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科学探究
正文
1引言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它涵盖了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信息素养及创新思维等多个维度,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实现终身发展的基石。初中化学教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知识传授的任务,更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使命。但是,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过分强调知识灌输而忽视能力培养,使得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束手无策;教学方法的单一化,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实践探究机会的匮乏,更是限制了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1]。因此,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亟待探索的课题。通过创新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实践探究机会,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更能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当前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2核心素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初中教育阶段,化学教学不仅承载着知识传授的任务,更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一是科学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化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自然界的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种科学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水平。二是除了科学素养外,化学教学还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化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逻辑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这种思维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还能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解决方法。三是化学教学还与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等社会问题密切相关。通过化学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了解化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从而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
3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3.1 情境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策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连接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桥梁,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探究化学的奥秘。此策略要求教师根据化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巧妙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自然地接触并理解化学知识。以酸碱中和反应为例,教师可以引入厨房里常见的食醋(酸性)和小苏打(碱性)作为实验材料,指导学生亲手操作,观察两者混合后产生的气泡和颜色变化,从而直观理解中和反应的本质[2]。这种将化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的做法,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还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化学原理。进一步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师可以创建生动的虚拟实验环境。通过播放酸碱反应的视频、展示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动画,学生能够在不离开教室的情况下,安全地观察到化学反应的全过程,感受化学变化的魅力。虚拟实验不仅节省了实验资源,减少了实际操作中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反复观察、深入思考的平台,有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3.2 实验探究策略
实验探究策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据核心地位,它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一环。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其知识的获取和理解往往依赖于实验的观察和验证。通过实验探究,学生不仅能够亲手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还能在此过程中深入理解化学原理,逐步建立起科学探究的思维模式。在实施实验探究策略时,教师应注重实验的趣味性和探究性,避免单调乏味的重复实验,而是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实验任务。例如,在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中,教师可以提供多种金属和溶液,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由选择实验材料,通过观察金属与溶液的反应现象,推断出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这样的实验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实验结果,更要重视他们的实验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科学仪器,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如称量、滴定、过滤等。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他们了解实验中的潜在危险,学会正确处理实验废弃物,从而树立起环保意识和责任担当。实验探究不应仅限于课堂之内。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如化学竞赛、科普讲座等,这些活动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探究欲望。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化学知识和技术,了解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化学学科的价值和意义。
3.3 项目式学习策略
项目式学习策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真实情境中的团队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以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化学教学中,项目式学习通常围绕某个具体的化学主题或问题展开。例如,针对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水资源保护与利用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水资源的现状、面临的污染挑战以及有效的治理方法。学生被鼓励自主查阅资料,从图书馆、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信息检索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随后,学生分组进行调研和实验设计。他们需要共同讨论、制定实验方案,探究不同水质处理方法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分工合作,如何相互支持以共同面对挑战,这无疑是对他们团队协作能力的一次重要锻炼。实验完成后,学生需要撰写研究报告,总结他们的发现、分析实验结果,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一环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化学知识,更要求他们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科学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无疑是对他们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的一次挑战。教师在整个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他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更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情境教学、实验探究、项目式学习等多元化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及核心素养。不过,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教师素质、教学资源、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挑战。因此,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改进。未来,我们期待初中化学教学能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玉红.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J].美眉,2024(1):0079-0081.
[2]沈淳.深度学习下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研究[J].文理导航,2023(1):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