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模板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易邦田

远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南昌 33000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增多,建筑模板工程在确保施工质量和效率中扮演关键角色。本文透彻探讨高层建筑工程中模板工程的技术细节,聚焦模板的特殊要求及其施工的复杂性。详细阐述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的关键技术措施,以及优化流程以提升工作效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提炼出适用于高层建筑模板工程的施工管理经验。本文旨在为高层建筑施工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推动建筑工程领域技术进步。


关键词

建筑工程;模板工程;安全技术;施工流程

正文


一、引言

高层建筑模板工程是建筑施工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施工技术的合理运用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进度、质量和安全。模板的选择和设计尤为重要,需依照建筑结构类型、荷载要求和施工环境进行科学评估。在实际操作中,高层建筑模板工程需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方案。应对天气、材料、工人经验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定期开展技术培训与安全教育,提升施工队伍整体素质。这些措施确保模板工程能够在复杂的施工环境中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结构效果和安全标准。

二、高层建筑工程概述

2.1 高层建筑特点与难点

高层建筑具有高度、体量大、结构复杂、施工难度高等显著特点。一般来说,高层建筑指的是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建筑,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层建筑的垂直运输要求严格,需配置高效的电梯系统,通常基本电梯速度为2-4m/s,需能满足高强度的上下运输需求。其次,抗风性能是高层建筑的设计重点,一般风速水平要求抗风等级不低于7级,并需采用风洞实验对设计进行校核,以确保建筑稳定性。此外,由于高层建筑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常采用多层地下室设计以增加停车位和设备用房,但地下室的防水、排水和抗浮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在施工难点方面,高层建筑的施工工艺要求高,工序复杂,需精细化管理。如模板施工时,宜采用钢模或铝模,模具承载力需达到所浇筑混凝土的设计强度,通常需承受至少1.5倍的负荷,并且模板的接缝密封须完善,以防漏浆。高层建筑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控制淋水、浇筑温度等因素,避免因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浇筑温度控制在15-20摄氏度为宜。

此外,高层建筑的外立面装饰复杂,风荷载与自重对幕墙设计的要求非常高,需考虑采用高性能的玻璃材料以及合理的固定方式,确保维持长期的气密性和水密性。电气系统和给排水工程的布局也需充分考虑空间的合理利用和便于维护的原则,确保在使用过程中运行可靠。总之,高层建筑的特点与施工难点紧密相关,需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结合工程管理与技术创新,才能有效应对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各种挑战。

2.2 工程施工模板简介

模板是高层建筑施工中关键的支撑与成型结构,主要分为梁、柱、楼板和墙体模板。施工模板的材质应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常见的有木质模板、钢模板和塑料模板。木质模板具有经济性和可加工性,适用于低层及轻型构件;钢模板则因其强度高、刚度大、耐用性好,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的梁、柱及大面积楼板施工,通常厚度为3-5 mm;塑料模板具备轻质、耐腐蚀等优点,适合于复杂形状构件的施工。

模板设计需满足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的要求。在梁模板施工时,需计算支撑点的数量和间距,通常支撑间距为1.2-1.5米,以保证梁体的平整度和强度。柱模板施工时,需根据柱的承载力设计支撑系统,确定支撑圈的数量及高度,一般苹果果柱≥9米时,建议采用四道支撑。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的密封性和抗渗性至关重要。模板接缝处需用泡沫条进行密封,防止混凝土外泄。模板施工前,须进行表面清洁和涂刷脱模剂,以减少拆模时的混凝土粘附。浇筑混凝土时,注重振捣技术,确保无蜂窝和空洞现象。

拆模时间需根据混凝土强度进行合理安排,通常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方可拆模。一般情况下,墙体模板及楼板模板的拆除时间应为7-14天,具体依据现场温度、湿度等因素进行调整。为保障模板拆除后的构件质量,拆除时应避免使用猛力,采用机械手段或专用工具轻柔拆卸。

