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山区板栗管理技术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郭宴祝

(肥城市牛山林场,山东 肥城271600)

摘要

肥城市牛山林场位于鲁中南山地,板栗为主要经济林树种。本文通过对林场板栗林的分析,阐述了板栗管理的主要措施,探讨了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为板栗生产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板栗;管理;鲁中山区

正文


1 引言

牛山林场位于鲁中南山地,距泰山西麓约30公里,整体地势以花岗岩山脉为主,土壤为褐土,最高海拔524米。总经营面积为1055.2公顷,森林蓄积量达8.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超过93%。这是一个以生态防护功能为主的国有林场。牛山林场的经济林树种主要以板栗为主,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至400米的山地阳坡及山脊处,林龄超过70年,平均胸径为16-35厘米,树高介于5-20米之间。牛山林场的板栗栽培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主要品种有郯城204、郯城207、九家种等,大部分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进行嫁接,质量较好,色泽油亮,风味糯甜。通过加强板栗管理,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并采取更新复壮和高接换头措施,进一步提高了产量和质量。截至2023年底,林场拥有516亩生长状况良好的板栗林。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是壳斗科(Fagaceae)栗属(Castanea)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其果实营养丰富,富含淀粉、糖类、蛋白质等,以及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人体所必的物质。可供人体摄取的营养成分高达98%,是营养价值极高的“木本粮食”之一[1]。同时,板栗苗木适应性强,栽植容易,产量高,山地、沙滩均有种植,耐瘠薄,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强,在山区尤其是贫瘠地发展板栗产业,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途径。板栗在我国山区种植面积大,是我国重要外销坚果。随着板栗市场需求日益扩大,尤其是对山区板栗高产栽培技术要求逐渐提高,如何实现板栗高产成为广大研究者日益关注的问题。

2 生物学特性

板栗对气候条件的要求一般为年均气温8~22℃,极端最高气温为35~43℃,极端最低气温可达-35℃,年降雨量在500~1900mm之间。在土壤pH值为4.5~7.0的范围内生长良好。板栗为需锰(Mn)树种,根系发达,根系特征与乔木根系相似,无论是在山地、丘陵还是河滩冲积沙地均可栽培,但以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宜。

板栗虽属深根性树种,垂直根分布可达数米,甚至可能超过枝叶的1倍,或达到3到5倍,但大部分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即介于25~40cm的深度。幼嫩根上常与真菌形成共生的外生菌根,菌丝可显著扩大根系的吸收面积,增强根系吸收能力并促进根系生长发育[2]

板栗的发枝特点包括:强枝顶部数芽易萌生强枝,枝条生长极性强。普通枝由叶芽萌生,生长健壮,是形成树冠骨干枝的基础。结果母枝由生长健壮的发育枝和结果枝转化而成。混合芽的枝条为结果母枝,其顶端的几个混合芽抽生结果枝,下部芽抽生发育枝,接近基部的若干芽则处于休眠状态。促进强壮结果母枝的生成是保障丰产稳产的关键。板栗叶片为长椭圆形,叶缘具稀疏浅锯齿。芽可分为花芽和叶芽两大类。板栗喜光,忌荫蔽,通常在5~7年生开始开花结果,15年左右进入盛果期。

3 管理技术

3.1 整形修剪

一般采用自然开心形,无中心干,主枝3~4个,每个主枝上各配2~4个侧枝,构成不平的半圆形树冠。在修剪上,生长期内保留健壮、发育良好的枝梢,过多过密的枝条可适当疏除并对衰弱的结果母枝进行回缩,以促进下位枝转化为结果母枝。对于生长势弱的结果母枝,应剪除附近的细弱枝,以促使母枝转强。幼树的徒长枝要及时去除,对于成年树或衰弱树则应通过早摘心、冬季短截来调整方位和分枝角度,使其转化为枝组结果,并重新形成骨架枝干来替代衰弱枝组。

