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STEM博物"与幼儿园木工活动的融合方法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幼儿园;STEM;木工活动;融合方法
正文
引言: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幼儿园教育不仅要注重儿童的知识学习,更要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STEM教育的引入,为幼儿园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平台,如何将STEM教育理念与实际的木工活动结合,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木工活动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活动,其在发展儿童空间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STEM教育中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概念可以通过木工活动得到具体的体现与应用,从而使儿童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1.幼儿园"STEM"与幼儿园木工活动融合的意义
1.1通过木工活动提升幼儿对工程概念的理解能力
木工活动在实践过程中要求幼儿对材料、工具、结构等进行具体操作和探索,这使幼儿在动手的同时自然地接触到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当幼儿参与制作木工模型时,幼儿需要了解如何测量、切割、组装和固定木材,这些过程不仅培养了幼儿的空间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幼儿直观地理解了工程设计与实现的基本步骤。通过实际操作,幼儿能够将抽象的工程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操作体验,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幼儿在调整木工部件的角度和位置时,会逐步明白力学和结构稳定性的基本知识,木工活动还鼓励幼儿在面对挑战时不断尝试和改进,这种经历有助于幼儿理解工程设计中的反复试验和优化过程,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木工活动中,不仅丰富了幼儿的实践经验,也加深了幼儿对工程概念的理解,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1.2结合STEM知识,让幼儿在实践中探索木材的物理特性
将STEM教育与幼儿园木工活动融合,可以有效地让幼儿在实践中探索木材的物理特性,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在木工活动中,幼儿通过直接接触和操作木材,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木材的基本物理特性,如密度、硬度、弹性和吸湿性等[2]。例如,当幼儿用不同种类的木材进行制作时,幼儿会发现不同木材的重量和硬度有所不同,这使幼儿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密度对木材性能的影响。在使用木材进行切割和打磨的过程中,幼儿还可以体验到木材的弹性和纹理对操作的影响,从而对木材的物理特性有更深刻的理解,木材的吸湿性在实际应用中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效果,比如在木材的干湿变化过程中,幼儿可以观察到木材尺寸的变化,这有助于幼儿理解材料的物理变化,通过这些实际的操作和观察,幼儿不仅能够掌握木材的基本物理特性,还能够将这些知识与STEM教育中的科学原理相结合,从而深化对自然界物质特性的理解,为日后的科学学习奠定基础。
1.3通过实际制作增强幼儿对教育中自然材料的认识
在实际的木工制作过程中,幼儿直接与木材等自然材料接触,从而在实践中逐步了解这些材料的特性与用途。通过观察和操作,幼儿能够感知木材的纹理、颜色、重量及质感,这种亲身体验让幼儿对木材的自然属性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例如,在制作木工项目时,幼儿会发现不同种类的木材具有不同的硬度和耐磨性,这使幼儿能够理解材料的适用性和加工难度。通过这种实际的操作过程,幼儿不仅可以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还能够体会到自然材料在设计和制作中的实际效果和功能,木工活动还能够激发幼儿对自然界其他材料的兴趣,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和欣赏自然材料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总之,结合STEM教育进行木工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实践经验,也深化了幼儿对自然材料的认识,使幼儿在玩耍和创造中学会珍惜和利用自然资源,为将来的科学学习和环保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幼儿园"STEM"与幼儿园木工活动的融合方法
2.1利用木工工具进行数学测量,帮助幼儿理解长度、宽度等概念
在幼儿园阶段,数学概念的学习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持,还需要实际操作的帮助,利用木工工具进行数学测量,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操作体验,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长度、宽度等基本概念。在STEM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木工活动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通过实际的测量和操作,让幼儿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和掌握数学知识。这种方法不仅增强了幼儿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
在实际的教学中,将木工活动与数学测量相结合,可以通过具体的项目让幼儿深入体验和学习,设计简单的木工制作项目,如制作一个小木框,幼儿需要使用尺子测量木材的长度和宽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使用木工尺子进行测量,并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幼儿理解长度和宽度的概念。通过观察尺子上的刻度,幼儿能够直观地看到不同的长度和宽度,并通过实际的测量和记录,逐步掌握这些基本的数学概念,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挑战任务,如让幼儿测量木材的尺寸,并尝试将不同尺寸的木材拼接成一个特定形状,这不仅让幼儿在操作中体会到长度和宽度的实际应用,还能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2开展木材的分类和性质实验,提升幼儿对材料的认识
开展木材的分类和性质实验通过直接接触和操作不同类型的木材,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木材的各种特性,如纹理、硬度、颜色和重量等。通过实际的分类和比较活动,幼儿不仅能够提升对木材材料的认识,还能在探索中培养科学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体验,使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材料性质的理解,同时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关于木材分类和性质的实验项目,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索木材的各种特性,教师可以准备几种不同类型的木材样本,例如松木、橡木、樱桃木等,并为每种木材准备不同的特征标签。课堂上,教师将这些木材样本分发给幼儿,并引导幼儿通过触摸、观察和比较来识别不同木材的颜色、纹理、硬度和重量。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如“你觉得哪种木材最重?”或者“哪种木材的纹理最明显?”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来回答这些问题。在活动中,幼儿可以使用简单的工具,如木工尺、显微镜等,来进一步观察木材的细节和性质,幼儿可以用尺子测量木材的厚度,用手感受木材的光滑度和硬度,通过这些实践操作,幼儿能够直观地了解木材的不同特性。
