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理念下幼儿园班主任工作中德育工作的开展策略探究
摘要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幼儿园班主任; 德育工作; 开展策略
正文
幼儿正处于建立认知、激发情感、培养性格、塑造道德品质的黄金期,幼儿园班主任应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秉承立德树人理念,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开展策略,通过组织多元活动,带给幼儿真实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提升幼儿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彰显新时期幼儿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立德树人理念下幼儿园班主任工作中德育工作的价值意义
坚持立德树人理念,新时期幼儿园班主任要转化教育思想,探索切实有效的教育工作形式,发挥德育工作优势,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实践表明,幼儿园班主任工作中德育工作的开展极具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如下:
(一)有利于养成良好习惯
幼儿的可塑性非常强,开展德育教育应从抓好基本的生活习惯着手,这样既有利于幼儿自理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塑造完美的性格与良好的品格修养,让其受益匪浅。因此,基于立德树人理念出发探索全新的德育工作路径,启发幼儿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抓好一日生活,能够潜移默化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这也是幼师的重要职责之一[1]。比如在日常个人卫生、饮食安全、睡眠等各方面定规矩,培养幼儿时间意识,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再有日常学习、劳动、游戏等过程中,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集体意识,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学会尊重他人,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形成诚实勇敢、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世界观。
(二)有利于深化情感体验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情感反应愈发敏感,幼师要抓住孩子情感发育的关键期,给予正向的、积极的引导,让他们产生丰富的情感态度,学会与他人共情,促进身心健康发展[2]。在实施德育活动时,幼师探索多样化的活动方案,如友谊教育、亲情教育、团队教育等,营造真实的情境氛围,让幼儿感知生活中的真善美,调动积极情感体验,激活情感表达意愿。另外,日常教育也要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尊重他们的情感表达,还要教会他们尊重他人、感恩他人、关爱他人,由此产生良好的情感品质,提升道德修养。
(三)有利于塑造内在品质
德育工作不是简单的讲道理或者传授德育知识,而要唤醒幼儿德育情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由此形成陪伴他们终身的内在品质,包括性格、态度、道德水平等等。因此,幼师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多关注幼儿的日常表现,带领幼儿多体验、多参与、多思考、多表达、多感知,积极的情感态度能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学习、生活以及社交等各领域,产生幸福感与责任感,为身心健康成长打好基础[3]。
(四)有利于驱动社会成长
幼儿园阶段开展德育教育的目的就是渗透良好的社会道德责任感,塑造品格修养,培养幼儿逐渐成为身心健康的社会人,推动社会化发展。实际上,幼儿教育中落实德育工作的方法与途径非常多,比如通过绘本阅读、户外游戏等多种活动,锻炼幼儿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了解各种社会行为规范,实现客观的自我认知与深入的自我控制,进而适应社会环境,学会与他人互动协作,在社会成长的历程中提升道德素养。
二、立德树人理念下幼儿园班主任工作中德育工作的开展策略
(一)在主题教育中开展德育工作
虽然幼儿园的孩子年龄较小,但实际上他们也是一名小小的社会成员,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更是社会未来发展的希望。幼儿园班主任工作中德育工作的开展应紧扣社会热点主题,将德育与生活紧密结合,在多元化的主题活动中渗透德育内容,帮助幼儿更好地感知社会、适应社会[4]。比如环境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在幼儿园以“垃圾分类”为主题渗透德育内容,利用绘本、PPT等材料向孩子们介绍垃圾分类的意义及方法,初步形成垃圾分类意识,再带领他们动手实践,制作与“垃圾分类”主题相关的手抄报、手工模型等,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自觉遵守垃圾分类的规则,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探讨垃圾分类的方法,这样就能逐步培养幼儿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塑造社会责任感;再有,幼儿园还可以面向全体幼儿举办一次有趣的展览活动,大家利用可回收垃圾制作各式各样的工艺品,互相分享,互相交换,这一过程让幼儿获得幸福感与成就感,对提升道德素养也有很大帮助。
(二)在节日文化中开展德育工作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且璀璨的历史文化,其中诸多具有民族特色、具有纪念意义的传统节日,富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抓住每一次节日契机推进德育教育,通过讲故事、看电影、实践体验等活动形式帮助幼儿全面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5]。比如与孩子分享不同节日的历史故事,了解风俗习惯,激发幼儿爱国情怀,培育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等等。以孩子们熟悉的“春节”主题为例,播放多媒体课件营造“过年”的氛围,带组织幼儿一起包饺子、写对联,谈一谈自己对过年的印象等等,大家兴趣盎然,感受“团圆”的意义,获得文化习俗与文明礼仪教育;再以“清明”主题为例,组织幼儿观看有关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影视剧片段,让他们深刻感知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会珍惜生活、珍爱生命,提升个人品格修养;在“端午节”主题活动中,则讲解端午节的来历,还可以观看赛龙舟比赛,感受“团队的力量”,唤醒幼儿爱国情怀,培养合作精神,让他们在不同节日氛围熏陶下获得德育发展,塑造良好个人品质,一举多得。
(三)在绘本阅读中开展德育工作