三、模板工程的关键技术

3.1 安全技术要点

在高层建筑模板工程中,安全技术要点至关重要,涉及多个方面的控制措施和规范。模板的选材应符合国家标准,使用钢模具或合成材料,确保强度与耐用性。模板支撑系统的设计应基于结构荷载计算,荷载设计标准应遵循GB 50009中的相关规定,确保支撑体系能够承受设计荷载的1.5倍。

模板安装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操作,所有模板连接处需用合格的连接件,确保不会因接头松动导致整体失稳。模板的垂直度和水平度在安装时应使用水准仪进行及时校验,误差不应超过5mm/m,保证模板的几何形状满足施工要求。支撑架的安装必须与模板系统相协调,采用双跨支撑或三跨支撑形式增强承载能力,支撑杆的间距不得超过1.5m,同时要设置支撑剪刀撑,确保整体稳定性。

施工过程中,必须制定应急预案,准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安全带、护目镜等,防止高空坠落事故。操作区域应设立警示标志,并确保周围无闲杂人员,施工时必须严格遵循“高处作业六项安全规程”的要求,确保作业人员在规定区域内安全操作。

模板拆除作业应在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通常应等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上时方可进行,具体拆除步骤应遵循自上而下的顺序,确保结构的稳定。每次拆除时,至少由两名专业人员进行,拆除之前要再次检查模板的支撑情况,确保无晃动。支撑系统的拆除应分区进行,逐步释放荷载,防止因过快拆除导致的意外坍塌。

所有施工过程须记录细致,包括人员安全教育、材料出入库、施工质量检查等,确保安全管理的可追溯性。每次施工前应进行安全巡查,对于发现的隐患需当场整改,确保施工环境的安全性。安全技术要点不仅是施工过程中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工程质量和后续使用安全的负责。

3.2 施工流程优化

施工流程优化是高层建筑模板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其有效性直接影响施工效率和质量。优化措施包括模板材料的选择、操作流程的合理化及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应用。

模板材料方面,选用刚度良好的高强度钢模板或新型轻质塑料模板,前者可承受较大压力,后者则降低了工人搬运负担。模板应符合国家标准,如GB 50204-2015,确保强度等级达到C30以上,且表面无明显缺陷,避免混凝土表面缺陷。

在施工过程中,对模板支撑体系进行优化设计,采用合理的支撑间距。对于高层建筑,一般要求支撑间距控制在1.2-2.0米之间,以保证结构稳定性。同时,实施动态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监测支撑系统受力,及时调整支撑点,防止发生变形。

高层建筑施工周期紧张,模板安装和拆除过程需同步优化。例如,采用分段安装法,将施工分为多个模块进行,减少大型模板一次性搭建的难度。每个模块的标准化设计和预制化施工能显著提高效率。标准模块可进行批量安装,减少工人在高空作业中的风险,且每个模块的尺寸应控制在不超过4m²,以便于运输和拼装。

结合信息化管理,使用BIM(建筑信息建模)技术,可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提前识别潜在的施工矛盾与问题。利用BIM模型进行施工模拟,优化施工顺序,合理调配人力与资源,确保各工序间无缝衔接。此外,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针对施工进度和成本进行动态管理,有效降低因信息滞后导致的资源浪费。

在模板拆除环节,采用预设拆除方案,依据浇筑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规定标准后进行。同时,创新采用“全站仪+激光扫描”技术,实时监测模板拆除后的结构位移和变形,确保安全。

在每个施工单元结束后,需对模板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建立模板库管理系统,记录每次模板的使用和维护情况,确保模板的再利用效率。定期进行模板损耗和损坏统计分析,为后续项目提供数据支持,降低模板采购成本。

