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初中时期;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正文
当前形势下,随着教育领域对学生素质教育重视程度的增加,我国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根据有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大多数初中学校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教师教学方式不合适,进而导致学生课堂学习激情不高的问题,不利于该门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生活化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应用,有效地将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了起来,让知识变得更加易懂,便于学生理解。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将生活化教学模式有效地应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
1 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作用
1.1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对学生非常重要,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这个时期的学生有自己的思想观念,但还未发育成熟,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念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在目前,许多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看法比较片面,认为这门学科只是单纯地讲述了要遵守法律、做一个好公民,而忽略掉了该门课程的深层含义。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融入,可以使得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将一些抽象的知识通过生活化的方式表达出来,能够让课堂与学生之间更加亲近,能够有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起来就会更简单,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以便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2 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应用,不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还可以大幅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减少彼此之间的沟通障碍。初中道德与法治科目的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可以有效结合自身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以及丰富的阅历来向学生阐述自身的经历。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能够丰富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知识,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这样的话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来讲就可以不再惧怕与老师的交流,遇见学习或生活上的困难可以更加大胆地向老师请教,对学生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2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探讨
2.1 教师引入真实生活情境作为课堂教学案例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都直接来讲解知识,忽略了知识导入这一环节。知识导入对于一个学科的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导入学生可以快速进入有关的学习情境中。教师如果只按照课本来讲课,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的枯燥无味,进而不愿意去思考学习。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应用,将教材上的知识点融合在生活情境中,以此为课堂教学案例,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分别站在自身以及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引入不同的例子,遇到了什么挫折、最终是如何面对的,让学生明白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上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挫折。但是只要我们勇敢面对,不向挫折屈服,并且勇于战胜它,那么我们将变得更加强大,我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通过这些例子的列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明白了挫折并不能够成为打倒我们的因素,反而在遇到困难时要更加勇敢面对,让学生清楚感受到本节课程的真正教育意义,从而引发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
2.2 以生活化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应用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并不只体现在对知识点的记忆背诵方面,而更多地体现在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在实际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引入一些例子之后,提问学生让学生试着找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相似的例子,从而确保学生对该知识点是真正地理解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具有参与感。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已经不只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更多的应该是学生们的课堂。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对知识的引入和讲解,让学生多在课堂上表达自身的看法,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例如:在初中人教版道德与法治课程八年级上册的《责任与角色同在》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首先指出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自己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人才;接着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其身上的责任就是认真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养成自身的良好道德品质,将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讨论完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来表达出自己讨论的结果,这样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升教学效果。
(二)实施案例教学法
为了更好地配合生活化教学的深入实施,教师不仅要在教学方法上力求创新,还需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做到精挑细选,确保所选案例既具备展示价值,又能紧密贴合教学目标,使教学更加有的放矢,从而加速教学目标的达成。案例的来源不应局限于教材,而应广泛搜集,尤其是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它们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提升教学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甚至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编订教材,灵活调整案例,以适应不同教学场景的需求。当然,在追求案例的时效性和相关性的同时,可适当放宽对案例真实性的严格要求,但需确保案例始终服务于教学目标,且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其深度学习。以“教师伴我成长”这一主题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入教材中的经典案例,如:“在一次课堂上,教师正全神贯注地讲解知识点,而小明却与同桌小红私下交谈,这不仅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也影响了周围同学的听课效率。面对此情此景,教师决定让小明站起来听课以示惩戒,尽管小明心有不甘,但还是服从了安排,一时间,教室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通过这个案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不仅分析小明和教师各自的心理变化,还鼓励学生围绕“教师此举是否恰当”展开辩论,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在辩论中帮助学生构建对师生关系的正确理解,认识到尊重与理解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石。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分享与老师相处的点滴故事,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更加生动、接地气。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还能促使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为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积极的班级氛围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结束语
综述以上内容可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充分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改变自身传统的教学理念,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将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从而获取比较明显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彩霞,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成才之路,2020(09):32-33.
[2]王小珍.浅谈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02):74-75.
[3]朱有明.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J].求知导刊,2019(43):71-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