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探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策略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姜云凤

临沂市兰陵县大仲村镇中心小学 邮编:277718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日益得到重视。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法律意识,希望可以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而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课程旨在通过实际行动和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精神。这样的课程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素养,还能够加深他们对社会规则的理解和认识,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策略

正文


一、着眼学情,保证适切

一是言语交流法。首先和各科目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进行沟通,对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学习风格和性格特点进行了解;其次,要走进课堂,与学生们交流,站在他们的角度去寻找他们关心的诸多问题,获取鲜活的材料,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从而更好地推进活动设置和开展。笔者在指导学生积极沟通的过程中,设计了“沟通无处不在”活动。在此基础上,通过分组讨论,学生了解了面对面交谈、写信、留言、网络媒体等沟通方式,这些方式都能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二是课堂观察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课堂观察是最直接和最常用的了解方法。在教育过程中,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对他们的精神面貌、行为方式和发言情况进行关注,对班上同学的性格特征、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维持一个清晰认识,以此为更好地制定适合学情的活动奠定基础。在“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一课教学过程中,针对小学生性格各异、表现形式各异的个性特点,可以指导他们以自己喜爱的方法参与有序的公众生活。比如,性格活跃、开朗的学生会拍一些“倡议”主题的小短片,而内向含蓄的学生多会选择制作专题海报或是手抄报等。三是问卷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作为传统的口语交流补充方式,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海量反馈结果,具有快速、广泛且及时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书面形式的问卷调查,也可以使用诸如“问卷星”等现代科技工具。可以整合软件后台数据,了解学生们通过写作、演讲、手抄报、唱歌等各种形式来宣扬家风,还能从数据比较中发现选择网上推广的人数最多,而最少的是写家信。[1]

二、开发游戏,调动热情

小学生爱玩是一种自然本能,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应针对不同的教育内容,在游戏内容与方式上做出多样化改善,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操作空间。在各个年龄阶段,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喜好,所以,老师们要充分了解学情以及学生的兴趣和价值,给他们制定游戏内容,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习。为了提高游戏合理性,老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来设计游戏,并且和孩子们共同开展游戏,保证既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意识,又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交流距离。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的生活有很多的结合点,所以,老师们可以整合生活现实进行设计,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比如《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一课,教师可以联系之前《安全记心上》一课中的教学内容:要使人、车有序通行,就要求人人遵守交通法规,并具备文明礼让的精神,保障公路通畅通行。如此,学生可以从交通法规中窥见生活中的“法律”。。[2]

三、有效演绎,激活兴趣

在课堂上,学生对表演的热情更高,老师要注重与所学知识相联系,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演绎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参加“角色情景剧”创作,使其在“演绎”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品德素质。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也可以运用多种形式的情境戏剧,启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学习认识。在教材中有许多生活情景,老师可以让学生用真实的角色来呈现情景,从而使教室氛围变得生动起来,引起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完善自我 健康成长》这一课时,笔者设置了演绎活动:完善自我,健康成长有三个主题,学会尊重、宽容和反思,大家对此有何理解?接着让学生自主编写剧本,进行表演,进而在表演中体现尊重、宽容和反思的主题。

四、整合操作,塑造品质

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给学生安排一些实际操作的活动,保证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和探究。例如,手工制作、种植养殖、实地观察、数据搜集、案例分析等等,这些活动都属于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范畴,老师可以让学生主动参加活动,并且完成相关的操作实践,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有更多的认识。若有必要,可以让学生参加活动设计,充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比如,在上《多元文化,多样魅力》这一课时,老师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参与非遗实践活动,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进而用这些手工艺品装点教室。大部分小学生都比较喜爱手工创作,在进行自主创编活动时,老师要给予一定的建议和要求,接着让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更好地操作,进而装点课堂,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学生们迅速投入到活动中,有些人利用陶艺做了一些挂件和摆件,有些人利用编织和剪纸做了一些装饰物

五、设置活动,内化认知

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目标情境进行多元剖析,以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匹配度。例如,走访调查、案例整合、体验展示、信息搜集、数据分析、延伸阅读等,这些都属于社会活动范畴,老师要给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路径,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活动,指导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建立学习认知。由于小学生年纪比较小,所以他们实践能力水平较为低下,所以老师要考虑他们的认识水平,以此开展具有针对性指导,促进他们认识内化。实践活动中存在多种多样的形式,所以要充分发掘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精心挑选。比如,在上《弘扬优秀家风》这一课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一次家族调查,让他们收集关于家风的资料,可以是文字资料、图片信息、视频资料等,也可以是家庭回忆,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列一个表,将家风内容进行系统记载。

六、改革评价,整体发展

在参与实践活动以后,学生要进行自我反省,使自己的认知更加深刻;教师也要自我反省,以此分析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性调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一课中,老师让学生们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法律进行调研,然后请学生们对实践活动进行评估,许多学生都从自己、老师和其他学生身上发现了诸多优点和缺点,并做出了比较客观的评估。例如,一些学生觉得在老师引导下所写的调查表提纲精准、内容明确、重点凸显,取得了良好的调查效果。部分学生反映对调查数据的归纳耗时太长,这一项有待改进。如此,学生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晰认知,并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清晰的方向认知。对老师而言,他们也要对学生的评价做出反馈,在学生评价结束后,老师可以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指导他们寻找更为适合的提高方案,同时还要督促他们执行。[3]

七、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学校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该学科实践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法治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如此,通过设置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课程,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参考文献

[1]陶欣慧.部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实践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6):149-150.

[2]张宝花.基于学科融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策略初探[J].新课程,2020(34):64.

[3]张福敏.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20(59):115-11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