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双减
正文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的需求。特别是近年来,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制约了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了“双减”政策,即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和校内课业负担[1]。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不仅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初中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存在诸多问题,如作业量大、内容单一、形式机械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对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进行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作业数量、内容、形式的创新设计,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同时提高作业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双减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思路
(一)目标一致
在双减视域下开展课后作业设计教师需要清晰地理解并明确每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当基于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进度来设定,旨在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这些目标不仅包括知识点的掌握,还应包括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课后作业作为教学目标的延伸和检验,其考查目标应与教学目标保持高度一致[2]。具体来说,作业设计应围绕教学目标的各个维度进行,确保作业内容能够全面覆盖并有效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促进学生相关能力的提升。
(二)层次多样
在双减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应充分体现层次性和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具体而言,就是教师应认识到每位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设计作业时需充分考虑这些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作业内容。作业设计可以为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三个层次。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主要巩固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题面向中等及以上学生,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拓展题则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进行深度探究和创新实践。除了传统的书面作业外,还可以设计口头作业、社会实践作业、操作性作业、合作探究式作业等多种类型的作业。这些作业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双减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对策——以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像”作业设计为例
双减视域下,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在于做好课后作业的设计。“一次函数”是八年级数学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在“一次函数的图像”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结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在目标一直的原则下,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比如,基础性作业+提升性作业+探究性作业,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需求。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兼顾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3]。作业设计示例如下:
(1)基础性作业:如何判断一次函数图像。
例1:(图像判断作业)将所有满足关系式y=2x+3的x与y的值作为点的坐标(x,y),这些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组成的图像可能是以下哪一个(见图1)?
图1 例1图像示例
解析:根据本题中给出的关系式y=2x+3,可知k=2,大于0,b=3,同样大于0,所以根据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可知,图像会经过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同时与y轴相交与正半轴,根据以上信息,可知,B选项是满足相关要求的,因此本题选择B。
基础性作业的设计考察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换个掌握情况,例1作业设计中,考察了一次函数图像与系数的关系,一次函数关系式中,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当k>0的时候,一次函数的图像会经过第一象限、第三象限,而y值会随着x值的增大而增大。结合以上基础知识点,学生就可以获得本题的答案,学生可以借助本题感知一次函数的基础知识,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抽象知识和直观想象核心素养。
(2)提升性作业:一次函数图像的综合问题。
例2:(综合问题)已知一个一次函数式为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图像经过点(-2,1),且与x轴相较于A点,与y轴相交于B点,如果将该一次函数向左平移两个单位,即可得到另一个一次函数式:y=mx+n其中m、n为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函数图像与y轴相交于负半轴。
(B)该函数图像有可能会经过坐标原点。
(C)该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小于-4。
(D)该函数图像一定不会经过第三象限。
解析:根据函数的相关定理,本题需要分析综合问题,也就是函数平移以后的问题,结合函数的特征,可知,在函数平移以后,会得到y=mx+n,将其根据平移前的式子表达,可知,平移后,函数式为y=k(x+2)+b=kx+2k+b的图像。继而可知m=k>0,n=2k+b>0。结合以上分析,C选项正确。本题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核心素养。
(3)探究性作业:一次函数图像的应用问题。
结合一次函数图像的应用,设计一道综合性应用题,如“某商场为促销商品,推出两种优惠方案:方案一,直接打八折;方案二,每满100元减20元。请分别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描述顾客实际支付金额y(元)与购买商品原价x(元)之间的关系,并绘制出两种方案的函数图像。分析图像,为不同购买金额的顾客推荐更优惠的方案。”通过综合性应用作业,引导学生将一次函数图像的应用与实际问题解决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方案下的函数图像,增强学生的决策能力和优化意识。
四、总结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本质要求就是“提质减负”,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前提下,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课后作业作为学生课业学习压力的重灾区,更需要教师加以重视。分层作业设计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非常关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来选择作业,进一步减轻学习的压力,提高作业的效率,落实双减政策的相关要求。
参考文献:
[1]吾布力·塔力甫.思考双减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J].世纪之星—初中版, 2022(14):0178-0180.
[2]张小娟."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2023(5):112-114.
[3]池佳威."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2023.
作者简介:李琳 1992.5.19 女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 汉族 本科 一级教师 海原县第五中学 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