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王芹芹

鲁东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技术本身的介入,更多情况下是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等不同技术的同时跟进,实现了与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不同领域的融合、关联。这对于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优化心理健康教学方式,解决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弊端都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以此为基础,围绕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实际,只有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问题进行思考与总结。希望通过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更好的助力今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升级与发展。


关键词

大数据技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正文


前言: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引发凸显。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去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如何满足不同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期许。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路径,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也应当具备与时俱进的基本思维,积极探索大数据技术应用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有效路径。

一、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建设的应用价值分析

1.1、有助于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创新升级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融合过程中,能够以大数据的思维方式去引导学生和教师进行思考与实践,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二者融合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有效的打破了传统的心理健康教学体系,构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路径。借助于大数据平台,让学生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同时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心理健康教学的主体。其次得益于大数据平台以及各种网络终端的便捷性,实现了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高质量交流互动。这对于提升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主动性大有俾益。同时借助有海量的网络教育资源,也能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1.2、有助于心理健康教学方式的创新

当前社会环境的愈发复杂,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造成很多的影响。合理的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能够有效的拓宽心理健康教学的路径与方法,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例如借助于大数据技术可以更加客观的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现象,通过海量的数据与样本分析,保证在“精准画像”中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除此之外,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也能够有效的转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学模式。通过数字化、智能化以及网络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实现对教育信息的有效挖掘,继而更具针对性的解决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

1.3、有助于心理健康教学内容的优化

借助于大数据以及相关的网络平台,教师能够更加及时有效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时长,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凭借这些所反馈的信息也能够帮助教师实现学习内容的进一步优化。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翻转课堂云课堂的形式去进一步拓宽学习空间。同时在教育资源的整合过程中,也能够围绕大数据平台去进一步拓展教学的渠道与范围。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网络教育资源的挖掘中,配合线下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帮助学生养成更加积极健康的心理态度与思想观念。

二、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2.1、混淆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对于绝大多数的高校教师而言,在新课改之前都没有接触到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教师在教育的引导理解层面也存在一定的错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笼统的归为一类,这势必会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与升级。一般来讲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来让某一个群体形成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品德与能力。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更加强调的是推动受教育者心理素质以及能力的提升。所以二者不论在研究的对象、理论方法还是评价标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实践教学中更不能将二者简单地混为一谈。在当前高校教学活动的组织中,普遍存在混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正视这一问题,也能够为今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开展提供便利。

2.2、心理健康引导形式化严重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系统且繁琐的工作,不可能仅仅依靠形式化的工作内容就能够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当前高校在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普遍是以开展讲座、校园广播以及主题班会等方式进行。尽管能够选择的方式方法十分多样,但是多数情况下都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更有甚者是为了单纯的应付检查和任务而进行的。如何撕破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的外衣,如何有效的立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去展开工作。这是今后工作开展所必须关注的问题。

2.3、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单一

当前很多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我能够选择的方式方法较为单一。比如为了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些学校会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获取资料。实际上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所获取的信息资料不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资料本身的真实性也有待考量。在此基础上教师自然无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去选择对应的引导和教学方法,也难以立足现有的心理健康教学方式去做出升级与革新。

2.4、未增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正如上文所示,当前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只能通过校对讲座以及校园广播的途径来进行。这样的教育形式过于随意,也难以发挥好高校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优势与价值。没有增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经成为了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中的短板。长此以往,势必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中的应用

3.1、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模型

随着大数据技术不断应用,在海量的信息中挖掘出有效的数据也成为了可能。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而言,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围绕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所遗留的数据进行分析。同时通过确定显著心理警示特征以及一般心理警示特征,能够有效的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模型。通过这种高度智能化且易于判断的心理健康监控辅助系统,更好的支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3.2、确定大学生心理健康画像体系

工作者可以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所产生以及所涉及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加工。通过对有效特征的提取,并将其输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模型之中。就可以结合现有的样本特征以及所注入的数据来得出大学生的心理画像。结合这个心理画像能够帮助教师有效的判断出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习惯,同时也能够就学生自身的经济状况以及社交情况进行了解。这样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判断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所存在的隐患与问题,能够予以及时有效的引导和帮助。