3.2嫁接

嫁接时间:低山可从惊蛰节令开始嫁接,高山可适当晚些,根据树木萌动情况适时进行嫁接,主要看砧木是否离皮,可持续到春分节令后,还应注意选择在晴天,不要在下雨天进行嫁接。板栗嫁接方法主要有劈接和插皮舌接。劈接通常在 4 月中旬以前进行,首先将接穗截成长约 10 cm 的区段,保证每个区段上留有 2~3 个饱满芽。之后在每个接穗下部约 4 cm 处进行削面,形成双斜面,其中厚面上留芽,薄面尽量长、平整、光滑。在砧木的嫁接位置进行劈口,切出 3 cm 左右的切口。最后将处理好的接穗插入切口中,有芽的厚面朝向外侧,用塑料膜包扎紧固。

插皮舌接通常在 4 月中旬至 5 月上旬进行,首先处理砧木,去除砧木一侧的表皮,然后用竹签等工具将表皮层与木质层分开。然后处理接穗,将接穗制成长约 5 cm 的马耳形削面,再揭起接穗削面背面的表皮层。最后将处理好的接穗插入砧木中,使接穗木质层与砧木表皮层紧密接触,接穗的外皮盖在砧木的嫩皮外部,最后涂抹凡士林并埋土进行保湿。

3.3 施肥与灌水

3.3.1 施肥技术

   水肥协调管理可有效减少水肥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土壤固结和酸化风险,解决土壤中的水气矛盾,进而影响树根的分布,这有利于果树的生长和高产[3] 鲁中山区板栗可根据降水变化和板栗生长过程来调整水肥投入。在花期时适用低氮高磷钾复合肥,其N:P:K比例可设为8:12:12,用来促进开花和果实发育。在花期过后,再使用高氮磷钾复合肥,调整比例为18:30:15,用来满足不同时期植株的营养需求。鲁中山区一般立地条件较差,板栗缺少营养供给,有机肥的同时施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更好地支持每年的液肥施用。对于有机肥的使用量,普遍推荐每立方米土壤施用约20千克生物有机肥,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1) 基肥:在每年10月中旬或板栗采收后施用有机肥,密植结果园施肥量为每亩2m³,施肥方式可采用条状沟施、环状沟施或全园撒施,结合松土翻入地下,开沟深宽根据山地立地条件适当调整,将有机肥覆盖即可,可根据浇水情况适当调整深度。

(2) 追肥:追肥应以速效性肥料为主,生长期内使用。在山地没有灌溉条件的情况下,以雨季(7月中旬~8月中旬)结合扩堰压肥进行追肥,主要使用氮肥,每株约2kg,施肥深度为20~40cm。如有条件可优先使用板栗专用肥。若有水浇条件的板栗园,追肥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新梢开始生长和雌花分化期施氮肥,第二次在果实膨大期施复合肥或板栗专用肥,以提高果实的饱满度和产量。施肥量需根据种植密度和预期产量进行调整,通常第一次每亩施用尿素20kg,第二次施用复合肥40kg。

(3) 叶面喷肥: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喷施0.3%的尿素两次;8月中旬及下旬各喷施一次5000倍的灭菌肥或腐殖酸高效喷淋肥;板栗采收后再喷施一次0.3%的尿素。

3.3.2 灌水技术

尽管板栗较耐旱,对生长条件较为宽泛,但仍需适时、适量灌水以确保高产稳产。主要需水期包括萌动期、新梢生长期、果实膨大期以及采收后至封冻前。

3.4防治病虫害

板栗生产中常见的病虫害包括白粉病、栗疫病(胴枯病、干枯病)、栗果炭疽病、栗蚜、栗瘤蜂、天牛等[4]。这些病害和害虫可能会对幼芽嫩梢、枝条树干及栗果肉造成伤害,影响生长势以及降低产量及食用品质。因此,需及时进行防治。此外,还应注意选择健康的板栗苗木以下良好的栽培管理可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以下是几种主要害虫的识别、防治方法:

3.4.1 白粉病

4~5月染病。叶初期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状退绿病斑,随着病斑逐渐扩大。嫩枝、嫩叶被害表面布满灰白色粉状物,发生严重时,幼芽和嫩叶不能伸长,绉缩卷曲,凹凸不平,叶色缺绿,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引起早期落叶。到秋季病斑颜色转淡,并在其上产生初为黄白色,后变为黄褐色,最后变为黑褐色的小颗粒状物。

