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通航能力的探究
摘要
关键词
港口航道;海岸工程;通航能力;设计原则
正文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于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的建设越来越重视,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作为我国的基础建设,在未来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中,通航能力是其最主要的设计标准,通过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通航能力的分析和计算,可以为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而影响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通航能力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因此,在设计时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这些因素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通航能力产生的影响。
一、通航能力分析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的通航能力分析包括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通航能力的分析和设计两个方面。其中,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通航能力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设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通航能力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得出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通航能力分析报告。而设计工作是根据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通航能力分析报告进行,根据设计资料,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进行通航能力计算,从而得出符合设计要求的船舶所需的安全尺度。而船舶在港内航行时,会受到风力、波浪、水流、潮汐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对这些自然因素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得出影响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通航能力的主要因素。
1.船舶在港内航行时的航行速度
在港内航行时,船舶的航行速度主要受风压、波浪、水流和潮汐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其中,风压对船舶航行的影响最为显著。
一般情况下,风压的大小会随着风力等级的提升而逐渐增大。当船舶的航速过快时,则会使船舶出现横摇现象,进而使船舶出现剧烈横摇,严重时还会导致船体发生倾斜、摇摆等现象。当风力等级越大时,则船舶受风压影响越明显,进而使其航行速度发生变化。波浪的大小会随着波高和波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当波高和波周期均相同时,则船舶受到波高影响较小;而当波高和波周期不同时,则会对船舶航行速度产生较大影响。在风压和波浪共同作用下,船舶航行速度发生变化。
2.船舶在港内航行时的靠泊时间
船舶在港内航行时的靠泊时间主要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决定,而其中自然因素包括风浪、水流、潮汐等。其中,风浪是指风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由风引起的。由于风浪会对船舶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想保证船舶在港内航行时的安全,就需要对港内风浪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得出船舶在港内航行时的靠泊时间。而人为因素则是指人为因素会对船舶航行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根据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附近的环境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得出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能够允许船舶停靠的时间范围。
二、航道水深
航道水深是影响航道通航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航道水深的大小对船舶的航行安全和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航道水深对通航能力的影响。航道水深会受到水流、波浪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在设计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对通航能力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水流和波浪两个方面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设计时考虑水深因素进行分析。
(1)水流:由于水流是一个复杂的流动体系,它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水流对于船舶航行安全和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水流对于船舶航行安全和效率的影响。由于水流是一个复杂的流动体系,因此,在进行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设计时,需要根据工程所在海域的水文、气象等资料来确定合适的通航水深。我国目前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通航能力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波浪和潮流。如果在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设计时没有考虑到波浪和潮流对船舶航行安全和效率的影响,就会造成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受到波浪和潮流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安全、快速地到达目的地。例如:在我国深圳港某码头设计时,由于没有考虑到波浪和潮流对船舶航行安全和效率的影响,在码头设计时将水深定得较浅,从而造成了码头船舶过浅无法通过等问题。因此在进行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水流、波浪对船舶航行安全和效率所造成的影响。
(2)波浪:波浪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对于船舶航行安全和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
(3)地形:地形对于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设计时也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我国现在大部分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设计时都采用平面形式进行设计,但是由于一些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所处海域有很多复杂地形,因此在进行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设计时就需要根据不同海域来确定合适的设计方案。例如:在我国一些河口处建设港口时,由于受到地形限制而只能修建浅水结构或者深水结构。
(4)潮汐:潮汐对于船舶航行安全和效率也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我国主要采用24h潮位,而西方国家则主要采用1h潮位。
(5)地质:地质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的一个重要因素。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建设区域通常处于沿海地区。
三、航道尺度
船舶的大小、速度、载重等都会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的通航能力有影响。
一般情况下,航道的宽度与水深有关,宽度越大,水深越深,航道的宽度也会相应地增加。我国现有的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大多是按照水深来设计的,港口航道的宽度通常是在3.5米到9米之间,水深为4.5米以下时,航道宽度可以达到9米。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所处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比如:经济发展和航运需求等方面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有了更高要求,要满足这些要求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
