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分析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姜志军

辽宁省凌源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辽宁省 凌源市122500

摘要

畜牧业是乡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基层畜牧防疫工作,这对我国乡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现如今在经济的带动下,我国畜牧业迎来了快速的发展,由此产生的动物防疫管理开始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项重点内容,必须对动物防疫做出具体的实施规划和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管理工作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合理的动物防疫管理方案,希望可以起到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

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

正文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作为我国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养殖业的生产安全、公共卫生和生态安全。然而,当前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如防疫技术落后、机构设置不完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为提高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实效,必须对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意义

(一)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在保障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方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和作用。首先,这将会直接关系到养殖业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通过有效的疫病防控措施,显著减少由于疫病导致的牲畜死亡与生产力下降,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保障养殖业的正常运营。动物防疫工作的加强,也将会有助于提高畜牧业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满足消费者对消费、安全食品的需求,提升市场竞争能力。除此之外,通过科学的防疫管理,也可以促进畜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推动农业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提供支撑[1]

(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对于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动物疫病不仅威胁着动物的健康,还可能跨越物种界限,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通过严格的动物防疫措施,可以有效防止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公众健康。同时,动物防疫工作还能减少疫病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在全球化背景下,动物防疫工作更是国际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防止疫病跨境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这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首先,通过提高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可以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增长与进步,为农村经济的增长提供更加稳定的经济基础。其次,随着畜牧业产品质量的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发展,因此带动相关产业链实现延伸,这也极大地增加了农村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除此之外,动物防疫工作的加强也将会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当地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2]

(四)提升社会和谐稳定性

动物疫病的暴发往往伴随着恐慌情绪的迅速蔓延,这一问题的出现可能会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通过有效的动物防疫工作与管理,将会减少疫病爆发带来的社会恐慌,从更多角度上维护社会秩序。同时,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也可以增强政府的服务能力以及公信力,提高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信度。除此之外,通过普及动物防疫相关知识,也能够增强公众的防疫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防疫的良好氛围水平,这对构建和谐社会、达成社会长治久安的基本发展要求具有重要价值。

二、基层畜牧防疫工作特殊性

(一)地域性特点

基层畜牧防疫工作的地域性特点,体现在其针对性与适应性方面。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水平、畜牧业结构乃至于动物种类都有一定的不同之处,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疫病的传播与防控效果。例如,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由于地形较为复杂,疫病的传播途径多样化,防疫工作往往需要考虑到地形对动物流动产生的影响。而在平原地区,交通较为便利,动物流通量较大,疫病传播风险也随之提高,防疫措施必须更加严格。基层畜牧兽医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地域特色的防疫方案,包括疫苗接种、疾病监测、消毒灭源等,确保防疫工作的有效性与针对性[3]

(二)季节性变化

基层畜牧防疫工作的季节性变化也是另一项显著特点,季节性的气候变化将会直接影响动物的生理状态与疫病的流行趋势。夏季高温多湿环境的出现,将会导致动物的抵抗力随之下降,一些口蹄疫、禽流感等疾病将会在此时迅速传播。而冬季的寒冷干燥则会引发呼吸道疾病,例如支气管感染等。除此之外,季节性的动物迁徙与繁衍行为,也会影响疫病的创博。因此,基层畜牧兽医需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来及时调整防疫工作策略。例如,在夏季需要加强动物舍的通风与防暑措施,在冬季则是需要重视保暖与疫病监测工作,有效应对季节性疫病的高发期。

(三)动态性挑战

基层畜牧防疫工作面临的动态性挑战主要来自疫病本身的变化和外部环境的影响,疫病的种类和病原体不断进化,新的疫病不断出现,如非洲猪瘟、禽流感H5N1等,对防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养殖方式的改变,如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推广,也增加了疫病传播的风险。此外,全球化的贸易和人员流动加剧了疫病的跨境传播,使得基层畜牧兽医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防疫技术和策略。这种动态性要求基层畜牧兽医具备快速反应能力,能够及时调整防疫措施,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挑战[4]

(四)社会参与度

防疫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畜牧兽医的专业技术,同时也需要养殖户的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则是需要实现有效管理,通过科研机构的研究来进一步优化养殖技术,保障社会公众可以广泛参与。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将会直接影响到采取的防疫措施实际效果,因此,基层畜牧兽医必须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增强养殖户的防疫意识。作为政府部门,则是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政策,提供一些必要的资金与技术支撑。科研机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加强疫病监测工作与疫苗研发,为防疫工作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与帮助。公众的参与,则是可以通过举报疫病线索,积极遵守防疫规定等方式,打造出一个安全的动物防疫环境。

三、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常见疫病

(一)常见细菌性疾病

基层畜牧兽医在动物防疫工作开展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细菌性疫病包括猪瘟、禽流感、牛出败等。猪瘟属于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影响猪群,具体表现为猪群发热、皮肤出血、腹泻等,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猪群死亡。禽流感则是禽类比较常见的细菌性疾病,病原体为巴氏杆菌,通过呼吸道与消化道传播,症状为高热、呼吸困难、腹泻等。牛出败则是巴氏杆菌引发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牛羊,具体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腹泻、皮肤炎症,这些细菌性疫病传播速度较快、危害较大,必须及时进行诊断与治疗[5]

(二)常见病毒性疫病

病毒性疫病在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中也较为常见,如猪流感、新城疫、口蹄疫等。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新城疫是禽类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腹泻、神经症状等,死亡率高。口蹄疫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口蹄疫病毒引起,主要感染牛、羊、猪等家畜,症状包括口腔溃疡、蹄部炎症等,对畜牧业造成严重损失。

