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探索;阅读理解能力;
正文
引言:针对当前小学语文学科阅读模块教学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老师能够有效把握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具体意义以及采取可行方法来推动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培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意义分析
1.1 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阅读模块作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重难点部分,需要老师能够在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文章内容以及课外书籍学习的整体效率,以此来帮助学生能够更加从容的应对后续阶段以及中学乃至大学阶段的语文学科的学习。通过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环节重视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能够有效实现提高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践生活的解决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锻炼自身的口语表达以及自身情感的输出能力。
1.2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材是经过多位专家学者和一些优秀教师所总结的心血和成果。在语文学科教学环节,对于这些文章进行细节化的解读和大单元教学等各种方式的开展,能够极大程度提高学生对于不同作者和情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同时能够在结合具体的教学要求来推荐一些趣味性和内容形式丰富性的课后书籍的阅读,也能够帮助学生在进行课内课外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应对不同类型文章的解题能力和分析能力,更好更快的把握日常练习和考试当中阅读文章的重点内容和解题思路。
二、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首先,部分老师在进行阅读模块教学环境的过程中仍然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采取灌输式和题海战术的形式来进行阅读模块知识的学习和解题思路的掌握。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学习效率,但是并不利于学生实现阅读能力的全方位发展以及应对日益灵活化和考试题型复杂化的阅读问题和考试内容。加上单一化的教学方式以及长时间的被动学习,也可能会进一步激化部分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厌倦心理以及抵触情绪。
其次,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过程中缺乏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活以及学生思维的有效引导。受限于有限的教学时间以及教学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老师在教学环节和遇到实际问题时,并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小组合作探索和学生自主学习,并没有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学科学习过于依赖老师而逐步表现出学习的懈怠、学习思维的固化等问题。
三、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具体措施探索
3.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兴趣,是任何一门学科和各模块教学实现提高教学成效和推动教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希望老师能够在语文学科教学环节的过程中重视对于学生阅读模块学习兴趣的培养,以此来确保学生在进行语文学科以及阅读模块教学环节保持更加高质量的学习效率以及长效关注度,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老师传递的语文知识和实现思维的发散和扩展。
首先,需要老师能够在教学环节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在阅读模块教学环节的过程中,能够在确保完成预期教学任务和进度的前提下,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小组合作探索和交流。以此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来共同完成老师安排学习任务和交流与分享自身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其次,需要老师能够在小组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动态化的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及时的给予反馈和引导。例如在进行《将相和》这篇文章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老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分别扮演文章当中不同角色。并在不影响原有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能够对台词以及剧情进行适当的改写和扩写。既能够通过营造相对轻松活力的教学氛围和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在角色扮演和趣味性的内容改写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于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3.2 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
教师作为直接参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发展以及阅读模块组织开展的参与者和直接引导者,其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阅读模块以及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效能。因此也就需要能够重视对于教师人才队伍的综合建设。
首先,需要教师自身能够充分的利用课下时间阅读和收集不同阅读材料和书籍,以此来更好的通过丰富和扩展自身的文化视野和素养来支撑起阅读模块的教学改革与发展。同时需要老师能够有效结合教材内容来进行不同教学资源和素材的积累和扩展,为开展多元化的阅读模块教学内容和模式提供丰富多样的素材和内容。
其次,需要教师自身能够树立终身学习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意识和精神。借助学校组织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和专家讲座、自身课后探索的线上或者线下学习平台来实现提高自身的综合教学能力,以及了解前沿教学理念和教学成果。并有效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学情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求来将各种新型教学模式和理念实现本土化的转变。
最后,需要老师能够聆听其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定期调整和反思。可以通过邀请其他教师来课堂进行旁听、学生匿名问卷调查等方式来收集和整理其他教师和老师对于自身阅读模块教学的建议和想法。并将其作为自身后续阶段阅读模块教学优化和创新的重要参考依据。
3.3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能够极大程度推动语文阅读模块教学改革创新发展以及实现提高学生阅读学习效率。需要老师能够在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备课的效率以及推动自身阅读模块教学改革创新发展。通过合理的运用网上图片、视频、动画等各种教学资源来配合静态化的教材内容来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以此来有效提高学生在阅读模块学习的学习效率以及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学习火烧云这篇文章时,考虑到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在现实生活中直接观察过火烧云这一独特的自然景观,所以老师就可以通过以纪录片或是视频等各种形式来展示不同类型的火烧云。并配合这篇文章当中关于火烧云的段落描述来进行文字和图片、文字和视频内容的细节化讲解,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文章内容以及火烧云这一特色自然景观的理解能力。
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将本章节教学内容以微课的形式上传到网上教学平台,鼓励学生能够在课前预习阶段,通过微课视频来提高对于阅读文章重难点知识和学习要求的把握。并且也能够及时的利用网上交流的功能来与其他同学和老师分享自身在预习阶段遇到的问题和想法。也能够帮助老师根据学生们的讨论频次较高的预习问题来进行教学课件和教学重点的调整和优化。
3.4 课外阅读引导
始终围绕书本内容知识来进行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素养的培养,并不能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内容的影响下,实现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和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因此,也就需要老师能够在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有效的结合课外阅读资源来配合教材内容的讲解。既能够实现扩宽阅读教学内容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借助丰富多样的课外资源来实现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首先,需要老师能够通过采取大单元或是主题教学等各种模式来进行课内文章和课外书籍的有效教学,通过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来最大限度的发挥课外阅读资源的教学价值和意义。例如在学习关于寓言故事有关章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就可以通过将《愚公移山》《庖丁解牛》《丑小鸭》等各种古今中外的经典寓言故事来配合教材古代寓言故事的讲解。通过教材与课外书籍的有效配合和写作方法等各项内容的对比化讲解,以此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寓言类故事的阅读能力,以及应对日常练习和考试环节可能出现的寓言类故事阅读的应试能力和文章重点和解题思路的把握能力。其次,需要老师能够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籍和资源来配合教师引导学生实现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培养。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各项综合素质培养的初步发展时期,部分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的好坏以及各种价值观念缺乏良好的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所以也就需要老师和学生家长能够共同配合探索合理的课外书籍和资源,以此来确保能够发挥课外阅读资源的教育价值和推动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培养。一方面,需要老师能够有效根据本班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来进行不同层次阅读书单的设计,并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水平来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目来进行阅读和学习。另一方面,需要老师能够根据不同课外书籍的实际水平和要求来进行对应问题的设计和规划。以此来引导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来进行课外阅读书籍的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的针对性和提高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四、结束语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课外阅读的引导等措施,是本文探索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
[1]俞明灿.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家长,2024,(23):180-182.
[2]任小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智力,2024,(15):136-139.
[3]吴亚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策略[J].嘉应文学,2024,(03):180-182.
[4]曾晓雪,陈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1):79-81.
[5]雍小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C]//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2023教育理论与管理第三届“创新教育与精准管理高峰论坛”论文集(专题3).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第二小学;,2023:3.DOI:10.26914/c.cnkihy.2023.107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