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摘要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对策
正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持续的改革和挑战。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财务管理更加现代化和高效化。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管理环节,财务管理为了与现代化发展接轨,传统的手工记账模式正逐步被会计电算化取代。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为财务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监督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意义
(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通过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对于提升资金利用效率以及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有着重要作用。行政事业单位肩负着开展社会服务和公共事务重要职责,其资金来源以公共财政拨款为主,保障资金合理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开展高效的财务管理工作,实现对预算编制、执行、监控等各个环节的优化,以免出现资金浪费和使用不当等问题。通过构建起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以便于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明确资金流向和项目进展,以免由于管理不当而造成资金流失或滥用等问题,强化财务管理可以保证财务的透明化,确保资金使用符合政策要求和满足公众利益,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在公众中的公信力和信任度[1]。
(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控能力
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开展高效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防控。从现代财务管理来看,主要包括了账目记录、报告编制、风险识别、评估防范等多方面内容。通过构建起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以便于事业单位更好地应对复杂化的财务环境,提前发现各种风险因素并制定防范措施。此外,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定完善的审查机制,保障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以免出现各种徇私舞弊、腐败以及操作失误情况。与此同时,通过积极引入会计电算化和财务信息化,保障了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便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制定高效的决策,提升了事业单位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通过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既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抗风险能力,又确保单位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三)促进财务信息透明化,提升管理和决策水平
通过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可以保障财务信息的透明化,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和决策水平提升。事业单位在制定各项科学决策时,要以透明的财务信息为重要依据,只有保障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才能够保障管理层制定可靠的各项决策。通过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保障各项财务数据和报告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财务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性。通过引进现代化财务管理系统和软件,展开对各项数据的实时监控与分析,以免信息传递中出现误差和滞后等问题。通过保障财务信息的透明化,保障了内部决策的高效运行,既能够满足外部监督的要求,又确保相关部门和工作能够更好地了解与监督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情况。这样一来,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开展公共事务,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水平,从而获得社会公众的大力支持和信任[2]。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机制薄弱
从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来看,其中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监督机制薄弱。一直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并未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难以保障财务工作规范性和统一性,使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透明度大打折扣。除此之外,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着权责划分模糊等问题,造成财务岗位设置和职工分工存在各种漏洞,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务管理的流程。除此之外,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无法实现对财务数据的有效审查与监督,使财务管理的质量大打折扣同时还会带来各种财务风险。因此,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应当重视推进制度建设工作,保障财务管理流程的科学性并建立健全监管体系,提升财务信息合法性和真实性,促进财务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二)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足,电算化技术应用不充分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者,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然而,从当前财务人员队伍来看,很多财务人员本身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不高,特别是对于会计电算化运用方面,不能够充分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财务管理工作[3]。除此之外,由于财务人员专业技能不足,不能够很好地运用现代化财务管理工具和软件开展各项工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除此之外,许多财务人员的思想守旧,对于各种新技术接受程度不高,加上缺乏专业化与系统化电算化培训活动,很大程度上给财务管理现代化进程造成阻碍。针对这个问题,事业单位重点任务在于做好财务人员培训与技术教育工作,强化人员对电算化等技能的掌握,使其能够满足新时期财务管理的要求,从整体上提高财务队伍专业水平与素质,既保证了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又推进了财务信息精准处理和资源的高效管理。
(三)预算管理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预算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属于核心内容,然而当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预算管理存在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足问题。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过程过于形式化,并未开展实事求是的预算预测和分析,导致预算在具体执行中不能够进行灵活调整或应对各类突发情况。除此之外,由于预算编制与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加上资金配置缺乏合理性,使得项目支出和日常运营资金在分配上无法实现协调,这样一来,不仅造成对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为了提升财务管理质量与效率,应当科学地编制财务预算,做好预算编制调研与分析工作,并通过先进的预算管理工具应用,开展预测与分配工作,保障预算的灵活性与准确性,从而提高资金运作的效率。
(四)内部控制体系缺乏完整性与执行力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从当前内部控制体系来看,其中存在着体系不健全、执行力不足等多方面内容。尽管很多事业单位都相应的制定了内控政策,但是在监管不到位、制度执行不力等因素影响下,很多内控政策在具体实施中往往流于形式,甚至存在财务舞弊、数据失真等各种问题,使得财务工作透明度和安全性大打折扣。除此之外,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未建立起完善的内部审查机制,加上并未采取相关改进措施,很多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处理。因此,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应当建立健全内控体系,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做好监控与审查工作,保证各项内控措施的有效执行,提升财务管理有效性和合规性。通过对内部控制的优化,不仅可以实现对潜在财务风险有效防范,更可以促进单位整体管理质量与水平的提升。
