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企业工会加强提高服务职工水平的策略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基层企业工会;职工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模式;企业凝聚力
正文
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及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职工在工作、生活中的需求和期望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22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明确指出,工会组织应当依照法律和章程,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提升服务职工水平,保障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及基本生活权益。因此,基层企业工会在新时代下,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工会服务策略,构建职工服务新模式。
1、加强提高服务职工水平的重要意义
1.1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增强职工归属感
考虑到基层企业工会是企业与职工之间的沟通桥梁,在合理提升服务职工水平后可进一步化解职工与企业之间的矛盾与分歧,增进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信任感。通过为职工提供更为全面和贴心的服务,可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氛围,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1.2 提高职工满意度,增强企业凝聚力
工会服务职工的水平直接影响职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幸福感。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能让职工感受到工会及企业的关怀与重视,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从而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1]。
1.3 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企业改革发展
工会服务职工的提升,有助于发挥其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更好地推动企业内部的改革和创新发展。工会可通过调研职工意见、反映职工诉求等方式,为企业制定改革策略和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使企业可更加贴近职工需求,实现双赢局面。
1.4 提升职工素质与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通过组织职业培训、技能提升等活动,工会可有效地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从而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职工个人能力的提高,也可使其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获得更高的职业成就感和满意度[2]。
1.5 优化职工权益保障,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
工会在加强服务职工水平的过程中,可更好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减少劳动纠纷和职工矛盾,从而维护企业的和谐稳定,在此有利于企业内部的良性发展,也可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基层企业工会加强提高服务职工水平的策略分析
2.1构建高效沟通平台:畅通职工意见反映渠道
2.1.1创建多元化沟通渠道:线上与线下结合
在基层企业中,工会是联系职工和企业的重要纽带,为更好地听取和反映职工的意见与需求,工会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沟通渠道,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有效结合。线上沟通渠道可以借助企业内部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移动应用程序等数字化工具,通过设置“职工心声”留言板、在线意见收集表、匿名问卷调查等方式,便捷、及时地收集职工的意见与建议。这种数字化沟通方式不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能保证信息的匿名性与透明度,提升职工表达真实想法的意愿。
线下沟通渠道则以传统的面对面交流为主,如定期召开职工座谈会、班组交流会、部门联席会议等。工会干部可以通过深入一线与职工面对面沟通,了解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生活中的困难,及时将职工的诉求反馈给企业管理层。针对特殊群体,如生产一线工人、老年职工和女性职工等,工会还可设立专门的意见收集渠道,确保各类职工群体的声音可被平等对待与重视。
2.1.2定期召开职工座谈会:倾听基层声音
定期召开职工座谈会是基层企业工会加强职工沟通、倾听职工心声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座谈会这一形式,工会可为职工提供一个平等、开放的交流平台,让职工在轻松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诉求,切实发挥工会组织在企业内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在座谈会的组织过程中,工会应根据职工的不同岗位、年龄、工作年限等特点,开展形式多样、主题明确的座谈会,如“新入职职工座谈会”、“生产一线职工座谈会”、“青年职工交流会”等,确保各类职工群体都有机会参与,并能在相对熟悉的群体中表达真实想法。座谈会的主题可以围绕职工日常工作中的难点、企业制度执行中的问题、职工生活和福利保障等方面展开,工会干部通过对职工反映问题的记录与分析,及时发现企业管理中的不足,并向企业管理层提出改进意见,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2.1.3建立职工意见反馈机制: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在职工意见反馈机制的建立过程中,工会可以设立多种意见收集和反馈渠道,如设立职工意见箱、开通服务热线、创建专用电子邮箱和微信小程序等,方便职工随时随地提交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为了保障反馈渠道的畅通和问题处理的高效性,工会应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和分类整理职工意见,并依据意见的内容和紧急程度进行分级处理。对于一般性意见,工会可以在内部讨论后给予回复;对于涉及职工权益和企业制度改革的重大问题,则应及时上报至企业管理层,形成快速响应机制。
在意见反馈机制中,工会还需加强信息透明度,确保职工可清晰地了解其意见的处理流程和进展情况。可以通过设立“意见反馈公示栏”或在企业内部平台开设“职工意见反馈专区”,定期公布职工意见的处理进度和结果,提升工会工作的透明度与公开度。同时,对个别职工反映的特定问题,可以采取“一对一”的沟通方式,详细解答职工的疑问,必要时还可邀请职工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共同探讨可行的解决方案[3]。
2.2优化职工福利保障:提升企业凝聚力
2.2.1完善职工福利制度:关注差异化需求
基层工会在完善福利制度时,应注重职工差异化需求,通过差异化的福利保障体系,让每一位职工都能享受到与其工作性质和实际需求相适应的福利待遇。