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分类游戏,让幼儿根据木材的特征将其分类到不同的组别中,如按颜色分类、按纹理分类或按硬度分类。在分类过程中,幼儿需要讨论和比较木材的不同特性,从而增强幼儿的分类和比较能力。这种活动不仅让幼儿在玩中学,还能促进幼儿的合作与交流。木材的分类和性质实验,幼儿在实践中深化了对木材材料的认识,同时培养了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STEM与木工活动的融合方式,使幼儿能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科学原理,提升了幼儿对材料性质的理解,为未来的科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在木工项目中融入自然元素,创造与动植物相关的手工艺品
在幼儿园的STEM教育中,将自然元素融入木工项目,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对动植物的兴趣,并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通过结合自然元素进行手工艺品制作,幼儿不仅能够在实践中了解自然界的丰富多样,还能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这种方法将动植物的形态和功能引入木工活动,使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学习观察、分类和设计,从而加深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同时提升幼儿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够将STEM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幼儿在动手制作中体验科学的乐趣和自然的奥秘[4]。
在实际教学中以自然元素为主题的木工项目,例如制作与动植物相关的手工艺品,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如树木、花朵、小动物等,讨论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随后,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木材和简单的木工工具,并展示如何将这些自然元素融入到木工项目中,指导幼儿制作一个木制的“花园”,其中包含用木材制作的小花、小树和小动物,幼儿可以用木材切割成各种形状,利用颜料进行涂色,并用木工工具进行装饰,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设计花园的布局,选择合适的木材来表现不同的植物和动物,并用工具进行精细加工。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个创意比赛,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观察,设计并制作一个自然主题的木工项目,让幼儿制作一个“森林小屋”,并在其中加入各种木制的动植物装饰。这一过程中,幼儿需要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如植物的生长环境、动物的栖息方式等,将这些自然元素巧妙地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通过这样的项目,幼儿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在实际操作中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丰富多样性,融入木工项目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幼儿的学习体验,也增强了幼儿对自然界的认知和热爱,为未来的科学学习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2.4在STEM木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几何思维
在幼儿园阶段,通过STEM木工活动培养幼儿的几何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几何思维不仅涉及空间感知和形状识别,包括图形的拼接、分解和变换等能力.木工活动提供了一个直观和实践的平台,使幼儿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应用几何概念,幼儿通过制作简单的木工项目,如拼图或立体模型,可以在操作中直观地体验几何形状的性质和关系。通过这种实践,幼儿能够发展对不同几何形状的识别能力,并学会如何将这些形状组合成新的结构,从而增强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抽象的几何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操作体验,使幼儿能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几何思维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设计几何主题的木工项目来培养幼儿的几何思维。例如,可以让幼儿制作木制的“几何形状拼图”,这个拼图包含了各种几何形状,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教师首先介绍这些几何形状的基本特征和性质,然后给幼儿提供相应的木材块,这些木材块已经被切割成不同的几何形状.幼儿需要将这些木材块拼接成一个完整的图案或者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列,通过这种活动,幼儿能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不同几何形状的特点,如角度、边长和面积等,同时练习如何将这些形状组合成一个整体。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个“几何形状建筑”项目,让幼儿使用木材块建造简单的几何结构,如小房子、桥梁或塔楼。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根据设计图纸选择和排列不同的木材块,理解如何将几何形状组合成稳定的结构。例如,当建造一个小房子时,幼儿需要使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木材块作为墙壁和地板,用三角形的木材块作为屋顶。通过这个过程,幼儿可以直观地体验几何形状的组合和空间关系,并学会如何将几何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通过这种方式,幼儿不仅能够提高几何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STEM木工活动不仅使几何概念变得生动有趣,还帮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这些概念,从而为幼儿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将STEM教育理念与幼儿园木工活动相结合,展现了其在提升儿童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方面的显著优势,不仅通过实际操作增强了儿童对科学原理的理解,还在木工项目中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儿童不仅学会了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还培养了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些都符合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为儿童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在动手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教师应继续探索和优化这种融合方式,以实现幼儿园教育的更高质量和更全面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楼晓双,石腾峰. 基于幼儿园木工活动开展STEM教育的实践探索 [J].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21, (03): 26-30.
[2]李蒙蒙.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幼儿学习力激发——以幼儿园中班在木工坊的活动为例 [J]. 教育界, 2020, (21): 84-85.
[3]吴菲菲. 幼儿园木工创意活动材料的投放研究 [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 (18): 56.
[4]刘浩然. 幼儿园创意木工活动创设途径探究 [J]. 成才之路, 2019, (14): 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