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工程安全性评估与风险管理探讨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李宁

甘肃建投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兰州市安宁区730071)

摘要

公路桥梁是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运营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随着交通运输需求的增长和桥梁结构的日益复杂化,公路桥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日益突出。本文旨在探讨公路桥梁工程安全性评估与风险管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研究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方面展开,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实际工程案例,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公路桥梁工程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成果将为公路桥梁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为保障公路桥梁工程建设安全,促进交通运输事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公路桥梁;安全性评估;风险管理;风险识别;可靠性评估

正文


 

1 引言

 

公路桥梁是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随着交通运输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桥梁结构的日益复杂化,公路桥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日益突出。如何有效地评估和管理公路桥梁工程安全风险,保障工程建设安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2 公路桥梁工程安全性评估方法研究

 

2.1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

 

    公路桥梁的安全性评估与风险管理离不开对桥梁结构健康状态的持续监测。本文介绍几种常见的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并分析其优缺点。振动监测技术通过监测桥梁结构的振动特性,例如频率、振幅等,来评估结构的健康状况。其优点在于能够捕捉结构的微小变化,且相对经济易行。然而,振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受环境噪声和结构自身复杂性的影响,需要进行精细的信号处理和分析。应变监测技术通过测量桥梁结构的应变,来反映结构的应力状态。其优点在于能够直接反映结构的受力情况,从而判断结构的潜在损伤。然而,应变监测需要在桥梁结构上安装大量的传感器,且维护成本较高。声发射监测技术通过检测桥梁结构内部产生的声发射信号,来识别结构的损伤或缺陷。其优点在于能够探测到结构内部的微小损伤,且无需对结构进行破坏性检测。然而,声发射信号的识别和解释较为复杂,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分析。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结构健康监测技术,例如基于光纤传感的监测技术,其优点在于能够实现远程监测,且精度较高。但其成本相对较高,且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维护。

 

2.2 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CA)

 

    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CA,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是一种系统性的风险评估方法,用于识别潜在的失效模式,分析其后果,并评估其发生的概率。在公路桥梁工程安全性评估中,FMECA 可以有效地识别和评估桥梁结构的潜在失效模式及其后果,为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FMECA 的基本步骤包括:

 

确定系统范围和失效模式识别: 明确需要进行 FMECA 分析的桥梁系统范围,例如桥梁结构、支座、连接件等。通过对桥梁结构的详细分析,识别所有可能的失效模式,包括材料失效、设计缺陷、施工缺陷、环境因素等。确定失效后果分析: 对于每个识别出的失效模式,分析其可能导致的后果,例如结构损坏、功能丧失、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 需要量化失效后果的严重程度,例如使用等级或评分系统。确定失效发生概率: 评估每个失效模式发生的概率,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材料特性、环境条件、使用年限、维护保养等。可以使用历史数据、专家经验、可靠性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估。确定风险优先级: 将失效模式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相乘,计算风险优先级(RPN)。RPN 值越高,风险越高,需要优先采取控制措施。

 

    FMECA 方法在公路桥梁工程安全性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工程师识别潜在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从而提高桥梁结构的安全性。通过对不同失效模式及后果的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公路桥梁的安全运行。例如,针对可能出现的 scour 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此外,结合其他风险评估方法,例如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桥梁的安全性。

 

2.3 可靠性评估方法

 

    公路桥梁工程的可靠性评估是确保其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的关键环节。本节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可靠性评估方法,为后续的风险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1) 概率分析方法是评估公路桥梁可靠性的基础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对影响桥梁可靠性的各种因素进行概率建模,计算桥梁失效的概率,从而评估其可靠性水平。例如,可以建立桥梁材料强度、环境因素(如地震、洪水)等参数的概率分布模型,并通过计算这些参数的组合作用,得到桥梁失效概率。

 

(2) 蒙特卡罗模拟是一种常用的概率分析方法,它通过随机抽样和模拟来评估桥梁的可靠性。

 

该方法可以模拟各种随机因素对桥梁的影响,例如材料性能的随机波动、环境载荷的随机变化等,从而得到桥梁失效概率的统计分布。通过多次模拟,可以得到桥梁可靠性指标的置信区间,从而更准确地评估桥梁的可靠性水平。

 

(3) 基于专家经验的判断方法也常被用于公路桥梁可靠性评估。

 

专家通过对桥梁结构、施工工艺、环境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给出桥梁可靠性的定性或定量评估结果。这种方法可以弥补概率分析方法的不足,尤其是在缺乏足够数据的情况下。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公路桥梁,其可靠性评估方法和重点有所不同。例如,对于跨越河流或峡谷的桥梁,需要重点考虑水流冲刷、地震等因素的影响;而对于高速公路桥梁,则需要重点考虑车辆荷载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可靠性评估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和指标。

 

3 公路桥梁工程风险识别与评估

 

3.1 风险识别方法

 

公路桥梁工程的安全性评估离不开准确的风险识别。本节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为后续的风险评估提供基础。

 

(1). 德尔菲法德尔菲法通过匿名问卷调查,多次征询专家意见,最终形成共识,从而识别潜在风险。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整合专家知识,降低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

 

(2). 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鼓励参与者自由畅想,提出各种可能的风险,无需评估其可行性。通过这种开放式的讨论,可以挖掘出一些被忽视的潜在风险。

