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中韩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对比研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刘升达

东明大学

摘要

数智时代下,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推动了现代社会的数字与智能转型。中韩两国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积极顺应这一趋势,数字化转型成为应对技术迅速变革、满足高技术人才需求的关键路径。本文对比了中韩高等职业教育在政策支持、课程设置、校企合作模式及教育数字化水平方面的异同,揭示其各自的发展路径和策略。研究发现,中国职业教育以政策驱动的产教融合为主,强调本土产业需求;韩国则更注重市场需求驱动的校企合作和全球化视野。两国的比较研究为中韩职业教育在数智时代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数智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教育数字化;产教融合;中韩对比

正文


引言

在数智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促使职业教育面临新的人才培养需求。中国与韩国作为亚太地区的两个重要经济体,均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以适应新兴技术对专业技能和就业市场的影响。当前的数字化转型为职业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首先,科技的快速迭代使得传统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其次,校企合作成为满足社会需求、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中韩两国在政策、教学方法及产业导向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比较研究能够为教育转型提供借鉴。本文通过对比中韩高等职业教育在政策支持、课程设置、校企合作模式及教育数字化方面的不同实践,探讨各自的教育发展模式。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两国职业教育转型的优势与不足,也为推进中韩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中韩高等职业教育在数智时代的政策与战略对比

中韩两国在数智时代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并推动产业发展。中国通过产教融合、政策支持和技术升级,提升职业教育地位和质量。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强调,“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为了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2023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 8 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 年)》。《实施方案》提出,到 2025 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 50 个左右,逐步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为了推动数字中国建设落地,2024 年 1 月,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强调,“将实施人工智能赋能行动,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AI for Education)、科学研究(AI forScience)、社会(AI for Society)的深度融合”[]。随着数智化进程加速,中国还推行“互联网+教育”模式,鼓励职业院校采用虚拟实训、智慧校园等新技术,以适应数字化教育的发展。

韩国的高职教育体系通过产学合作、国家职业标准体系(NCS)和财政支持,推动与产业紧密结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韩国 NCS 是一个用来界定和标准化成功的工作表现所需的岗位能力的标准系列,能够将现场培训、职业资格、企业的人事管理和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地联系在一起[]。韩国政策注重校企合作,强调“产学合作”模式,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建课程和实训项目;同时通过NCS标准化课程设计,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为了完善专科院校建设和教育创新,韩国教育部于2019年1月启动“专科院校创新支持工程”,对现有专科院校发展项目进行扩容重组,支持专科院校建设[]。此外,韩国发展“职教本科”项目,拓展高职教育层次和国际化水平,帮助学生获得更高学历并实现职业转型。总体来看,中国的政策以政府主导、政策推动为主,校企合作依赖政策支持;而韩国则强调市场需求驱动,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二、中韩高等职业教育在数智时代的主要特征对比

在数智时代,中韩两国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上呈现出独特的发展路径,各自结合国家战略和技术趋势,探索现代化教育的创新之路。以下将以中国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韩国的“水原科技大学(Suwon Science College)”为例,详细对比两国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校企合作模式及教育数字化水平方面的特点。

2.1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对比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标杆院校,紧跟数智时代的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其课程设置涵盖了数字技术领域的多个专业,如“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智能制造工程”等,课程内容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采取模块化、项目制教学,将跨学科知识与核心技术课程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课程包括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模块,并通过实际项目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学院采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与知名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项目与案例,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通过“智慧课堂”和在线教学平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还推动了远程教学和混合式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韩国水原科技大学则以实践为导向,注重课程的多样化和科技前沿的结合。学校的课程涵盖多个领域,如信息技术、保健、设计等,并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例如,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包括程序设计、数据分析等,紧跟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原科技大学广泛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如混合学习、在线教学与传统课堂结合,利用数字化平台提供在线课程资源,增加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个性化选择。教师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原科技大学的课程还通过了国内外专业认证,如韩国工程教育认证委员会(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of Korea‚ABEEK)认证,确保了教育质量并为学生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机会[]。此外,学校与多所海外院校合作,为学生提供国际化课程和交换生项目,拓展他们的全球视野。

总体来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注重产教融合和数字化教学,课程设置紧密结合中国本土产业的发展需求,强调实用性和就业能力的提升。而水原科技大学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国际化的合作项目,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技术人才。两者的教育模式各有侧重,中国更注重本土需求与产业对接,韩国则在课程全球化与国际视野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2.2校企合作模式对比

在数智时代,中韩两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都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模式,以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这一合作模式促进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以下分别以中国和韩国的高职院校为例,介绍各自的校企合作模式特点。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标杆院校,与华为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合作是典型案例。在数智时代,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迅速发展,行业对数字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显著上升。这一背景推动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进一步合作,旨在通过企业资源和学校教学资源的整合,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并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学院与华为共建课程,开发教材,并创建“华为云计算实训中心”,提供云计算和网络安全等专业技能的实际操作平台。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简称1+X证书)下,鼓励学生积极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提高就业创业本领,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还可获得华为认证。[]此外,华为定期为教师提供培训,确保他们掌握行业最新动态,从而能够为学生提供前沿的教学支持。通过这种产教融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在信息技术行业中具备竞争优势。

