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宜宾智轨T4支线正线车站系统环境设计要素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江建文

中铁四院集团新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

文章以智能轨道快运车站环境要素作为研究对象,聚焦以系统整体要素为指导,结合宜宾T4支正线路六大智轨站点环境设计实例,探讨车站环境设计中各要素间的独立作用和相互关系,进行设计概念梳理和要素分解,从环境、主体、室内、工业、视觉及公共艺术视角切入以期实现系统整体、文化传承、以人为本、契合特定景观场景营造的智能轨道快运车站环境设计目标,并总结过往智轨车站设计遗留问题,为其他轨道交通车站环境整体性设计提供相关设计回应策略,并以此丰富相关领域的实践案例,以飨读者


关键词

智轨T4线;环境设计;车站;室内;公共艺术

正文


 

引言

2023年6月26日,宜宾智轨快运系统T4线——这条由中国铁建铁四院设计的、中国最长的智能轨道线路,开始了正线载客试运行,预示着其即将正式投入运营。该线路全长达46.69公里,包括正线和支线,将宜宾市的三江新区、南溪罗龙工业园区以及南溪区等重要城区节点紧密连接。

智轨车站环境设计涉及众多门类,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影响,共同构成了整体的智轨车站环境。系统论(Systems theory)旨在研究现实或潜在系统中存在的普遍规律和性质---“处在一定相互联系中,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整体” [1]。从专业角度来看,智轨车站环境的设计可以细分为环境、建筑、室内、工业、视觉传达和公共艺术设计六大方向,这些也是构成智轨车站环境设计的核心要素。

1城市及南溪区定位分析

宜宾战略定位为:长江生态第一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生活空间,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南溪区立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宜宾长江第一湾景致。

2项目背景

南溪区一号大道改造设计范围西起现状启航路西段,东至福临路(钻石城,接智轨T4线),是一条贯通罗龙工业园区、滨江景观带及南溪城区的横向道路,是连接周边道路的重要纽带。项目全长约为17.05公里,规划为城市主干路(现已修建完成),道路红线宽度为12m-40m,双向四车道,福临路双向六车道布置,道路两侧用地主要以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及绿化用地为主。

3设计理念

以标志性、互动性、融入性、环保性、安全性为指导原则,构筑长江生态绿色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打造长江生态首条“智轨旅列”示范线。

标志性:一站一景,元素鲜明,设计语言协调。

互动性:科技导向,服务为先,调动乘客与功能的互动。

融入性:环境融入,色调融入,媒体与环境相融合。

环保性:节能环保,适应性强,施工简单高效。

安全性: 品牌高端,质地精良,引用国际品质加工工艺。

4设计构思及方案

仙源南溪,翡翠江城”. 以文化传承理念为基石,以开拓创新意识为方向,提取“翡翠仙源”文化特质,映照出宜宾特有的“竹”与“山水”文化,并将“漂海楼”与“开拓创新文化”代入建筑语言,打造宜宾蓬勃向上的现代化城市形象。文中T4支线以六个站点设计为基点,分别从恰遇绿谷-罗龙站、置身篁竹-长江社区站、恣情山水-长江第一湾站、海楼烟雨-漂海楼站

、展望未来-未来之门站、运动不息-文体中心站六个主题出发构造智轨车站的建筑语汇形象。本文选取其中六个代表性站点进行环境、主体、室内、工业、视觉及公共艺术视角展开论述。

4.1、智轨车站环境设计

智轨车站环境设计主要是指车站外部的景观环境,主要涵盖了车站出入口的环境设计以及车站周边环境的景观设计。这一环境涵盖了车站外部空间的地面装饰、周边景观、车站的各种附属设施、其他交通网络节点的环境,以及众多的公共设施等元素。我们根据所处环境地理特征量身打造独特乘车及二层休闲观景体验,如长江第一湾站所处的绝美景致就需要一个屋顶露台可以纵览长江美景。通过这样的设计,我们旨在打造一个既美观又实用,既能有效疏散人流又能提升乘客观光体验的车站外部环境。如表1所示车站环境及出入口设计示意汇总表。

 

车站环境汇总1

1置身篁竹-长江社区站

2恣山水-长江第一湾站

 

 

 

 

3海楼烟雨-漂海楼站

4展望未来-未来之门站

 

 

 

 

 