3.3、形成异常行为自动警报机制

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种类愈发多样,这严重威胁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受限于自身性格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他们往往不愿意到心理医院或是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寻求治疗。这也很容易导致其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继而使得病情越来越重。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教师能够及时有效的识别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异常行为。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等级的判断去及时有效的发现那些可能存在心理疾病的学生,在此基础上予以科学的疏导与干预,也能够避免此类问题的加重。

3.4、完善心理健康管理模式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学校在日常心理干预治疗以及心理咨询等活动中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服务,更好的提升心理疏导与治疗的效果。当前高校所设置的心理服务中心往往不具备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相关数据的条件。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依赖学生的自我倾诉,这样的方式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下,学校的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也能够掌握更多有关学生的数据情况,继而更加客观有效的判断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这也为心理咨询服务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对现有心理健康管理模式的升级予以了可靠的保障。

四、大数据技术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的建设与思考

4.1、成立心理健康服务中心

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水平,更好的预防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各高校也应当发挥好自身的平台优势,加快组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通过建立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团队,来提升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心理健康辅导团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展开心理咨询的相关工作,也可以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高效宣传。除此之外,心理健康服务周期也应当定期的展开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及大学生心理检测的工作。对于那些有心理辅导需求的学生,给予积极的治疗。

4.2、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为了更好的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当从多个方面共同进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抓好课堂的心理教育,发挥好课堂的育人优势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组织应当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为目标,尝试从理论层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更加积极健康的价值观与世界观,继而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班授课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其次,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感受和学习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值得一提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考核方面,也应当转变以往一刀切式的考核模式。可以尝试利用大数据技术及相关平台去搜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相关数据,对学生的心理课堂学习成果进行客观的评价。

4.3、加强心理健康教师团队的建设

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团队中,绝大多数的员工都不是全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这一定程度上也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匹配度较低,进而限制了相关工作的开展质量。为此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团队的建设,也是今后高校心理健康预警机制构建的重中之重。通过定期的培训以及专业人才的引进,在不断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驾护航。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成立相应的大数据工作小组,加快心理健康数据库的建立来实现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实时观测与有效掌握。

4.4、构建轻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构建轻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也能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前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普遍是以学校作为核心主体、以相关的文化活动组织为主要内容、以校内空间为主要平台。发挥好校园文化的建设价值,也能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提供更多的帮助。通过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激情,有效唤醒学生对于高尚道德品质的追求。同时借助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起到规范引导的作用。

为此学校的管理者以及学校的各级管理部门应当发挥好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强合作。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去开设更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同时引导学生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去获得更加深刻的感受和体会,以此来为学生学习计划的发展提供环境层面的的保障。

结语: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开展也迎来了更多的选择。合理的应用大数据技术对于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至关重要。本文所说内容皆立足实践,就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路径进行分析,就如何应用大数据技术去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相关问题技术总结。希望通过相关研究工作开展更好的助力今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升级。

参考文献:

[1] 文杰. 大数据时代应用型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机制——评《大数据时代的心理学研究及应用》[J]. 中国科技论文.

[2] 杜晓娟. 新媒体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D]. 黑龙江大学, 2017.

[3] 陈阳.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心理档案建设与应用研究[J]. 兰台世界, 2016, 000(019):45-49.

[4] 万辉. 大数据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4, 6(4):4.

[5] 刘铭.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创新研究[J]. 青春岁月, 2018, 000(002):147.

[6] 李瑶魏惠梅姚添. 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识别方法研究[J]. 山西青年, 2021, 000(015):187-188.

[7] 过珺. 新冠疫情期间教育大数据在高校应用中的问题分析[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版, 2020.

[8] 彭进香.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分析及反馈体系构建研究[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9, 37(11):2.

[9] 赵梓丞. 大数据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8(19):1.

[10] 李俊芝.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J]. 职业, 2017(28):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