三、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力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为了实现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与改进,关键一点在于构建起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保障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通过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为各项财务工作开展提供重要基石。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制度方面存在着许多的漏洞,使得财务管理陷入混乱状态,并加大了财务管理的风险。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全面地梳理分析财务管理制度,并对各类细则做进一步的补充与完善,确保能够涵盖全部的财务操作环节,提升制度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与此同时,保障制度的执行也是不容忽视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通过设置监督机制,确保在实际操作中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以免各项制度流于形式。除此之外,通过开展定期的审查与监督工作,以及制定反馈机制,确保能够及时发现与纠正制度机制中各种问题,确保各项制度的实际效用。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推行问责制度,在制度具体执行过程当中要明确各个岗位职责,以免由于责任不模糊而引发各类问题。只有保证制度健全且执行有力,才能够提升财务管理透明性和高效性,杜绝各种违规行为和操作,推进财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稳健运行和持续发展[4]。
(二)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财务人员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其专业水平与素质直接影响到财务管理的质量。针对现代化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做好财务人员培训的工作,全面提升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作为财务工作人员不单单要具备丰富的会计和财务知识,还应当能够熟练地操作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包括财务管理软件、会计电算化系统等。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要开展定期的培训活动,强化财务人员对新财务法规、最新会计准则、信息化管理技术等方面的认识,提升财务人员技术能力水平和适应能力。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邀请外部专家开展专项讲座活动,并积极开展各类远程学习活动,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财务人员队伍。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要鼓励财务人员参加资格评定和职业认证考试,提升财务人员专业技能和市场竞争力。总之,通过开展全方位的培训与教育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财务人员知识储备,更可以使其能够紧跟行业发展的趋势,促进人员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为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提升奠定重要的人才基础。
(三)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保障预算编制与执行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于保障事业单位财务资源的高效运作有着重要意义。然而,从当前的预算编制来看,其中存在着数据分析不到位、主观性偏强等多种问题,难以保障预算实施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预算编制活动开始之前,做好充分的数据分析与调研工作,保障预算依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实现对预算管理的优化与改进。除此之外,可以设置专门的预算小组,积极开展数据分析工作,并根据以往数据、市场动态变化以及业务发展需要,制定科学的预算方案。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要加强对现代化预算编制软件的引进,通过大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的有效应用,更加高效地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提升预算编制精准化与动态化。在预算具体实施的过程当中,要建立健全预算控制体系,实现对资金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控,确保能够及时发现与纠正各种偏差,使预算执行符合预期目标和事业单位实际情况。总之,通过构建起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既可以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又提升了财务管理的规范性[5]。
(四)构建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为了保障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应当重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通过构建起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实现对各类财务风险的准确识别与防范,既保障了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又提升了资金使用的安全性。然而,从目前来看在内控设计和执行方面,其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难以保障内控政策的有效落实。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重视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与优化,确保涵盖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风险识别、评估以及后续监督等。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强化财务内部控制,应当重视明确岗位的责任分工,由专门人员负责开展财务工作的检查与复核,以免由于权责模糊而出现各类管理问题。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开展内部审查,确保能够及时地发现风险点和控制缺陷,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调整与改进的方案,以此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外部政策。通过构建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能够实现对徇私舞弊和操作失误的防范,还能够提升财务工作的透明度,为推进财务管理的稳定与高效运行奠定重要基础。
结语: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变化,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当中,应当顺应发展的形势,优化财务管理方式,通过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中的有效应用,促进会计人员工作效率的提升,并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实现对传统的会计数据处理方式的转变,提升了资源的配置效率,保障了财务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财务管理现状展开深入的分析,加强对财务管理理念的转变,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积极开展会计人员电算化技能培训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发挥出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屈梅.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西部财会,2024,(04):33-35.
[2]华婷.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现状审视与改进对策分析[J].商讯,2023,(13):173-175.
[3]林碧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关键探索[J].财富生活,2023,(10):73-75.
[4]李姗.分析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J].市场瞭望,2023,(04):52-54.
[5]屈小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J].财经界,2022,(26):5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