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灯光在戏曲表演舞台中的有效运用研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许泽林

瑞金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心 342500

摘要

戏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之一。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各国文化相互融合交流,为戏曲舞台中的灯光运用提供了创新思路。本文简要分析戏曲表演舞台中灯光在照明、布景与互动方面的作用,并提出引用数字技术、明确感情基调、营造故事氛围、突出人物性格等戏曲表演舞台中灯光的有效运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舞台灯光;戏曲表演;有效运用

正文


引言:在我国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戏曲表演始终是人们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随着社会形式的变革发展,戏曲艺术的民族性逐渐增强。灯光在戏曲表演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增强戏曲表演的舞台感染力,给观众带来更丰富的视觉体验,从而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

1.戏曲表演舞台中灯光的作用

1.1照明功能

    传统的戏曲表演多在露天场所进行,室内表演则集中在光线明亮的下午,夜间演出较少,舞台灯光仅供照明使用。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戏曲表演提出更高要求,促进了舞台灯光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的观看需求,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被应用到戏曲表演中,赋予了舞台灯光更丰富的功能。当代戏曲表演中的舞台灯光,不仅仅具有照明作用,通过调整照射角度,使得光线分布更加均匀,舞台下方的观众借助灯光能更清楚地感受演员的神态与动作变化,从而感受故事内容。

1.2景象布置

    戏曲表演过程中,根据戏曲故事情节内容调控舞台灯光,能将舞台分割成多个部分,为演员划分表演空间,环境空间感更加分明。同时,根据戏曲故事情节发展变换舞台灯光,使得舞台中的空间景象更贴合观众内心情感,从而引发情感共鸣,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1]。而且,大部分戏曲表演舞台的布景均为静态的,舞台灯光设计师借助灯光的交叉、移动、颜色变换等方式,营造不同的光影效果,使得舞台布景产生动态变化,给观众带来时间流逝、空间变换等感受,进一步增强了戏曲表演的感染力。

1.3互动功能

    无论是何种舞台表演类型,演员与观众的互动都能带动双方的情绪变化,是增强观众体验感的有效方式。戏曲表演过程中,舞台灯光设计师可根据剧情的变换、演员的动作等将灯光在舞台、演员与观众之间来回转动,从而迅速调动现场氛围,提高了观众在戏曲表演中的参与度。同时,舞台灯光也可跟舞台背景、音乐、道具等进行互动,通过调整光线明暗度、颜色、光圈大小等,能营造出特定的环境空间氛围,从而引导观众情感变化,既能增强戏曲表演的代入感,也能营造故事意境。

2.戏曲表演舞台中灯光的有效运用策略

2.1引用数字技术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加快,促进了各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借助数字技术设计戏曲舞台表演灯光,能提高灯光利用率,为观众带来更强烈的视觉体验。如今,网络智能灯光控制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使得灯光控制更为便捷。戏曲《一盅缘》的表演便使用了网络智能灯光控制技术,灯光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变化,借助光线的集束与分割,构建了阴阳两隔的情境,从而带动观众情绪变化,使得故事内容更为丰富。为了进一步增强戏曲舞台的感染力,可采用机械计算的方式,根据戏曲故事内容与情节发展设计舞台灯光。传统的手绘设计图需要经过大量计算,耗费时间长,且演出场地的各类型设备易出现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使得灯光设计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借助计算机设备中的LightingStudiowysiwyghecoos studio等舞台灯光设计软件,能够线上设计灯位图纸,也能离线编辑,可随时查看与修改,使得灯光设计更为便捷。而且,此类设计软件还能够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灯光模拟,构建舞台灯光场景,设计人员便可根据戏曲故事情节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加强舞台灯光与戏曲表演之间的联系。实际应用过程中,舞台灯光设计人员应注意观察灯光的变化是否与设计方案相符,将人工与智能相结合,出现设备运行故障时,应通过人工调控的方式,确保灯光变化符合戏曲表演内容,避免影响舞台灯光效果。

2.2明确感情基调

    戏曲表演舞台灯光的设计,应以故事内容为参考,结合故事情节与场景的变化,分析人物的内心情感,从而借助灯光表达感情,带动观众情绪。因此,舞台灯光设计师应加强对灯光运用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故事内容的分析,在舞台中创造与戏曲故事内容相符合的意境[2]。例如,可使用蓝色、黄色等浅色光线铺垫空间,侧面配合白色束状光线,便能营造出“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感觉,从而表达戏曲人物内心豁然开朗、如释重负等感情。同时,结合不同颜色光源的光影变化,能创建出带有不同情感的环境空间,与演员的神情、动作、台词等进行配合,能够在点明故事主题的基础上,加深观众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如戏曲《翟秋白》表演过程中,舞台上的两扇门代表了隆标家与瞿秋白家,瞿秋白与母亲返回家中时,舞台中的灯光色彩产生细微变化,向观众展示了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同时,冷暖色的搭配点明了不同场景下的感情基调,阴险与冷清形成明显对比,突出了戏曲表演中的情感表达,使得故事情节更加饱满,激发观众爱国情怀。

