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区中学如何有效开展初中生物跨学科实践活动
摘要
关键词
城区中学 初中生物 跨学科实践活动
正文
一、当前城区中学面临的挑战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跨学科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正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城区中学这一特定教育环境中,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实施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1.资源有限,场地难觅
城区中学往往受限于有限的土地资源,难以提供足够的劳动实践场地。传统的农田劳作、观察动植物等教育形式在城区难以实施,使得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受到限制。学校需要创新思路,寻找替代方案,如建立校内实践基地、开展社团活动等,以弥补场地不足的缺陷。
2.观念差异,认知待提
和其他科目相比,生物学科的学习不容易受到学生的重视,生物学科在时间分配上相对较少,用于学科实践活动的时间更是不足。部分教师、家长和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认识仍停留在“背一背,记一记就可以有好成绩”的层面,未能充分认识到亲身体验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价值。这种观念上的差异导致生物学跨学科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遭遇阻力。基于此,学校需要通过宣传教育、案例分享等方式,提升师生及家长的认知度,形成共识。
3.课程融合,难度不小
如何将生物学实践活动有效融入各个学科教学之中,实现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城区中学面临的一大难题。生物学实践活动不应是孤立存在的,而应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学校需要积极探索跨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实践需求的实践活动课程,让实践活动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推手。
二、采取措施
针对上述时间、空间、资源等问题,可以将实践活动纳入学科课程体系之中,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时间空间资源,实现资源整合,形成具有特色的生物学课程体系。具体措施如下:
1.整合资源,拓展实践平台
城区中学应积极寻求校内外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如与社区、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搭建实践活动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机会。
以发酵食品的探究为例,可以结合城区各种发酵食品企业,先带领学生进行参观,后期再结合生物学发酵理论开展实践活动。以生物多样性的调查为例,可以把校园、社区、公园作为调查范围,引导学生开展调查调研工作。还可以把实践活动与家庭劳动进行对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增进亲子感情。比如探究鸟类与飞行有关的特征,可以在假期由家长带孩子去花鸟市场观察鸟类的外部形态,再去农贸市场完成解剖家禽的实验,观察鸟类的内部结构。再比如学习了种子的萌发的知识过后,可以布置制作芽苗菜的家庭作业,因为观察周期比较长,可以在学校完成初期实验设计后,由学生带回家完成剩下的实践活动任务。
2.基于生物学理论知识,充分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新形式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决不可拘泥于课本,而应尽量向生活实践靠拢,广泛地联系实际,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必能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1]。因此,开展以课本知识为基础的拓展活动,可以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和每周特色社团课活动的时间,将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进行生物学跨学科教学实践活动。
例如,在学习了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知识过后,可以组织学生运用发酵等相关知识进行泡菜的制作,结合渝东南地区的特色食物地牯牛,应用生物学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融入劳动教育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探究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不仅可以了解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及其影响因素,还能明确地知道如何降低泡菜中的亚硝酸含量,吃到好吃又健康的泡菜。在此过程中,学生了解了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学习了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代谢特点,最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学习了生物圈的知识过后,还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周边环境中有哪些生物,分别有什么特征,为以后学习生物圈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打下基础。还可以利用身边易获得的材料制作精美的生态瓶和水族箱,充分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再如,学习了动植物的细胞结构过后,学生利用超轻黏土或植物种子、塑料袋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动植物细胞模型。学习了生物圈的知识过后,可进行生态瓶的制作,思维导图的绘制或水族箱的制作。学习了合理营养与膳食的知识后,可组织学生对自己及家人的饮食设计食谱等。多种多样的生物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所学知识,还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3.以活动月为媒介、与学校活动相结合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小学每年需要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或比赛,在此过程中可以尝试将生物跨学科实践活动有效融入其中,实现多种活动的有机结合,将生物学核心素养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例如,3月活动月主要以学习雷锋精神为主,可以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完成校园绿化植被的活动,也可以完成家庭绿化活动的设计,做到家校合作,在此过程中结合劳动教育的知识引导学生落实生物学核心素养。再如,6月活动月则以端午节的历史文化传承为主,在结合历史知识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举行包粽子活动的同时,还可带领学生种植艾草,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艾草长成后,可以利用艾草制作驱蚊香囊、驱蚊艾草薄荷膏等,锻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在9月活动月中则以中秋节的历史文化传承为引导,利用生物学发酵知识组织学生观察桂花的形态结构,酿制桂花酒,制作冰皮月饼,还可融合语文知识完成赏月和古诗词鉴赏、比赛等,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此外,在每年的社团活动展示活动月中,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对自己的劳动产品进行义卖,如叶脉书签、蚕丝手工皂、手工唇膏、手工制造豆腐乳、自制麦芽糖等,以此实现自己的劳动价值,分享自己的劳动实践成果。同时还可结合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节日节气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一份自己满意的成果,作为礼物送给自己的长辈,以促进家庭和谐。
4.重视生物学实验,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融入学科实践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是生物实践课程开发的前提。
初中学生对实验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他们乐于动手,热衷实验[2]。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实验操作技能,还要对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这就需要涉及很多生物学科以外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学科融合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例如,在学习了显微镜和动植物细胞的知识后,不仅可以组织学生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也可以观察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明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还可以观察黑藻和番茄细胞的结构,并结合美术知识组织学生绘制细胞结构创意图。还可组织学生利用身边易得的材料举行动植物细胞模型大赛等,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生物核心素养。再如,在学习了酸雨等知识过后,可组织学生探究酸雨的形成对花生植株生长的影响,了解酸雨的危害,并结合美术知识绘制宣传海报,学生巩固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了解环境污染问题,培养环保意识等。此外,在学习了各种各样的动物过后,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可以开展小动物养殖活动,如养蚕、养金鱼等。学生们细心照料这些小生命,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过程。养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看到蚕从幼虫到蛹再到成虫的变态发育过程,直观地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养金鱼时,观察金鱼的呼吸、游泳等行为,了解鱼类的生活方式。通过与小动物的亲密接触,学生们不仅培养了爱心和责任感,还加深了对动物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初中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跨学科实践活动在初中生物学中的应用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在当代教育体系中,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致力于探索生命的奥秘与自然的规律;而实践活动则可以很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生物学实践活动与各学科的有机融合,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实践中深化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未来,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创新跨学科实践活动在生物学中的实践模式和方法,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周建良.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物作业的设计[J]. 学周刊, 2014.
[2] 侯九荣. 谈新课改下初中生物教学策略[J].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2(18):1.
[3] 如何让“劳动”成为一种“教育”?——对劳动与劳动教育的概念之思[J]. 檀传宝.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06)
[4] 新时代城市小学劳动教育的困境及其突破[J]. 郭先富.教学与管理,2022(02)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生物学融合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研究”(课题批准号:2022-QJ2-035)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