐书目清单。推荐书目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阅读水平精心挑选,既要包括经典名著,也要涵盖当代优秀作品。学校可以邀请语文教师和教育专家共同制定书目清单,并在家长会上向家长详细介绍这些书目的内容和推荐理由,帮助家长更好地为孩子选择读物。此外,学校和社区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和公告栏等途径,及时发布和更新推荐书目,方便家长和学生查阅。

除了提供纸质书籍,学校和社区还应积极引入电子阅读资源。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电子书和有声书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阅读形式。学校和社区图书馆可以与电子书平台合作,为家长和学生提供免费的电子书和有声书资源,方便他们随时随地进行阅读。与此同时,学校应积极开展电子阅读培训,指导家长和学生如何使用电子阅读器、如何选择优质的电子书资源等,提高他们的电子阅读能力。

制定阅读计划

制定阅读计划是培养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步骤。一个合理的阅读计划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还能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与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确保每天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并鼓励孩子进行阅读笔记和心得分享,能够有效促进孩子的整体成长与发展。

首先,家长应与孩子共同商定阅读计划的具体内容和目标。根据孩子的年龄、兴趣和学业情况,合理安排每天的阅读时间。对于小学生来说,每天2030分钟的阅读时间是比较合适的;而对于中学生,可以适当增加到3060分钟。在制定阅读计划时,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意见,与他们讨论并选择感兴趣的书籍类型和具体书目,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确保每天有固定的阅读时间是阅读计划成功实施的关键。固定的阅读时间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阅读习惯,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家长可以根据家庭的作息时间,选择一个相对安静且不易受打扰的时段作为阅读时间,例如晚上睡前或早晨起床后的半小时。与此同时,家长应为孩子创造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提供明亮的照明和安静的空间,并尽量减少外界干扰,让孩子能够专心致志地进行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进行阅读笔记和心得分享。阅读笔记是孩子记录阅读过程中的重要信息、感想和问题的好方法。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在阅读笔记中记录书籍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精彩片段以及自己的感悟和疑问。这不仅有助于孩子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的书写和思考能力。为了激发孩子记录阅读笔记的兴趣,家长可以为他们准备精美的笔记本和文具,或者通过奖励机制鼓励孩子坚持写阅读笔记。

营造阅读氛围

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习惯的重要举措。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积极参与孩子的阅读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家庭共读和阅读讨论是两个非常有效的方法,能够增强亲子互动,促进孩子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首先,家庭共读是营造阅读氛围的基础。家长可以定期与孩子一起阅读书籍,无论是绘本、故事书还是长篇小说,共同的阅读时间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共读过程中,家长可以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兴趣的书籍,与孩子一起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共读时,家长可以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兴趣。此外,家长还可以利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其次,阅读讨论是提高孩子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共读之后,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讨论,分享对书中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看法。通过提问和交流,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并引导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例如,家长可以问孩子:“你喜欢这个故事的哪个部分?为什么?”、“你觉得这个角色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对的吗?”等问题,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在讨论过程中,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意见,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表达欲望。

此外,家长可以通过创建家庭读书会的方式,进一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家庭读书会可以定期举行,邀请家庭成员共同参与,每次选择一本书作为主题,大家轮流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在家庭读书会上,家长可以设定一些有趣的互动环节,例如角色扮演、绘画创作或故事接龙等,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还能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同时,家长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孩子往往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如果家长自己也热爱阅读,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阅读书籍,孩子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家长可以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的阅读兴趣,例如在休闲时间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并与孩子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这样的行为不仅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还能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和乐趣。

关注个体差异

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过程中,家长需要充分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每个孩子在兴趣爱好、认知水平、阅读能力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针对不同孩子制定个性化的阅读策略尤为重要。家长在选择书籍和阅读材料时,应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避免一刀切的阅读要求,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

首先,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以此为基础选择适合的书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某个主题或类型的书籍感兴趣时,会更愿意主动阅读。例如,有的孩子喜欢动物故事,有的孩子则对科幻小说情有独钟。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与孩子交流或带孩子一起逛书店等方式,了解他们的兴趣点。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书籍,不仅能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还能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满足感。

其次,家长应根据孩子的阅读水平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不同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孩子,适合的阅读内容和难度也有所不同。对于刚刚开始阅读的孩子,家长可以选择图文并茂、语言简单的绘本;对于已经具备一定阅读能力的孩子,可以选择稍微复杂一些的故事书或章节书。选择适合孩子阅读水平的书籍,既能避免孩子因书籍过于简单而感到无聊,也能避免因书籍过于困难而产生挫败感。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不断调整和更新阅读材料,随着孩子阅读能力的提升,逐步提高书籍的难度和深度。

与此同时,家长应避免一刀切的阅读要求,而是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每个孩子的成长和学习节奏不同,家长应理解并接受孩子在阅读能力和兴趣上的差异,不应强求孩子按统一的标准进行阅读。对于一些阅读速度较慢或理解能力较弱的孩子,家长应给予更多的耐心和鼓励,帮助他们逐步提升阅读能力。对于那些阅读兴趣广泛、阅读速度较快的孩子,家长可以提供更多种类和难度的书籍,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和探索欲望。

结论:

家长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的支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加强家校合作、提供阅读资源、制定阅读计划、营造阅读氛围以及关注个体差异,家长可以有效地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家庭背景下家长支持的具体实施效果,为教育决策提供更为详实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张丽华. 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作用探析[J]. 基础教育研究, 2023, (5): 58-60.

[2]陈景. 提升家长参与度,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发展[J]. 中国教育报, 2024, (9): 12.

[3]王朝阳.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与学生全面发展关系研究[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 (8): 34-37.

[4]赵鹏. 课外阅读活动对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2): 22-2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