2.3营造故事氛围

    戏曲故事多由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而来,或是对传统故事与社会思想的演绎。因此,戏曲表演的舞台灯光应将营造故事氛围作为设计要求之一,借助灯光强度、色彩、节奏等元素的变化,营造不同的场景。以战争题材的剧目为例,战争开始前,社会局势通常较动荡,剧目中的人物生活条件较差,可使用暗色系灯光,既能展示出当时社会环境的压抑,也能突出人物内心不安的情感。战斗开始后,可通过色彩对比的方式,营造故事氛围。可将明亮的光线投射在主要人物身上,周围的景物或与之敌对的人物形象则使用深色光线或降低光线亮度,使得二者之间形成对比,便能向观众展示不同社会群体与不同思想之间的冲突,使得环境氛围更加具体。同时,可通过加快灯光变化频率的方式,营造战争气氛,快速闪烁的灯光使得舞台场景忽明忽暗,观众的视觉焦点无法快速锁定,从而产生紧张、刺激的感觉。

2.4突出人物性格

    戏曲表演中的人物性格可借助服化道具展示给观众,促使观众主动对人物进行刻画,从而对故事内容产生好奇心[3]。戏曲表演过程中,舞台灯光起到衬托演员与渲染环境的作用,虽为辅助角色,但通过调整灯光的颜色、明暗度等,也能促使观众产生特定情绪,使得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发挥色彩在心理学角度的作用,如饱和度高的红色代表了激情、能量;橙色代表了温暖、友好;黄色则更为明亮,代表了快乐、创造等。灯光设计过程中,可使用不同颜色的灯光渲染特定场景,从而突出人物性格。如戏剧《焦裕禄》的演出舞台,黑色幕布与蓝色大屏为舞台背景,舞台灯光以蓝色系为主,使得观众产生寒冷的感觉,营造出了兰考站艰苦的自然环境。舞台中央则使用明亮的灯光,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村书记带领人民群众走向“光明”这一事件的情感更为强烈,从而突出戏曲故事中人物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良好品质。

2.5把握光色关系

    舞台灯光自身便是一种艺术形式,且具有极强的灵活性,是增强戏曲舞台表演效果的方式之一。舞台灯光运用过程中,设计人员应精准把握灯光颜色、照射位置、光源强弱等元素的内在联系,增强舞台的空间层次感。戏曲表演过程中,应根据剧情发展、背景音乐变化等作出相关调整,借助光色关系,为观众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色彩学中包含六种标准色,分别为红、橙、黄、绿、青、紫,蓝色位于青色与紫色之间,包含在青色内。数字技术逐渐应用于当代舞台灯光设计中,借助终端程序便可将颜色相加,如朱红色+翠绿色=黄色、朱红色+蓝紫色=紫红色等,从而形成更为丰富的色彩。因此,设计过程中,应以色彩学中的标准为参考,借助光色关系构建戏曲表演场景。同时,也可借助光色关系向演员投射特定颜色的光线,从而衬托其动作、神态等,突出演绎重点。为了实现预想效果,灯光设计人员应加强对戏曲内容的了解,结合剧目时间、场景、人物等元素的变换,对灯光进行针对性处理,在配合情节发展的基础上,烘托舞台氛围。

2.6注重虚实结合

    舞台灯光具有灵活性、多样化等特点,若不符合戏曲演出剧情,则会对演出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因此,舞台灯光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对光影变化的掌控,营造虚实交错、动静结合的灯光效果。借助灯光对比凸显人物形象或特定环境,营造戏曲故事意境为“虚”;调节灯光的照射角度与明暗度,打造自然光影变化为“实”;调节颜色与饱和度,保持灯光与剧情的和谐性为“静”;按照剧情发展调节灯光频率,营造故事氛围为“动”。因此,舞台灯光运用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根据剧情走向合理选择灯具类型,制造光线集中或分散的效果。通过调节照射位置的方式,始终保持灯光的直线照射,避免光线过于分散导致观众失去视觉焦点。同时,也可借助舞台中的反光道具,制作光线的自然折射,从而提高戏曲表演的真实感。

结论:总而言之,舞台灯光与戏曲表演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灯光的有效运用,不仅能丰富舞台表演内容,增强观众的视觉体验,也能烘托戏曲故事情感,促使人们集中注意力,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因此,为了应对新时期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应不断创新舞台灯光运用方式,以戏曲故事内容为依据,借助灯光的变化引发观众情感共鸣,发挥舞台灯光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林凤锦.戏曲舞台灯光设计的审美要点解读[J].中国京剧,2023,(08):102-104.

[2]张世正.试论戏曲舞台灯光设计的审美要点[J].剧作家,2023,(01):109-111.

[3]孙佳.戏曲舞台灯光艺术浅析[J].天南,2022,(06):12-1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