 

(3). 事故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以往的桥梁建设事故案例,可以识别出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风险因素。例如,分析历史事故中地质条件、施工工艺、人员操作等方面的问题,可以有效地识别出类似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4). 检查清单法使用预先编制的检查清单,对桥梁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逐项检查,从而识别潜在的风险。检查清单可以涵盖设计、施工、材料、人员等多个方面,确保风险识别覆盖面广。

 

3.2 风险评估方法

 

    公路桥梁工程的安全性评估离不开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本节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定性评估方法主要依靠专家经验和判断,通过对风险因素进行描述和分析,从而判断风险等级。例如,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桥梁建设安全风险进行等级划分。该方法能够考虑多种因素对风险的影响,并通过专家打分来确定风险权重,最终得出桥梁建设的整体风险等级。此外,还可以运用模糊德尔菲法[其他方法],通过多轮专家访谈,逐步趋于一致,从而获得更准确的风险评估结果。定量评估方法则更注重数据的运用,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例如,可以使用肯特指数法,对桥梁建设风险进行定量评估。该方法通过设定关键指标,如基础指标、设计指标、施工指标和风险损失指标,并结合风险接受标准,对桥梁建设风险进行评估,为安全预警和应急预案制定提供依据。还可以利用快速ICA算法,建立桥梁工程项目风险评级模型,对不同风险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并根据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3.3 风险矩阵

 

    风险矩阵是公路桥梁工程风险识别与评估的重要工具,它通过将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结合起来,对风险进行分类和排序,从而为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构建风险矩阵需要明确风险因素、可能性等级和影响程度等级。可能性等级通常分为:极低、低、中等、高、极高五个等级,分别用数值表示,例如1、2、3、4、5。影响程度等级也通常分为:极低、低、中等、高、极高五个等级,同样用数值表示。风险矩阵通常以表格形式呈现,行表示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列表示风险事件的影响程度。表格中的每个单元格代表一个风险等级,并对应一个风险等级描述。例如,可能性为“高”、影响程度为“高”的风险事件,其风险等级为“极高”,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控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调整风险矩阵的等级划分和权重,以更准确地反映风险事件的实际情况。例如,在高原山区公路桥梁建设中,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可能更高,需要在风险矩阵中给予更高的权重。

 

4 公路桥梁工程风险管理策略

 

4.1 风险规避

 

    公路桥梁工程建设存在多种潜在风险,有效的风险规避策略至关重要。本节将探讨一些关键的风险规避策略,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

 

(1) 加强风险识别和评估。

 

通过对历史事故案例的分析,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定量评估,确定其发生的概率和潜在损失。风险评估应涵盖项目全生命周期,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阶段,并考虑各种可能影响因素,如自然灾害、人为因素、材料质量等。

 

(2) 建立健全的风险控制措施。

 

针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将其纳入项目管理计划中。例如,对于地质条件风险,可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并根据勘察结果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对于施工人员安全风险,可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并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同时,应建立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

 

(3) 选择合适的风险应对策略。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控制措施,选择合适的风险应对策略。例如,对于高概率、高影响的风险,可采取规避策略,避免风险的发生;对于中低概率、中低影响的风险,可采取减轻策略,降低风险的影响程度;对于低概率、低影响的风险,可采取接受策略,接受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4) 加强项目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项目监督和管理机制,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风险隐患。这包括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安全检查、进度监控等,确保项目按计划和安全要求进行。

 

(5)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项目各方(业主、设计方、施工方等)之间的信息畅通,及时沟通和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控制和规避风险[1,10]。

 

4.2 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策略旨在将潜在的桥梁工程风险转移到其他责任方,以降低项目风险。具体策略包括:明确责任界限,通过合同约定明确各方责任,将特定风险转移给承担相应责任的单位或个人。在桥梁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应明确其设计方案的适用性和潜在风险,并将其在合同中予以体现。施工单位则需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承担责任,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购买保险,为桥梁工程项目购买相应的保险,可以将部分财务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例如,针对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可能造成的损失,购买相应的保险产品,可以有效降低项目经济损失。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评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例如,定期对桥梁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缺陷,避免事故发生。寻求专业咨询,聘请专业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咨询机构,为桥梁工程项目提供风险评估和管理建议,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通过与相关利益方沟通协商,将部分风险转移到其他利益相关者。例如,与当地政府部门沟通,明确政府部门在桥梁工程项目中的责任和义务,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需要注意的是,风险转移并非万能的解决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险转移策略,并结合其他风险管理措施,才能有效降低桥梁工程项目的风险。

 

结束语

    

本文深入探讨了公路桥梁工程安全性评估与风险管理问题,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实际工程案例,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公路桥梁工程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方面展开,分析了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CA)和可靠性评估方法在公路桥梁工程安全性评估中的应用,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和风险接受。然而,公路桥梁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未来研究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发展更精细化的风险评估模型;探索更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公路桥梁工程安全性评估与风险管理体系,为保障公路桥梁工程安全,促进交通运输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 王斌.公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技术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1(04):114-115.

[2] 田翔.高速公路桥梁工程关键工序施工安全风险致因分析[J].智能城市,2020,6(09):121-122.

[3] 马涛.大型桥梁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