4.2、智轨车站建筑设计

智轨车站的建筑设计不仅为乘客提供了舒适的乘车环境,还为他们带来了更多便捷的服务。建筑设计在智轨车站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不仅决定了车站的尺寸和形状,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车站内部的功能分布和人流导向,确保乘客能够在一个舒适且安全的环境中出行。车站建筑随着城市的发展、乘客需求的变化以及相关标准的提升,被赋予了新的定义。它涵盖了车站站场范围内的客运服务出入口、站台雨棚等建筑物,以及站台售票亭、站名墙等设施。通过精心设计的车站建筑,可以增强空间的整体层次感,为乘客打造一个宜人的空间环境。(车站材料特色2)。

                                 车站材料特色2

1罗龙站

2长江社区站

 

银白色铝板

竹钢原色吊顶

银白色金属漆

钢结构立柱外包绿植

 

灰色铝板包边

竹钢屋面

钢化夹胶玻璃

竹钢主体支撑

3漂海楼站

4未来之门站

 

深咖色铝镁锰板

主体钢结构,外包咖色铝板

LED灯带

 

 

浅灰色铝板

浅米色铝板

柔光灯箱

主体钢结构,外包铝板

 

4.3、智轨车站室内设计

智轨车站室内设计,或称“智轨车站装修设计”,主要关注的是车站建筑与人的交互界面。设计的核心在于顶面、地面、墙面和柱面这四大元素,以及它们与车站其他视觉系统组件之间的协调与衔接[2]。这种设计不仅深刻影响着乘客对车站视觉风格的感知,更是乘客在地面交通网络中建立识别度的关键环节。同时,它也巧妙地融合了建筑、环境、工业、视觉传达和公共艺术等多个领域。这些组成部分直接与乘客产生互动,深受其影响,特别是在乘客对车站的感知过程中,内部空间的行为体验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4.4、智轨车站工业设计

智轨车站的工业设计涵盖了诸多与乘客直接接触的界面,从屋顶光伏系统、售票系统、雨水路径排放系统、立面工业语汇、座椅装置到各类服务设施,这些服务型功能设施构成了车站工业设计的主要部分。这些设施通常以单独的小部件形式分布在车站的各个空间,尽管它们的体积不大,却与乘客的使用体验紧密相连。它们不仅承载着车站环境的基础功能,还深刻影响着乘客进入车站后的情感体验。这种工业设计与其他界面的广泛交叉,使得每一个细节都能为乘客提供便捷与舒适,进一步提升智轨车站的整体形象和服务水平。3

车站工业设计特色3

1长江社区站

2长江第一湾站

3漂海楼站

 

雨水收集排放系统

 

工业装饰语汇系统

 

道闸门系统

 

4.5、智轨车站视觉传达公共艺术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包括了很多个方面的学科,它涉及了众多的领域,如图像、颜色、文本、品牌、路线、广告和商标设计等。智轨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包含艺术性、功能性、社会性功能的考量,囊括智轨标志识别、线路导向识别、车站站名识别三要素系统。

智轨车站公共艺术设计狭义上是指公共艺术设计,是营造智轨车站环境人文气息的主要方法,体现了车站环境建设的艺术人文目标。公共艺术设计的介入使得标准化建设的智轨车站有了生机和识别力,使得人造空间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显示出人文历史的风貌。

 

总结

我们了解到其他城市智轨车站设计的遗留问题,如车站环境设计中很难感知到城市文化;车站建筑同质化问题严重,同时车站建筑在道路中间较为突兀,艺术感较差;内部空间缺乏一体化设计,广告缺乏合理布置;站外导视没有延展到周边,使得由站外向目的地出发的可达性较差。通过上述分析研究,宜宾智轨T4在克服以上问题上,特别是关于车站环境设计方面已小有成效,达到了“全线一脉,一城一景”的设计目标,同时对特殊地段场景的景观契合营造,使得车站与周边环境更加融合,让乘车与观景体验更美好。

在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下,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内涵已远远超越了空间体型环境本身,而应深入到各种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深层结构性研究[3]智轨电车车站系统环境设计要素还需要考虑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协调和配合。在城市交通系统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交通方式的优势和不足,以实现最优的交通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郭姜威.能轨道快运车站环境整体性设计研究——以西安昆明池智轨接驳线欢乐谷站为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3

[2]刘丹.地铁车站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探索[J].铁道建筑技术,2012,(01):31-34.

[3]刘颖.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性建构[D].天津大学,2004.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江建文,1983年02月,皖,汉,男,硕士研究生,工程师,注册建筑师和城乡规划师,北京建筑大学,主要方向:智轨建筑和BiM技术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