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南宁市中小学校开展心肺复苏应急救护知识培训活动现状――以南宁市江南小学华府校区为例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韦超海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小学华府校区 530033

摘要

鉴于心源性猝死已成为体育运动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学生因疾病诱发心脏骤停的发生率逐年增长,而且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达50万左右[1]。有效预防和及时开展救治工作,而在黄金4分钟内对病人展开心肺复苏救护能大大提高存活率。本文献通过对相关参考文献进行整理,为我校师生今后如何开展心肺复苏培训活动的意义及如何实施等方面做出剖析,推进校园推广、普及心肺复苏术发展。


关键词

猝死、中小学生、心肺复苏、培训

正文

一、推广心肺复苏进入校园的活动背景及意义

近日,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要求高度重视学校应急救护工作,扎实推进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行动,加大教职员工救护培训力度,加强救护服务阵地建设。少年强则中国强,健康中国首先要健康青少年。因此应急救护培训应尽早纳入中小学校课堂,不单老师要掌握,学生也要从小培育救护意识

结合目前教育现状长期以来,实操性的急救技能培训,如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培训没有被纳入正式的课程,因此学校的学生对掌握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如此现状潜伏着一定隐患。真正素质教育,有必要让中小学生从小培养急救常识以及掌握相应应急技能。

二、中小学校典型成功救护案例

(一)2019116日,福建省三明市三明林业学校在开展校园田径运动会时,学生吴某在比赛过程中突发疾病,全身抽搐、面色青紫、呼吸和心脏骤停倒在地上,经场地的裁判员许老师和赶到的校医轮番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救护措施才挽救了一起生命。

事后许老师感叹到,正是因为自己从教24年来,不断的接收心肺复苏救护知识培训才能临危不惧。

(二)201995日,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河湖中学,一名学生在大课间跑操时突然晕倒在地,不省人事。陪跑的老师迅速围过来,但缺乏救护知识束手无策,好在体育教师王老师及时赶到。王老师参加过救护培训,但第一次遇上这种情况,他也能经过呼喊、拍肩膀、测试颈动脉等一系列规范操作对该名学生进行检查,发现这学生没有意识、没有呼吸、心脏骤停后立即展开心肺复苏,此时的王老师脑海里闪着“黄金4分钟”的意识,不断的给学生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最终挽救了突发疾病的学生生命。

(三)20201027日,一名15岁的高中生盛同学在放晚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遇到一名因丧失意识、心脏骤停的老人倒地不起,经过盛同学的判断,迅速使用心肺复苏对老人开展救治,他利用在学校培训的知识对病人进行胸外按压,并让路人协同对病人做人工呼吸,5分钟后病人才自主恢复呼吸。后经医院诊断,该病人因血管堵塞导致的心肌梗塞,如果没有采取现场急救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总结案例得出教训:由于集中校园内的中小学生年纪小,性格普遍活泼好动,在日常的活动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常常不能正确预见行为的后果,是比较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的群体

三、心肺复苏术

本文主要分析中小学师生掌握现场急救五项技术中心肺复苏培训现状心肺复苏术简称CPR是当呼吸终止及心跳停顿,使用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进行急救的技术

心肺复苏又被称为全球第一的救命技术当大脑缺氧4-6分钟,脑细胞就会出现部分死亡超过10分钟则会发生大部分细胞死亡。心跳、呼吸骤停后,立即在4分钟实行心肺复苏术,才有可能恢复大脑的功能减少植物人的发生。因此要正确树立广大中小学生争分夺秒科学急救态度和意识,同时解决目前中小学校学生缺失急救操作技能的问题,应该树立案例学校并对学校进行针对性培训现状分析和调研

四、学校开展心肺复苏培训现状

南宁市江南小学华府校区截止202110月,在职在岗教师10537个班级,在校学生1960参照相关文件要求,学校按学生比例配足2名校医。

在国外,有许多的家国已经将应急救护教育纳入学校的常规课程,通过安排专门的教师进行课程教学,学生在课堂上能学到的救护知识很丰富,并能够在课堂上实践操作,从而有效的普及学生的的救护知识与技能。还有一些国家,如日本、德国、挪威等国家强制的将心肺复苏纳入学校课程,从小学阶段起就严格按照课程设计要求接受应急培训,并且要通过实操考核通过后学业成绩才算合格[2]南宁市江南小学华府校区也能够践行上级部门要求,积极的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以下是通过实地考察得到学校开展心肺复苏应急培训活动的现状:

(一)培训方式

学校开展心肺复苏的培训方式是主要通过学校校医给师生集中培训、邀请社区卫生院、红十字会、辖区医院、蓝天救援队的专业人员到校联合对师生进行培训。

(二)培训的次数

每学年要都开展不少于4次的培训活动,不断的通过培训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救护技能。

1、每学期开学前两周,由校医在教职工大会上给老师们进行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如心肺复苏、简易包扎、运动损伤处理等知识培训,并要求每一位老师现场分组进行实操练习。担任班主任、搭班的老师还要经过校医的考核通过后才能在班级里对学生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各班班主任主要通过PPT展示图片、视频动画等趣味讲解,重点加强心外复苏、人工呼吸的知识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力。

2、学校还会在每年的5月份、11月份联系南宁市红十字会、南宁应急管理局、华南社区、沙井卫生院等单位分批次到学校联合开展防溺水、防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等培训活动,培训内容也会针对心肺复苏术进行重点讲解。

(三)学校心肺复苏器材配备情况

南宁市江南小学华府校区目前配备的救护器械不足,学校共37个班级,保健室才备有一个培训使用的“假人”模具,也没有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呼吸面罩等器材。器材的缺失会影响培训的质量,有器材让学生进行实操练习才能够巩固技能的形成。

(四)单次培训时长

培训课程设计注重理论和实操相结合,也注重培训时间量的积累而达到质的变化。每次培训时间都在90分钟左右。有研究表明,进行100分钟简短的心肺复苏培训效果更好,会更得到学生的认可[3]

五、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的方法

1、由于中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的身体还没有完全生长和发育,导致培训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一,低年级的学生目前还缺乏能及时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的能力。第二,判断呼吸和心跳时,没有能及时准确的找到颈动脉并判断患者的呼吸和心跳。第三,对心肺复苏按压姿势和定位还不够准确,按压的深度和频率还存在偏差。第四,还不能熟练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等等。

 2、针对前文描述的主要问题,江南小学的相关人员咨询了专业的医务人员后提出相关的应对方案。首先,通过观看宣传片,参与专题讲座,教师运用PPT展示等宣传方式融入对学生日常的教学计划中等途经,增加学习的频次以达到对各种突发现场和自然灾害现场的认识。其次,强调心肺复苏相关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明确理论知识的意思后,还需对具体步骤进行熟记。防止面突发事件时过度紧张,而遗忘施救步骤,造成严重后果。同时,对学校相关组织说明培训器材对学生在日常实操教学中的重要性,在配备足够器材的前提下,让学生多动手实操并注意急救细节处理,出现操作错误及时有效的纠正,直到能完全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术操作方法。对于涉及的急救的仪器,学校将增加培训正确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频次,用理论讲解结合实操的方式直到学生能够完全正确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暂定以上改善方案,在教学和实操过程整根据学生的培训情况进行实际的调整和添加。

六、小结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不合理,自然环境日趋恶化,人们发生猝死的几率在卒年增加。有报道表明,我国的心肺复普及率很低,往往不足1%,而发达国家的心肺复苏普及率普遍高于80%[3]。同时,根据数据统计,我国每年由于发生心脏骤停的而死亡的人数高达54.4万,位居全球之首,其主要的原因就是第一时间自救和互救的普及率低,导致能抢救成功的人数较少。所以,增强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在目前我国的现状显得迫在眉睫。然而,根据全国人口第七次普查数据报告,0-14人口占比达到17.95%,这个阶段的人群作为国家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也作为国家发展的后继力量,对中小学生的急救知识培训刻不容缓,让心肺复苏术走进校园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 张在其,骆福添,陈兵,等. 我国大中城市院前心脏性猝死流行 病学调查分析[J.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9):5-7.

[2] 赵有军,张 .构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校园危机管理体 系[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0(2):15-16.

[3] 林绍鹏,林珮仪,江慧琳,等. 广州市中学生心肺复苏急救知识 掌握现状和干预效果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 (4):567-569.

[4] 周静.心肺复苏之大众普及篇[J].人人健康.2020(3):9-1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