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摘要
关键词
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思考
正文
引言:
阅读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文学,心理学等。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与作品进行对话,与作者进行对话,让他们在感情和认识上发生碰撞与共振,进而建立起自己的认知。语文阅读是学生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也是走向文学、走向文化的途径。
1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1.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实际上,高中语文阅读素材中有很多丰富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阅读著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对不同社会风貌、人物特征描写有更多的认识,这既可以帮助他们开阔自己的文化眼界,也可以让他们在读书的时候,充实自己的心灵,加深对人文精神的认识和领悟,从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1.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语言学习中,阅读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可以用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新高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懂得文字的字面意义,还要懂得文章的深刻意义,以及作者的言外之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意见与想法,促进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促进他们的思辨与批判思维的发展。
1.3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接触到许多精彩的文学名著,在长时间的积累下,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在新高考背景下,考生在面对高考作文题时,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
1.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在新的高考中,阅读量大,就要求学生阅读速度需要快且阅读理解能力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持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这对他们的语文成绩有很大帮助。与此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阅读练习平台,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显著提升。
2、新高考下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1创设语文阅读情境
语文阅读情境,是一种引导学生迅速进入阅读境界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这意味着,教师必须把握好课文的中心内容,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经历相联系,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故都的秋》这一篇文章时,老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创造出一种学生所熟知的语文阅读情境,引导他们尽快地进入一种好的阅读状态。第一步,先给学生看一幅秋景,然后让他们想象自己置身于秋景之中,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想象后,就可以引导同学们进行有关秋天的讨论。第二步,根据前面的情境,导入《故都的秋》。有了前面的情境,学生们对秋季已有了浓厚的兴趣,能以作者的视角去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与文章产生更多的联系,又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感情。
2.2提升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
在开展读书活动时,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都有一定的人生阅历,要想让他们更好地融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就必须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贯彻下去,强调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能力去深入思考教育内容。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更合适的阅读方法来进行阅读。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散文数量很多,为了让学生对散文中所表达的文化内容有更深的了解,老师要给学生指明一定的阅读方法,从而指导他们对阅读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思考,并将问题加以科学的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结合文本的内容展开深入的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思维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系统,让他们对文化有更深的理解,让他们对高中语文的阅读感兴趣。与此同时,老师要指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有关的内容,在课堂上应该多关注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学习,去交流,并对老师提出的一些阅读问题有更深层次的反思和领悟,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2.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果高中生能够有效地进行阅读,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阅读能力将会有所提高,并在此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尽管教材是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师进行语言教学的重要基础。但是,在授课的时候,老师可以适当地补充一些课本外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不会被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所左右。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老师可以让他们对书本上碰到的好词好句进行摘抄,然后在看完一本书或者有关的内容之后,写一篇读后感,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长期下来,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可以更有效地解决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4传授语文阅读要领
语文阅读要点,是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根本。但是,就当前而言,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精读、略读等教学要点。这里所说的“教”,并非是单纯地将阅读要点告诉学生,而是要与特定的语文文本相联系,引导学生共同使用那些阅读要点,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和应用。这样做,不但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也可以使他们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例如,在教学《祝福》这一篇文章时,老师要适时地把所需要的语言要点传授给学生,以使他们能够更容易地理解文章。第一步是让学生自己去读这篇文章,让他们对文章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为以后的阅读打下基础。第二阶段,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这一语言阅读要点。在精读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捕捉到有用的信息,多找一些描写人物性格的词语,让他们在阅读中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手法。在精读课上,请同学们谈一谈作者在描写角色时所使用的技巧,这样学生既能在掌握技巧的情况下,又能加深对这些角色的理解。
2.5组织语文阅读活动
实际上,语文阅读不仅能在课堂上开展,还能在课外实践中进行教学。这种课外阅读活动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热情,学生有较强的参与感,更有利于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提升,比如:演讲比赛、辩论赛等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提前对课文进行深入的阅读,独立分析,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以课文为中心,组织讲座,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第一个环节是:我心中的烛之武,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这个角色的认识。在参加活动时,同学们需要深入地阅读《烛之武退秦师》,从中提取与这个角色相关的内容,并对其进行反复的分析、研究,这对他们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结束语
因此,老师要按照新高考下的多学科、多视角、多学派的标准要求,主动地拓宽阅读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他们在阅读的时候进行深度的思考,以此来提高他们的高层次思维能力和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还要明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规定,转变传统的应试方式,进行教学方法的革新,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阅读,提高其对语言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汤玲.浅议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速读(中旬),2020(5):31.
[2]汪柳.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高中,2019(1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