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任兴涛

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乐素河初级中学724309

摘要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意义,探讨了提高教学效果的多种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物理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正文


引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新课标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塑造。因此,如何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成为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在新课标背景下,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和实践。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标背景下,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发展,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首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抽象性和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实验演示、互动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原理转化为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和理解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后,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积极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培养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新课标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塑造。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物理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如通过物理现象的探讨引导学生理解自然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环保意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巧设情境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在新课标背景下,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研究中,加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之一便是巧设情境模式,激发学生兴趣。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为例,设计一个充满互动和探索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堂开始时,教师首先播放一段自然界中的声音,如鸟鸣、流水声等,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声音的美妙。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声音的存在,从而激发他们对声音产生与传播的兴趣,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声音的产生过程。随后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用鼓槌敲击鼓面,让学生观察鼓面的振动,并解释这种振动是如何产生声音的,帮助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物理概念。接着,教师引入声音传播的概念,通过一个“传声筒”实验,让学生体验声音是如何在固体中传播的。学生分成小组,使用纸杯和线制作简易的传声筒,然后互相传递声音,感受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效果。

在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了初步认识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效果。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和效果,从而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这个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最后,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感受,以及对声音产生与传播的理解。通过互动式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更多是引导者和协助者,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中学习物理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物理教学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在新课标背景下,,将物理教学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探究——凸透镜成像》为例,教师以日常生活中的凸透镜应用为切入点,比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凸透镜的基本性质,如会聚光线、焦点和焦距等,为实验探究打下理论基础。

在实验准备阶段,教师需要提供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等实验器材,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中。实验开始前,教师应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能够安全、准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将蜡烛点燃并放置在凸透镜的一侧,然后在另一侧放置光屏。学生需要调整蜡烛和光屏的位置,观察光屏上是否能够形成清晰的像。通过调整凸透镜与蜡烛、光屏之间的距离,学生观察到不同情况下的成像效果,如倒立的实像、正立的虚像等。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如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以及成像的性质。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成像效果,以及这些成像效果与凸透镜的焦距有什么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实像与虚像的特点等。此外,教师还通过多媒体展示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图和动画,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成像过程。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物理知识,还能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实现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目标。(三) 充分利用多媒体有效展示教学内容

在新课标背景下,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尤其是VR技术,以有效展示教学内容。以《电磁铁及其应用》为例,通过3D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还原真实的实验环境和实验仪器。在《电磁铁及其应用》这一章节,虚拟实验室模拟电磁铁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和验证,不仅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还提高他们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的实验场景,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和丰富的实践体验。在电磁铁的学习中,学生通过VR设备进入虚拟实验室,在模拟的物理实验中操作物体,观察力的作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等现象。例如,在《电磁铁及其应用》中,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建立一个电磁铁的三维模型,学生自由调整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等参数,观察电磁铁磁性的变化,不仅帮助学生理解电磁铁的工作原理,还能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VR技术创建的虚拟实验室,不仅能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还能有效提升学生对《电磁铁及其应用》这一章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是多方面的,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未来应继续探索和实践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共磨落地型物理课堂教学,促实验素养形成——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为例 朱瑞珠[J]亚太教育2022(0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