从安全方面来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所处环境比较复杂,有些区域是海水深达30米以上的深海区域,有些区域是潮差大于1米、波浪压力大且存在着比较强的海流等。因此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安全造成的影响。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安全造成影响的话,那么在进行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设计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由于一些因素的存在而使得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无法正常运营等。
从经济方面来看,我国政府在不断地进行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建设,如果没有合理设计和规划好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就会对经济造成影响。为了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在进行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设计时要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对于一些大型、特大型或对环境有影响的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来说,为了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就要以环境为导向进行设计。
从环境方面来看,我国现有的一些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大多是按照水深来设计的。在进行设计时需要结合我国现有的技术水平来进行设计。虽然我国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技术水平较高、研究较深的港口航道和海岸工程,但是在一些大型、特大型或对环境有影响的港口和海岸工程方面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从安全方面来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科学技术进步,一些船舶大型化、专业化发展越来越快,这就要求在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到船舶大型化、专业化对通航能力带来的影响。例如: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集装箱船长约为2000米以上,而我国最先进的集装箱船长度也就是400米左右。如果按照我国现有技术水平来进行设计的话,那么我国所设计出的船舶长度将会低于400米。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所设计出的船舶长度很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通航安全方面来看,随着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到通航安全对通航能力产生的影响。随着船舶大型化、专业化发展越来越快,对于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来说要考虑到船舶大型化对通航能力带来的影响。
四、通航环境
航道环境是影响航道通航能力的重要因素,航道的设计要以水文环境为基础,要考虑航道的弯曲、转弯和水深等情况。通航环境影响着船舶航行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着船舶的航行速度和航行安全。由于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是在海水中进行施工的,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海水的影响,海洋中存在着各种天气状况和水文状况,海洋中存在着潮汐、风浪、海浪等,这些都会对船舶航行造成影响,因此在设计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船舶航行的影响。在进行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建设时需要考虑到周围环境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建设的影响,比如周围水域环境中存在着交通事故,这会对船舶通航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进行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建设时需要考虑到周边水域环境对船舶通航造成的影响,要建立起一个安全、高效、便捷、经济的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1.航道弯曲和转弯。如果弯曲程度较小,在转弯时会使船舶受到很大的阻力,导致船舶产生偏移而不能正常行驶,甚至会发生碰撞事故。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周围水域环境对船舶航行造成的影响,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周围水域环境对船舶航行造成的影响,要避免因周围水域环境因素而导致船舶航行受阻。
2.水深。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中水深对于船舶通航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水深不够,会导致船舶无法正常行驶。如果通航水域环境较浅,会导致水深不足,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建设足够深的港池,使通航能力得到提升。例如:我国广东某港口建设过程中需要在浅水区进行建设港池时就采用了这一方法,通过修建深水港池来提升港口通航能力。
3.水流和风浪。水流和风浪会对船舶航行造成影响,如果水流速度过快、风浪过大会导致船舶发生偏移而不能正常行驶。在进行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建设时需要考虑到水流和风浪对通航能力产生的影响,要结合具体情况对水流和风浪进行适当地调整,以保证通航能力得到提升。由于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迅速。随着经济建设中水运需求越来越多,为了满足人们出行需要和经济发展需要,我国在进行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建设时也加大了投资力度和资金投入。
4.地形、地质及其他自然因素。地形、地质及其他自然因素对通航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地形会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建设造成影响。如果地形、地质及其他自然因素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建设造成影响时会直接影响到船舶通航能力。
5.通航要求。在进行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建设时需要考虑到通航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船舶航行安全,在设计时需要对船舶航行要求进行考虑。根据国际相关规范和标准,对于船舶的航行速度和长度、排水量有明确的规定。例如:我国《内河通航标准》中规定:100吨级以下的船舶,其在通航条件好、设计吃水浅的港口水域中行驶时,其航速不得低于20节,当航道水深达到或超过30米时,船舶需要配备专用导航设备。在进行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建设时需要对船舶航行速度和长度、排水量等进行考虑,以保证船舶的航行安全。
结语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是我国港口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并且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对影响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通航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使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新明.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的应用和发展探讨[J].四川水泥,2019(02):169-170.
[2] 郑斌.航道尺寸对通航能力影响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7,17(07):54-55.
[3] 闫娜.提高内河港口航道通过能力对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9(22):116.
[4] 姚令燕.港口水域航道合理规划的具体设计实施分析[J].科技资讯,2019,17(16):54-56.
[5] 杨树燕.分析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中的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1,44(02):178-1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