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视域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张紫晴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育才学校 山东省济宁市 272200

摘要

当下新课改正在深入的发展,双减政策也在不断的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与家校共育的理念也在逐步的推广,这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进步以及教育路径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目前中小学生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更多的挑战,面临更多的机遇,更加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干预,为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安全的保障,希望能够在家校共育的帮助下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促使这些学生综合的进步。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

家校共育;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正文


心理健康不仅仅会对学生的学习成效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将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在家校共育的有效帮助下如何才能够促使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成长,为国家以及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多的努力以及贡献。

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影响因素

1.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中学以及小学这一发展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但是如果说学生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自卑情绪,存在严重的焦虑和紧张情绪,那么会使得学习效果大大折扣,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水平提高。如果说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能够使得这些学生更好的解决学业方面的压力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发挥这些学生所具有的潜能,使得这些学生可以达到更为优秀的学习状态,顺利的掌握更为丰富的知识内容。健全的心理健康能够使得这些学生更好地对他人进行理解,从而使得学生的人际互动更为积极,更为优秀,让这些学生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在中小学时期,学生正处于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逐渐的形成自己的观点,有相应的思想。如果说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那么学生在看待这个世界看待这个社会时会更加的客观,更加的理性,他们所形成的是更加正向以及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价值观。而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可能会使得这些学生形成相对偏颇的观点,对于生活以及社会产生更为严重的误解,不利于这些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1.2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家庭是这些孩子成长过程当中的一个主要成长环境,所以家庭对于这些孩子心理健康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是更为深远的,可以说直接决定了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大量家长因为面临沉重的生活压力,所以他们更多的时间花费在工作方面,没有和孩子较多的相处,对于孩子的关心以及陪伴进行的也不到位。家长和孩子交流的方式目前来看呈现单一的发展特征,一些家长倾向于直接命令这些孩子进行各项教育学习任务,孩子很少能够站在平等的地位上和家长开展交流和沟通。在这种模式下,孩子无法对自己真实的情感形成表达。除此以外,对于这些孩子过分的保护,也为他们的自主权造成一定的限制,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空间,也失去了自我成长的空间,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而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尽管目前很多学校已经认识到了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所具有的积极作用以及关键的价值,开展了相应的心理健康课程,也开设了相应的心理健康工作室,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措施没有得到关注,没有得到较多的重视。

2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2.1疏通家校共育渠道,提高家长重视程度

在心理健康教育环节,通过对家校共育的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应用。学校其中应该充分的发挥自身所具有的组织作用以及合理的引导作用,做好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学校所积累的经验以及做拥有的一系列的资源优势进行应用和发挥,使得新的健康教育宣传的途径得到有序的拓展,也能够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力度,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真正的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发展的具体趋势。在这一基础上通过和学生家长之间密切的沟通以及有效的交流,从而转变家长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所坚持的观念,提高家长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正确的认知,从而帮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中。

比如学校方面可以定期的召开家长会,加强和家长面对面的沟通互动,或者是借助微信群以及互联网平台展开线上的沟通以及交流,对中小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宣传。借助真实的案例,让更多的学生家长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这些中小学生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明确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起到的关键作用以及深远的价值。家庭教育的开展很显然有着学校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优势。通过学校方面的有效宣传和引导,能够使得家长的责任感得到强化,明确家长在其中的重要性。为了能够确保家校共育模式的作用以及价值充分的体现出来,还需要构建一个家校共育衔接的主要平台。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环节当中,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丰富教育的内容,使得学生可以感受到更加强大的安全感,产生愉悦之情。需要注意到的是家校双方要有明确的育人职责,这是家校共育目标实现的主要基础,同时也是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以及工作质量进行提高的重要保障。

2.2通过家访活动了解情况

学校可以结合这些学生具体状况的变化,通过家访活动的开展,针对性的和家长进行交流以及沟通,并且还需要指导家长教育的有效方式。一方面通过个别的交流,可以让更多的家长掌握孩子在学校内的实际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存在的具体问题,另一方面通过特别交流,能够让学校教师掌握这些孩子在家庭当中的具体状态,还有这些孩子的家庭状况,了解一些家庭原因造成的相关问题,从而为后期更好的进行家校协作共育奠定坚实的基础。而教师在了解了这些孩子家庭原因的过程当中,也能够及时的和家长进行交流,反馈孩子存在着的基本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当然在这一过程当中,家长也可以通过对学校进行访问,向老师反映学生存在的基本问题。学校和家长两者加强合作,实现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解决,希望能够从中找到更为高效更为合理的解决策略和方法。在互相访问的这一过程当中,双方都应该保持高度的热情,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共同的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2.3兼顾家长的心理健康

一般情况下,家长的情绪状态以及心理调试能力会对教育的方法以及和孩子互动的质量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家长在情绪管理以及心理调试方面也存在较大的不足,可能无意当中给这些孩子传递一些负面的心理信息,进而严重影响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也使得家校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偏离。所以说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学生的改变,还应该给家长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资源。比如说可以通过组织情感管理以及家庭教育策略的相关讲座,从而帮助这些家长能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通过实际教育当中的有效应用,加强家长教育的自信心。除此以外,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阅读交流活动,还有心理测评活动等等,使得这些家长对于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入,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得家长的理解实践能力得到进步。而且能够让更多的家长顺利的满足孩子体现出来的心理健康需求,体现家校合作的作用以及实践价值,进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综合进步,为祖国培育更多的社会主义事业优秀的接班人,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当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学校和家长都会发挥关键的作用,因此要合理的应用家校共育的模式,对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解决,促进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充分地达到教育的相关目标。

 

参考文献:

[1]牛亨,李东文.家校共育视角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J].智力,2023,(11):128-131.

[2]刘继荣.家校共育视角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23,9(01):59-6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