首先,工会应对职工的福利需求进行深入调研,了解不同职工群体的实际情况。例如,针对年轻职工,可以提供灵活的培训和职业发展计划;针对家庭负担较重的职工,可以考虑在子女教育、家庭健康保障等方面加大投入;而对于年长的职工,则可通过健康体检、医疗补贴等方式提升其福利水平。工会可以通过匿名调查问卷、座谈会等方式收集职工的需求,并对调研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制定差异化的福利方案,确保福利制度可最大限度地覆盖职工多样化的需求。
其次,在具体福利项目的设计上,工会应体现人性化关怀,注重细节。例如,在常规的基础福利(如五险一金、健康体检、带薪休假)之外,可以根据职工的个体需求,推出具有针对性的福利项目,如定制化商业保险、心理辅导、员工子女托管服务等。同时,可以开展“弹性福利计划”,即根据职工的不同需求,让职工可在固定福利项目和自选福利项目之间灵活选择,提高职工对福利制度的参与感和满意度[4]。
2.2.2定期更新和完善职工福利项目:聚焦实际需求
首先,工会应定期开展职工福利满意度调查,深入了解职工对现有福利项目的意见和建议。此调查可通过问卷、座谈会、线上匿名反馈等多种形式进行。工会应重点关注职工对各项福利项目的实际感受及需求,并结合职工的反馈数据,及时评估现有福利项目的效果,识别福利项目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这种方式,工会可精准地掌握职工需求的变化趋势,并据此调整和优化福利内容,确保福利项目始终可回应职工的实际需求。
其次,在更新和完善福利项目时,工会应结合职工需求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状况,逐步引入创新性福利项目。例如,在物质类福利之外,可以增加心理健康关怀、文化娱乐活动等精神类福利项目;在保障类福利基础上,可以推出职工子女教育补助、个人成长发展计划等个性化福利。
2.3丰富文体活动形式:打造温暖职工之家
2.3.1 组织常态化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
工会应将文体活动常态化,通过定期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帮助职工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身心、培养兴趣爱好。例如,可以设立篮球、羽毛球、瑜伽、健步走等体育兴趣小组,让职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与;组织“健康跑”、“趣味运动会”等体育竞赛活动,增强职工体质的同时,促进职工之间的团结协作。对于文化活动,可以定期举办读书会、电影欣赏、摄影比赛、文艺演出等,提升职工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2.3.2 开展主题性活动:增强职工参与感
工会可以结合重要节日和企业实际情况,策划具有主题性和创新性的文体活动。例如,在春节、五一劳动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期间,可以举办“迎新春职工联欢晚会”、“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国庆职工家庭日”等活动,营造节日氛围,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参与感。同时,还可以围绕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工匠精神演讲比赛”、“职业技能竞赛”、“工会文化月”等主题活动,让职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并通过积极参与活动提升个人素质和职业技能,实现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双赢局面[5]。
2.4 创新职工服务模式: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
2.4.1 建立“一站式”职工服务平台:整合多种服务资源
建立“一站式”职工服务平台,是基层企业工会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整合多种服务资源,将职工需求集中到一个平台上,可大大提高职工服务的便利性和效率,打造更加高效、便捷、全面的服务体系,使职工在遇到问题时可“只进一扇门,办好所有事”。
首先,工会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服务平台。线上平台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职工服务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形式实现,设置职工服务窗口,如福利咨询、法律援助、心理关怀、职业发展指导等,职工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自主预约、在线咨询、信息查阅等方式,快速解决各类问题。
线下服务平台则可以设立“职工服务中心”或“职工之家”,作为职工办理事务、沟通交流的主要场所。在职工服务中心,可以设立多个功能区,如健康咨询室、法律援助室、心理咨询室、教育培训室等,确保职工在一个地点即可办理各类事务。在服务中心,还可安排专职人员提供“一对一”的定制化服务,对于一些需要深入沟通和解决的问题,可更好地与职工面对面交流,提升服务的温度与质量。
其次,在“一站式”职工服务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应注重整合企业内部及社会各类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工会可以协调企业人事、财务、行政、后勤等部门共同参与职工服务工作,为职工提供如薪酬福利咨询、劳动合同解读、家庭生活服务等综合性服务[6]。
2.4.2 实行职工需求调研制度:及时更新服务内容
在需求调研结束后,工会应对调研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将职工的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进行区分,并通过数据分析与交叉对比,找出职工反映最强烈、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工会可以根据调研结果,优先调整和更新那些与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服务内容。例如,若调研中发现职工对健康管理和体检服务的需求较高,工会可以及时引入专业的健康管理机构,增设健康体检和心理咨询项目;若职工普遍反映工作压力大、工作与家庭平衡难度高,则可以推出工间休息活动、减压讲座、家庭日活动等,帮助职工缓解工作压力,提升身心健康水平。
结束语:综上所述,基层企业在保证职工基本权益时,需通过建立高效沟通平台、优化职工福利保障、丰富文体活动形式、创新职工服务模式等策略,工会能够在提升职工服务水平的同时,促进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双赢局面。工会应在新形势下不断提升服务意识,灵活应对职工需求的变化,推动职工服务从传统的福利保障向全方位、精细化的服务模式转型。
参考文献:
[1]张雅婷. 基层工会在企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及提升路径探究[J]. 中外企业文化,2023(11):90-92.
[2]陈丽. 探讨如何创新基层企业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路径[J]. 青年时代,2021,72(9):61-62.
[3]王耀艳,张兴威. 提升服务员工本领建设"三力"工会[J]. 企业文明,2022(3):66.
[4]孟凯,李群群. 加强煤矿企业基层人力资源管理[J]. 现代企业,2021(9):16-17.
[5]黄莉莉. 基层工会组织在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中的作用[J]. 现代企业文化,2022(36):28-30.
[6]徐勇,杨拓. 新时期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3(46):142-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