通过上述措施,施工流程的优化不仅提升了施工效率,还保障了施工安全,提高了工程整体质量和效益。

四、施工过程案例分析

4.1 典型工程案例研究

在某高层建筑施工项目中,模板工程采用了先进的铝合金模板系统,通过这一系统的实施,施工效率显著提高,达到每周浇筑400平方米的混凝土。该项目总建筑面积为5万平方米,共计32层,标准层高度为3.5米。模板材料厚度选用为2.5毫米,重约8公斤/平方米,确保在高强度下仍具有卓越的承载能力。铝合金模板的搭建周期为4天,相较于传统木模板缩短了30%的施工时间。

项目中,模板支撑体系采用了三角支撑方案,支撑柱与模板结合,采用Φ48mm钢管,间距1.2米。每个支撑点承载能力达到45kN,确保模板在浇筑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运用专项的模板绑扎方式,使用绑扎带,确保模板接缝少于5mm,以减少混凝土表面缺陷。浇筑混凝土时,选用C30高强度混凝土,采用泵送施工,泵送压力设定为15兆帕,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浇筑。

项目内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施工质量监控,引入BIM技术进行模板施工的全流程管理,包括模型碰撞检测和施工进度计划,对模板的尺寸和位置进行精确控制,确保施工过程无误。信息化管理系统记录每个施工节点的数据,及时调整施工方案,提高了施工的复合效能。

施工期间为了确保安全,制定了详细的安全管理方案,对作业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确保操作人员全面掌握模板安装、拆除及浇筑工艺。同时,设立了专门的安全监测团队,实时监测施工现场,设立了紧急预案,确保突发状况能够迅速响应。项目部制定了模板拆除的时间节点计划,拆除作业在混凝土强度达到75%时进行,确保模板安全无损。

综合上述施工实施技术与管理手段,可以看出模板工程在高层建筑中的重要性,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及安全性,为后续的结构施工奠定了良好基础。

4.2 问题与对策

高层建筑模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常面临多种问题,需加强管理与技术对策以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性。首先,模板支架系统的不稳定性是常见问题,其引发的隐患包括支撑失效和变形。对此,应选择高强度钢材,并设计合理的支撑体系,确保支架的承载力至少达到设计荷载的1.5倍。此外,增加横向支撑和斜撑配置,防止侧向倾覆和变形。

其次,模板拼接不严密导致漏浆现象频发。为解决此问题,应选用优质模板材料,确保接缝处使用密封剂进行严格处理。对于大面积模板,采用溶剂型或水基导热胶加固连接,确保蒸汽不泄漏。同时,定期检查拼接部位,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操作不当造成模板损坏、变形等现象时有发生。实施专项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制定科学的施工工艺流程,制定模板安装、拆除的详尽步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特别是在模板拆除时,应遵循自上而下的拆除原则,以防止突然荷载传递导致的模板坍塌。

针对高层建筑的特殊需求,在模板设计时应考虑风荷载的影响。对于高度超过50米的建筑,模板体系需增加风支撑,按照当地风压标准设计。此外,施工过程中应进行风速监测,确保在安全风速以下进行操作。

安全监测也不可忽视,可通过安装动态检测设备实时监测模板的受力状态以及位移。在混凝土浇筑前,利用位移监测仪器检查模板支撑的位移变化,确保其在允许范围内。任何剧烈变动应立即进行检查和调整。

最后,施工材料的选择及其存储条件也可能影响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应优选高性能的模板和支撑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合规存放,防止阳光直射和雨淋,避免材料因变质而影响工程质量。对模板材料进行预检,确保其达到标准,防止因材料问题导致的安全隐患。

五、结论

高层建筑模板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包括模板材料的选择、支撑体系的设计、施工流程的管理及安全控制。科学的施工管理系统也必不可少,应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与时间表,合理调配人力和物力资源,确保施工过程的高效与安全。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施工过程的数据化监控,以便实时掌握施工进度和质量,及时调整资源配置,优化施工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昌超,王晓武.房屋建筑现浇梁模板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23

[5] 李志清.建筑工程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监理控制管理要点探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

[3] 夏悦佳.高层建筑模板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中华建设,2023

[4] 江富.高大模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要点探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20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