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周慧丽 周佳静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王杰中学 山东省济宁市 272200

摘要

为了建设更高效生动的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在课堂的教学方法中加入更多创新的教育方法。为达到新课标的教学任务,更需要对新课标中的课程进行改造,从而达到高效的学习模式和欢快的教学氛围,如今初中数学还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以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引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初中数学快乐高效课堂的效果。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策略; 高效性

正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教改的不断深化推进,国家也越发重视起初中数学教育的教育成效,而自从教研人员提出了导学互动教学的教学方法后,许多初中数学教师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便也实验了此种教学方法事实证明,这种方法确实能够令学生在玩导学互动时,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且导学互动教学的内容与规则与正常的导学互动也是不一样的,要求颇多,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上课走神、学习时间较短、做题不认真、马虎大意等情况,尤其是初中数学中,这些现象尤为明显和突出。所以教师不断对初中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创新,选择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导学互动"教学模式

1 初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初中数学难度大

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后会接触更多和学科,而初中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难度更大,尤其是初二阶段数学学科的难度会加大、知识点难被理解,同时教师有时会讲解较为模糊,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理解不够清晰,从而失去对数学的兴趣。初中阶段学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在学习数学学科中,如果学生认为数学难度大、无法提高数学兴趣等现象会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降低。因此针对初中数学难度过大这等现象需要及时开发一套能高效学习又能提高学生对数学兴趣的教学方式。 

1.2学生学习数学时注意力不集中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阶段,心智、身体等方面并未完全成熟,因此学生初中阶段存在好动、贪玩等问题,而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枯燥学生无法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学习数学中,这就导致学生在上课时喜欢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讲等等,在分散注意力的过程中学生自然没办法完全掌握知识,同时降低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提高课堂的互动氛围、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注意力。 

1.3学生学习数学时积极性不高

教师在教授数学时总能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在课堂中缺少互动性和对学生的关注,无法从多方面了解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导致许多学生掌握不住知识点却不知如何改进,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第二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没有给学生留独立思考的时间,而是为了赶进度继续下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后没能充分将其理解就开始学习新的知识,从而导致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巩固、掌握不够充足,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逐渐丧失自主思考能力。 

2 如何营造初中数学快乐高效课堂

2.1初中的数学教师设置学习方案, 鼓励学生事先预习所学知识

数学是一门锻炼逻辑性和思维能力的学科,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将要接触更多更难以理解的内容,因此在初中阶段需要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热情从而提高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正所谓“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制定教学策略时需要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将新颖的内容加入枯燥乏味的公式和数字也能成为有趣的知识。“导学互动”就是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最大程度帮助学生提高对于数学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自主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它让学生有机会在正式上课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感知。这种前置性学习能够减轻课堂上的认知负担,使学生在面对新知识时不再感到完全陌生,从而更加自信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和互动中。为了确保预习的有效性,教师应明确预习的目标和要求,提供必要的预习材料或指导,并鼓励学生记录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和难点,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寻求解答。除了预习之外,教师还需精心准备教学方案,这是掌控数学课堂节奏、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方案的设计应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接受能力。在课前,教师应做好高质量的导入工作,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贴近生活的情境或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以“一次函数”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复习之前学过的函数概念作为切入点,巧妙地设置一系列问题,如“你知道什么是函数吗?”“你能举出几个生活中函数的例子吗?”这些问题既能唤醒学生的旧知,又能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随后,教师可以采用分组竞赛的方式,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解答出一个与一次函数相关的问题就为小组加分,这样的机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思考和解答中。在分组讨论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引导他们通过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索一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表示以及应用等核心内容。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的乐趣和成就感,将成为他们持续学习数学的重要动力。

2.2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 帮助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调节课堂气,因此在课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将数学课堂中较难以理解和枯燥的知识转变为有趣的视频或是游戏,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理解。除了使用多媒体帮助教师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还可以使用提问的方式,但是提问的内容需要在学生能够接受和思考的范围内。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立学习小组,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展示、提问等方式提高数学的兴趣,以小组为单位为不仅能够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同时帮助学生团队合作从而活跃课堂的氛围,让学生不再厌烦数学这门课程。

2.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本身是具有逻辑性的学科,而初中阶段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思考能力、逻辑思维等,因此学生想要学好数学就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方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在学生进入社会之后起到思考和策划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初中阶段要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同时找出学生在逻辑方面的错误帮助改正,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自信。 

2.4 教会学生学的方法

因材施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需要重视的一点,研究和策划教学内容时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分析,从中选择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教会学生学的方式首先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当学生遇到问题或是在题目上有不解的地方教师不应该首先解题方式讲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本质,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处理问题。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章节时可以在黑板中画出几个图形并让学生判断这些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在学生判断完成之后可以向学生进行讲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再邀请学生绘画一个轴对称图形。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认知更深,同时学生再自主思考的过程中能够激发思维。

3 结束语

简而言之,再针对初中的教学模板中,教师需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同时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学习。所以教师需要制定快乐高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高效学习。教师制定教学策略时可以使用多媒体将较难的知识点变成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另外教师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玉龙.初中数学课的导学互动教学策略[J].教育2019(12):10-12.

[2]李秉德.导学互动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05): 193-194.

[3]赵春梅.初中导学互动游戏教学的设计及课堂实践探索[D].东北:东北师范大学, 2020(05):77-7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