阅读是幼儿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把握幼儿园孩子的身心发展特征,班主任要指导孩子们做好早期阅读,带领他们在阅读中打开视野,观察世界,促进综合能力与道德素养发展。适宜幼儿阅读的绘本书籍往往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且背后蕴含深刻的教育价值,为了激活幼儿阅读兴趣,引导他们自主阅读,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幼师要精心组织活动方案,考虑不同幼儿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学习能力等情况,选择有趣的绘本书籍,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促进认知水平发展[6];比如阅读经典绘本《大卫不可以》,要求幼儿一边阅读一边总结大卫有哪些不符合常理的行为,说一说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反思自己平时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逐渐完善自身言行举止;再如阅读绘本《植物的奋斗》,感受植物经历重重艰难险阻才实现自由生长,让幼儿意识到想要成功必然经过努力奋斗,由此激发幼儿的斗志,全身心地投入今后的学习中,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在阅读绘本《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列出思维导图,对比主人公尼尔斯前后行为变化,幼儿也逐渐理解人与动物应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这样才能和谐共处,激发对小动物的爱心与责任心,也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适宜幼儿阅读的绘本内容有很多,需要班主任精心挑选,在绘本活动中渗透德育思想,既有利于培养幼儿阅读习惯、锻炼阅读能力,也有利于让他们在各种故事主题熏陶下形成良好道德品质,为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四)在实践体验中开展德育工作
一日生活是幼儿每天在幼儿园需要经历的生活活动,如学习、游戏、午休、饮食等,每一个简单而又不同的活动环节中蕴含了有利的德育契机,班主任要善于挖掘德育素材。比如排队上厕所、排队等老师发东西,要遵守规则,不大声喧哗,当其他同伴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不影响他人,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再如还可以组织各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实践活动,有效渗透德育教育[7]。比如围绕“我爱家乡”为主题设计区角活动,在家长配合下幼儿准备一些与“家乡”有关的儿歌进行朗读比赛,还可以准备手工材料,自编舞蹈等等,通过做一做、说一说、演一演,再加上老师、家长的评价,孩子们深刻感受家乡的美好,感知浓郁的家乡氛围,调动积极的情感态度;另外,幼儿园还可以拓展实践活动,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幼儿走出教室,参与室外活动,感知美好的大自然,调动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积极情感,在丰富的实践体验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最后,班主任要运用好“评价”手段,客观、全面评价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考虑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成长规律,通过观察、记录与及时反馈,为每个孩子的表现点评、打分,进一步优化幼儿的德育行为。
(五)在游戏活动中开展德育工作
真正有意义的教育不单纯是传授知识或培养技能,更要从深层次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唤醒正确的思想意识。因此幼儿园班主任要善用“鼓舞”策略,把握教育的艺术,在日常教育活动方方面面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其中,游戏活动深受幼儿园每个孩子的喜爱,以游戏为载体带给幼儿不一样的生活启示,为幼儿成长与进步搭建桥梁。同样在德育教育中多挖掘游戏要素,设计多姿多彩的游戏活动,鼓励幼儿在趣味游戏体验中增强德育认同感,自觉学习、践行道德规范。比如围绕“我爱我家”为主题开展游戏活动,目的就是启示幼儿热爱自己的家庭,尊重长辈、关心父母,传承优良传统美德。在游戏中孩子们扮演“爸爸”、“妈妈”、“儿女”等不同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分工与责任,体会“家”的意义,对爸爸妈妈产生更加深厚的情感;除了课上游戏活动,户外游戏也是开展德育工作的最佳契机,比如开展“接力竞赛”、“传球游戏”等活动,将幼儿分成不同的竞赛小组,大家团结合作,感受团队的力量,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与他人相处,也能关心同伴,理解同伴;而在“老鹰捉小鸡”、“集体跳绳”等活动中也教育他们遵守规则、互相谦让,同步完成游戏目标与德育目标[8]。
(六)在家园互通中开展德育工作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给幼儿带来直接且深刻的影响。因此幼儿园班主任要注重家园共育,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为家长创造更多机会与孩子沟通交流,倾听孩子真实的心声,让孩子感受父母的关爱,学会感恩父母。另外,通过家庭与幼儿园共同营造德育氛围,也能有效影响幼儿的思想与行为。比如经常组织家长课堂活动,邀请家长到幼儿园参观学习,组织教育讲座,向家长传授育儿经验,鼓励家长多发言、多交流,增强教育参与意识,分享科学育儿的方法,理解德育教育的意义;再有开展班级德育活动,为了激活幼儿自主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活动,组织“我在幼儿园的一天”主题活动,让孩子们与家长分享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感知集体生活的意义,还可组织家长到幼儿园观看幼儿穿衣服、叠被子等习惯养成表演,将德育教育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另外,家园合作的渠道非常多,班主任要起到带头作用,搭建家园共育平台,借助微信、QQ群等社交平台经常与家长沟通,以图片、视频等方式记录孩子在园、在家的表现,与家长分享德育教育方法,经过持续性的经验交流与教育输出,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有序推进德育活动,助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总之,如何践行立德树人理念是当前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幼儿园班主任义不容辞的教育任务。然而引领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长期积累,这对幼儿园班主任、幼儿家长以及幼儿本身都是一种挑战,幼儿园班主任应发挥好“带头人”、“领路人”的作用,组织落实多元化的德育工作开展策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向幼儿渗透德育思想、规范德育行为,最终将立德树人根本目标落到实处,让幼儿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徐金平.立德树人理念下幼儿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研究[C].//教育教学与管理论坛论文集.2024:1-5.
[2]陆文静.浅谈如何利用绘本阅读促进大班幼儿德育发展的实践与研究[C].//科教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2024:1-4.
[3]刘娜.幼儿园开展德育活动的实践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4(15):150-154.
[4]孙玉梅,刘中秀.基于红色教育资源的幼儿德育课程实践探索[J].甘肃教育,2024(12):15-17.
[5]涂丽君.德育在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中的有效渗透[J].新课程研究,2024(19):111-113.
[6]高明明.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德育实践的探索与反思[J].课堂内外(初中版),2024(28):155-157.
[7]李婷婷,胡彬,郝灿灿.德育一体化背景下幼儿园红色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4(12):55-58.
[8]赵辉.让生活化德育在幼儿园绽放光彩[J].科普童话,2024(21):120-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