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探索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王魁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中学 442000

摘要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主题阅读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文体和不同内容将同一主题下的多篇文章进行整合,形成具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在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体、不同内容所蕴含的情感表达和写作手法,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从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意义出发,提出了几点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语文;主题阅读

正文


引言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主题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进行培养,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此背景下,教师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来指导学生进行主题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创新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高中语文主题式阅读的概念

阅读教学是在《语文课程标准》框架下,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社会热点,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思想道德、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而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在此基础上更加强调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它注重尊重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和经验积累,培养具有个人鲜明特点的阅读习惯。主题式阅读教学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主题式阅读教学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立足于生活进行思考和探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将阅读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属于自己的阅读经验,并学会批判和创新。此外,主题式阅读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并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已成为新时期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在这个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也需要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向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转变。因此,探索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当务之急。主题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将不同文体的文章整合起来,通过对同一主题下不同文本的阅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在主题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1]。通过深入分析文本,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进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此外,主题阅读教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这无疑是对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主题阅读教学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对主题阅读教学的实施,教师可以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传承能力等,从而实现“以文化人”的教学目标。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

(一)强化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是一种重要的素养,它要求学生在进行主题阅读时,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待文本内容,并对文本内容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这种文化意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还能够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人才。在当今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是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化、心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它关系到一个人如何看待世界、如何与他人相处,以及如何对待自己。通过主题阅读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深厚人文精神,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同一主题下不同文体的文章作为载体,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例如,当教学主题为“亲情”时,教师可以选取散文、小说等不同文体的文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亲情的内涵。以散文为例,散文中的亲情描绘往往更为细腻、真实,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深沉。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篇,通过描述作者与母亲之间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交流,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学生可以通过仔细阅读和分析,理解作者对亲情的独特见解,并从中反思自己对亲情的认识和感受。再以小说为例,小说中的亲情描绘往往更为复杂、丰富,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亲情的多样性和深刻性。如鲁迅的《祝福》一篇,通过讲述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亲情的深刻思考。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作者对亲情的批判和反思,并从中思考自己对亲情的态度和行为。诗歌中的亲情描绘则往往更为含蓄、优美,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亲情的美好和深远[2]。通过这样的主题阅读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文本,还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他们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并能够从中汲取养分,培养自己对文化和社会的关怀。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思考和表达,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总的来说,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培养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本中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和启示,并通过讨论和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二)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两个方面。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他们需要更深入、更系统的文学作品的阅读,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文学作品进行主题阅读教学,以充分发挥主题阅读教学的优势。例如,在教学《红楼梦》这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阅读和分析。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文学语言的角度去欣赏作品,例如,指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诗词、对联、歇后语等语言形式,理解其内涵和修辞手法。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文学语言的鉴赏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思维发展的角度去思考作品,例如,让学生探讨小说中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情节安排等元素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还能够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再以《哈姆雷特》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学语言和思维发展的角度去分析和解读这部作品。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剧本中的独白、对白、旁白等语言形式,理解其表达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探讨小说中的悲剧情节、人物关系、道德观念等元素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通过这样的主题阅读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还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他们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并能够从中汲取养分,培养自己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3]。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思考和表达,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总的来说,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本中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和启示,并通过讨论和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三)注重审美鉴赏,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审美鉴赏是一种高级的审美活动,它需要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并能在阅读过程中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进行领悟。这种审美活动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知识,还需要他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主题阅读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并将这种体验与自己的生活进行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文本的阅读和分析,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当教学主题为“爱情”时,教师可以选取小说、诗歌、戏剧等不同文体的作品,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感受爱情的内涵。以小说为例,小说中的爱情描绘往往更为复杂、丰富,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爱情的多样性和深刻性。如鲁迅的《阿Q正传》中,阿Q与吴妈的爱情故事虽然简单,但却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作者对爱情的批判和反思,并从中思考自己对爱情的态度和行为。诗歌中的爱情描绘则往往更为含蓄、优美,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爱情的美好和深远。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爱情的思念和感慨。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作者对爱情的感慨和思念,并从中培养自己对爱情的审美情趣。通过这样的主题阅读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还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他们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并能够从中汲取养分,培养自己的敏锐观察力和丰富想象力[4]。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思考和表达,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四)融入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主题阅读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通过选取一定的主题,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接触到大量的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然而,仅仅进行主题阅读是不够的,教师还可以将主题阅读和写作教学相融合,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提升写作能力。通过对主题阅读的分析和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例如,议论文要注意论点的明确、论据的充分和论证的逻辑性;小说则要注意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物的刻画和环境的描绘等。在主题阅读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从而学会如何观察生活、思考问题、表达观点和分析问题。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组内作文和小组互评作文。通过这两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借鉴和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在组内作文中,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和修改彼此的作文,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建议。在小组互评作文中,学生可以阅读其他小组的作文,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技巧[5]。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写作讲座和写作训练,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写作的技巧和方法。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高考和未来的学习生活。总之,将主题阅读和写作教学相融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阅读能力的培养对高中生而言非常重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创设新颖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效果,为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的青年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艳.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分析[J].高考,2021,(15):23-24.

[2]林建军.基于人文素养的高中语文古代诗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3):210-211+213.

[3]尹丹.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究[J].新课程,2021,(04):181.

[4]居丽丹.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J].成才之路,2020,(21):36-37.

[5]寇银花.“语文主题学习”引领下的高中阅读教学[J].教师,2020,(16):29-3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