3.4.2 栗疫病(胴枯病、干枯病)

该病主要发生在树干和主枝上。发病初期枝干退绿,并逐渐变为黄褐色圆形斑点,而后发展成较大的不规则的赤褐色斑块,最后围抱整个树干,并上下扩展,随后枝干枯死。

防治方法:

(1)剪除病枝,集中烧毁,剪刀用千分之一升汞水消毒。

(2)3月下旬至5月下旬刮除病斑皮层并每半个月对枝干喷洒或涂抹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

3.4.3栗果炭疽病

特点:初期栗果表面出现褐色干枯,剥开栗果时可见褐色至深褐色组织坏死,后期整个栗果干枯脱落。

防治方法:可使用果康宝1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喷雾防治。

3.4.4 栗蚜虫

板栗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吸取板栗树叶的汁液,并排泄蜜露引起霉病发生,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导致叶片发黄萎缩,树势衰弱,严重时可造成早期落叶。防治方法及措施:冬季或早春发芽前喷洒机油乳剂50~75倍液,或涂刷卵。及时清除病虫树叶、使用瓢虫或草蛉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农药。

3.4.5 栗瘤蜂

这种虫害主要为害栗芽。防治措施包括:冬季修剪时,剪除树冠内的细弱枝以消灭芽内幼虫;尽量选育抗虫品种;6月中旬为成虫羽化产卵期时用20%乐果2500~3000倍液等喷杀。

3.4.6天牛

鲁中山区板栗林多与其他林种相连,比如松、柏等。在林区多有多种天牛对板栗危害。天牛幼虫在树干内危害,致使树势衰弱或死亡。成虫啃食嫩枝。            

防治方法:在幼虫危害期,从虫道注入80%敌敌畏100倍液,而后用泥堵住虫孔,利用药剂熏杀。另外还可以用毒扦插入孔内熏死幼虫。

4 采收与贮藏

板栗的采收适期应以总苞由绿色转黄或黄褐色,并有30%~40%的总苞顶端微呈十字开裂时为宜[5]。采收可根据天气情况尽量选择大风后进行,降低劳动强度,采收方式主要是捡拾落果和打成熟果苞,建议结合使用。为抢占板栗市场窗口期,增加果农收入,建议将采下的栗果平铺堆放,使用板栗脱蓬机取出坚果。

4.1 砂藏法

 沙藏法在阴凉的室内地面上先铺一层稻草,然后铺上约6厘米厚的沙,沙的湿度以手捏成团,松手即散为宜,再在沙上按一层板栗果实一层沙(每层3~6厘米厚)交替堆积[6]。如此堆积完后,上面再铺6~8厘米湿沙,最上面用稻草覆盖。要求每隔半个月翻动检查一次,如果沙子干燥可适当喷水。用这种方法贮藏栗实能保鲜4个月左右。

4.2 薄膜帐、袋贮藏法

将经过发汗与散热的栗果用500倍50%甲基托布津溶液浸果10分钟,待其凉干后装入帐袋贮藏,每袋不超过50个。袋两侧需打上直径2mm的小孔,以利通风透气。在气温较高时需勤翻检。

5 小结

    鲁中贫瘠山区板栗管理需要合理的施肥、病虫害防治、定期修剪整形等管理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降提高板栗产量和品质并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付丽枝.板栗光合分型和高光效种质筛选[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24. DOI:10.27741/d.cnki.ghbkj.2024.000171.

[2] 张航,王恩胜,孙乾香,等.板栗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2023,(23):88-93+96.

[3] Sokalska D,Haman D Z,Szewczuk A,Sobota J,DerenD.Spatial root distribution of mature apple trees underdrip irrigation system[J].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9,96(6):917-924.

[4] 孟鑫.延安城区主要林木病虫害及其对城市空气污染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5] 魏芳.采后商品化处理对核桃品质的影响[D].齐鲁工业大学,2020. DOI:10.27278/d.cnki.gsdqc.2020.000106.

[6] 胡树翔.不同腐化方式的秸秆促进赤泥成土过程及其调控措施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23. DOI:10.27276/d.cnki.gsdgc.2023.00024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