韩国在数智时代的高职教育体系中注重与大企业的合作,满足产业多样化需求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并确保他们的就业能力。水原科技大学(Suwon Science College)与三星电子的合作便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这一合作框架中,三星电子参与了该校的课程设计,帮助开发针对性强的课程模块,涵盖现代电子制造和信息技术等内容。学生不仅在校内学习相关理论,还可以在三星电子的生产线和研发实验室进行实习,掌握电子技术的实际应用。此外,三星电子还派出技术专家担任授课讲师,向学生传授最前沿的技术知识,确保他们的知识技能与行业标准保持一致。通过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水原科技大学不仅培养了能够直接进入职场的应用型人才,也为学生提供了职业发展与提升的有力平台。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水原科技大学与三星电子的合作,分别展示了中韩两国在数智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独特路径。中国通过政策扶持推动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韩国则更注重企业在教育中的直接角色。中韩两国均提供企业内实习机会和职业资格认证,但韩国的认证系统更为系统化,且企业认可度高。在中国,企业认证的普及和系统化程度尚需进一步发展。

2.3数字化水平对比

在数智时代的背景下,中韩两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都在积极推动教育数字化,以满足现代化产业对数字技能人才的需求。中国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韩国水原科技大学分别在校园数字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各自形成了特色的智慧校园生态。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深圳的科技创新优势,建设智慧校园,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升了管理、教学和服务水平。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搭建了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涵盖课程设计、教学安排、成绩记录等全过程,实现了高效的教务管理。通过云计算平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学生提供海量的在线课程资源,支持MOOC、微课等形式的自主学习,让学习时间和空间更加灵活。同时,学院引入了智能课堂设备,通过物联网自动管理教室设备,提升课堂体验。虚拟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远程操作和实践机会,特别在工业自动化和电子工程等专业中,学生能够在线完成实验操作,提前接触实际技术应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数字化系统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为管理层提供了数据支持,形成了“教学、管理、服务”一体化的智慧校园系统,为中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提供了实践经验。

韩国水原科技大学则以其现代化教学体系和教育创新闻名,并在教育数字化方面具有代表性。水原科技大学采用先进的学习管理系统(LMS),集成了课程资料上传、在线讨论、作业提交和成绩管理等功能,学生可以随时获取学习资源,教师则可实时评估学生进度,增强了教学的灵活性。学校的考试与评估系统高度数字化,利用自动评分和在线测试工具,实现即时反馈,提高了评估效率和公正性。通过数据分析,教师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水原科技大学还设有多个数字创新实验室,配备高性能设备,支持数据分析和编程开发等领域的实践。学校与多家科技公司合作,共享技术资源,促进科研创新。此外,水原科技大学通过校园移动应用程序,简化学生的日常操作,提供课表查询、成绩查询、课程申请等服务,便利学生生活,提升了服务质量。

整体来看,水原科技大学的教育体系数字化水平较高,涵盖了从课程管理到评估、实验室支持及校园生活等全方位服务。学校通过采用现代化的数字技术,提供了灵活高效的学习环境,并不断推进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两国院校均在教学中应用数据分析技术,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偏向于整体数据监测,为学校管理层提供参考,而水原科技大学更侧重个性化教学,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

三、中韩高等职业教育在数智时代的优势与挑战

中国和韩国在数智时代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展现了显著的优势,如政策支持、先进设施和教学模式创新,但也面临技术更新、师资力量、资源分配等方面的挑战。两国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加强技术培训、提升教师水平和缩小数字鸿沟,以确保职业教育在数智化背景下能够持续适应社会和产业的快速发展。

3.1中韩职业教育在数智时代的优势

3.1.1技术基础与政策支持

中国和韩国在数智时代的高等职业教育中都拥有强大的技术基础和政府政策的支持。中国近年来通过“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技能型社会建设”等政策,大力推动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强调信息技术的融合与产业导向的教学。韩国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计划”下,将职业教育数字化作为优先发展目标,利用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等技术提升教学和实践的水平。

3.1.2先进的教学设施与产业结合

两国在职业教育中高度重视实践教学,配置了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数字实验室。例如,中国的职业院校与本地高新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韩国的高职院校则常与技术领先的企业如三星、LG等进行产学合作,学生可以在真实的产业环境中参与实践项目。

3.1.3双轨制与创新教学模式

两国高等职业教育都实行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双轨制模式,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中国通过线上教育平台的普及,实现了混合教学模式的创新,满足了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韩国的教学则结合智能课堂和远程教育技术,保证了教学的灵活性和学习资源的普及。

3.2中韩职业教育在数智时代的挑战

3.2.1技术更新的压力

数智时代技术更新速度快,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跟上这些变化。中国的职业教育在某些方面由于资源分配不均,部分院校在技术引入和更新上面临困难,影响教学内容的时效性。韩国虽然在技术更新上有一定的优势,但也面临着高成本和快速升级所带来的压力。