(三)常见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是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当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常见的寄生虫病包括球虫病、吸虫病等。球虫病主要感染禽类,例如鸡鸭,病原体为球虫,症状包括腹泻、食欲减退等。吸虫病则是主要感染家畜,例如牛羊猪等,病原体主要是吸虫,感染之后,将会造成消化不良、体重下降、贫血等。寄生虫病的出现,不仅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还会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基层畜牧兽医必须加强对寄生虫病的防控。

(四)常见混合感染病

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的过程中,混合感染病也是一种常见的问题。混合感染那病是指动物同时感染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病原体,例如猪瘟与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新城疫与禽流感混合感染等。这些混合感染病的症状非常复杂,治疗难度比较大,因此很容易导致更高的死亡率。例如,猪瘟与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之后,动物可能会出现高热、皮肤出血、呼吸困难等症状,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两种病原体进行。因此,基层畜牧兽医在开展防疫的过程中,必须提高对混合感染病的认识与防控能力。

四、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

(一)疫情监测与预警

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首要核心在于疫病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与进一步完善。而这一工作的开展,要求基层兽医建立起覆盖全区域的监测网络,定期针对养殖场、交易市场、屠宰场进行巡视检查,积极收集动物健康的相关数据,包括发病率、死亡率、临床症状等。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仔细地分析,可以及时预测疫情发生以及传播的实际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和帮助。根据凌源市畜牧兽医部门的数据,养殖场数量大约为500家,交易市场30家,屠宰场5家。基层兽医会定期对这些场所进行巡视,收集动物健康的相关数据。根据凌源市2022年的数据,口蹄疫发病率最高,达到0.3%,其次则是禽流感,发病率为0.2%,兽医部门会根据这些特征制定出防控措施。

(二)疫苗接种与免疫

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和动物种类,制定详细的疫苗接种计划,确保疫苗种类、免疫程序、剂量和接种时间等符合科学规范;严格把控疫苗质量,确保疫苗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害,避免因疫苗质量问题导致的免疫失败;对养殖户进行疫苗接种技术的培训,包括正确的接种方法、疫苗的保存和使用等,确保接种过程规范、有效;定期对疫苗接种后的动物进行免疫效果评估,通过抗体检测等方法,及时发现免疫空白和免疫效果不佳的情况,并据此调整免疫策略。同时,基层兽医还需关注疫苗的储存和运输条件,确保疫苗在有效期内保持活性。

(三)消毒与生物安全

消毒与生物安全,往往也是防止疫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与关键措施。基层畜牧兽医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指导养殖户做好全面的消毒工作,包括对养殖场、动物舍、饲料加工设备、运输工具等进行定期消毒,使用合适的消毒剂与消毒方法,确保消毒的实际效果。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例如限制动物流动、实施隔离制度、加强人员管理等,从源头上控制疫病的传入与传播。在疫情发生时,基层兽医需要协助养殖户使用更加严格的封锁、隔离、无害化处理等,这也是基层防疫工作的重点内容。根据凌源市畜牧兽医部门的数据,全市共有养殖场500家,其中大约80%的养殖场已经实施定期消毒制度,这些养殖场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消毒。在凌源市,常用的消毒剂包括戊二醛、过氧乙酸等,这些消毒剂的使用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可以有效杀灭病原体。2022年,凌源市畜牧兽医部门对养殖场的消毒效果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显示,消毒合格率达到了95%以上。

(四)宣传教育与培训

基层畜牧兽医在动物防疫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畜牧兽医需要定期开展一系列防疫知识宣传活动,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广大养殖户对疫病危害的认识与防控意识。这些宣传活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例如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这些资料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可以直观地看到疫病的危害以及防控的重要性。另外,则是需要举办讲座,邀请专家和有经验的兽医进行现场讲解,解答养殖户的疑问,提升养殖户的防疫知识水平。还可以使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制作并播放防疫知识宣传片,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提高公众的关注度。同时,基层兽医还需要举办各类培训班,针对不同养殖户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防疫技术培训。这些培训内容其中涵盖了疫苗接种的正确操作、消毒剂的合理使用、疫病诊断的基本方法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系统的培训,养殖户不仅可以掌握基本的防疫技能,还可以提高自身的防疫能力,在养殖期间更加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除此之外,基层兽医在提升自身工作水平的同时,还需要加强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的紧密合作。这种合作可以包括共同开展疫病监测、研究全新的防疫技术、推广成功的防疫案例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层畜牧兽医在动物防疫期间的主要内容在于动物疫病的预防、监测等,但是在兽医的目前工作当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与障碍。尤其是缺乏良好的工作机制,无法做好对应的病情报告工作,缺乏继续学习的良好工作观念,无法准确、严格、有效地整合相关动物疫病检测仪器设备与技术。因此,在具体的兽医动物防疫期间,需要着重强调预防出现兽医工作问题,继续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从而提升疫病防控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周丽娜.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重点探讨[J].中国畜牧业,2023,(17):28-29.

[2]钱兆全.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重点及提升质量的措施[J].北方牧业,2023,(12):8.

[3]李俊.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分析[J].吉林畜牧兽医,2023,44(02):135-136.

[4]顾勇.关于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措施研究[J].农家参谋,2022,(22):100-102.

[5]秦炳臻.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重点探析[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2,(06):54-5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