3.2.2数字鸿沟与公平性  

在中国,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的缺乏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使得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在城乡间出现差距。韩国虽然整体数字化水平较高,但一些小型院校也面临资金不足和资源有限的问题,无法完全实现数智教育的潜力。

四、数智时代提升中韩高等职业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4.1改进和升级教学基础设施

中韩两国要在数智时代保持高等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必须大力投资于现代化的教学基础设施。中国应进一步推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的均衡分配,确保偏远地区的职业院校具备足够的数字化教学设备和高速互联网接入。韩国则需要继续提升中小型院校的设备水平,以缩小大型和小型院校之间的差距。通过设立国家资助项目,鼓励教育部门和企业合作,共建智能实验室和共享实训基地,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4.2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

中韩职业教育要在数智时代取得进步,应加强与产业界的深度合作。中国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和政策优惠,促进职业院校与科技企业共建专业课程和实训项目。韩国则可以扩大现有的产学合作项目,鼓励更多的中小企业参与教育合作,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项目,提升就业能力和创新思维。跨境的合作交流也应加强,例如两国间的联合实训项目或技术创新竞赛,推动国际化教育发展。

4.3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平台

中韩职业教育需要发展共享的数字教育资源平台。中国可以借助其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开发智能化教育平台,集成视频课程、在线测评、虚拟实验等功能,为学生提供全天候的学习支持。韩国应加强其现有在线教育平台的整合,将更多的课程内容数字化,并应用多语言支持,增强其国际化吸引力。双方还可通过合作开发双语或多语学习资源,促进跨国交流。

五、结论

随着全球化和数智时代的发展,中韩两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满足产业需求和技术迭代方面仍有广阔的合作空间。面向未来,双方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合作,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第一,加强国际化合作,推进教育资源共享。中韩职业教育机构可以深化国际合作,如互设联合培养项目、共同开发国际课程和技能培训标准。这种合作能帮助学生接触前沿技术,获得全球化的视野和经验。同时,国际化的教育资源共享将提高职业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人才的流动和交流,增强两国学生的国际竞争力。第二,推进校企跨国协同,形成产教融合的国际示范。随着两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合作加深,中韩职业教育可借助这一机遇,探索跨国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例如,中韩可以共同设计符合行业需求的跨国实习和实践项目,联合开展职业教育科研,帮助学生在真实的产业环境中成长。这种跨国协同不仅提升了教育的实用性,也加深了学生对国际市场的理解。第三,促进数智技术共享,构建智慧教育生态。中韩可共同开发和推广适应未来技术趋势的数智化职业教育平台,如虚拟实训系统、智能教学工具等,通过共享技术与经验,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学效率。利用数智化手段来支持个性化和精准化教育,使学生能更快掌握符合未来产业需求的技能,这将为职业教育体系注入新活力。通过这些领域的深化合作,中韩两国高等职业教育将更好地适应全球产业的演变与需求,全面提升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未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不仅对中韩两国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也为全球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示范。

 

参考文献

[1] 陈明选,凌震 & 曹小兵.(2024).数智时代促进深度学习的职业教育项目化教学范式构建.现代远程教育研究(01),63-72.

[2] 徐国庆(2024).职业教育课程论(2)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7.

[3] 奚茂龙,胡俊平,吴兆明(2023).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现实困境与突围之策——基于全国职教高地省市高职院校的调研[J].职业技术教育,44(6):50-55.

[4] 徐国庆,蔡金芳,姜蓓佳,李政,杨惠 & 郑杰.(2023).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未来职业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07),64-77.doi:10.16382/j.cnki.1000-5560.2023.07.007.

[5] 张建荣,曹凡 & 冯仰存.(2022).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教学与职教师资培养培训——UNESCO-UNEVOC《影响未来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趋势研究》的启示.职业技术教育(04),65-72.

[6] 王洋,顾建军(2022).智能职业教育: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新路向[J].现代远距离教育,(1):83-90.

[7] 周驰亮,方绪军(2022).人工智能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三重逻辑:起点、挑战与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33-39.

[8] 王良.(2022).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面临挑战、关注重点和改革创新——人工智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论坛综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8),90-95+88-89.

[9] 陈汐平,汤明清(2022).面向深度学习的高职课堂教学:内涵特征、问题审视和实现路径[J].职教论坛,38(11):66-73.

[10] 김태성. (2017). 『제4차 산업혁명시대 대한민국 미래교육보고서』 해설- 대학 및 직업교육을 중심으로. 인문사회과학연구, 18(3), 333-353.

[11] 고경임(2015). 국가직무능력표준(NCS) 기반 교육과정에 대한 비판적 고찰. 디지털융복합연구, 13(8), 69-82. DOI : 10.14400/JDC.2015.13.8.69

[12] 최미숙(2017), 4차 산업혁명 시대에 따른 전문대학 교양교육의 개선 방안 연구. 교양교육연구, 11(6), 663-702. DOI : 10.35349/tar.2019..62.00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