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实施策略探究——以“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为例
摘要
关键词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高中语文
正文
引言: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引进任务群学习模式,带动学生参与高校学习具备较大的现实意义,其中,教师应当对主题任务进行灵活高效设计,植入多个任务专题,结合多元化的项目主题,带动学生参与适应性、针对性学习,提高学习品质和效率。
一、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征
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强调多学科融合,让学生在多元领域参与语文学习,寻找知识关联,提高综合素养,任务群的综合性不仅体现在知识内容方面,更体现在学习任务设计方面,往往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等多种语言能力来完成任务。语文学习任务群还具备核心素养的导向特征,任务群的设计、规划、实施、评价均是以核心素养为基准,从语言构建应用、语言思维、审美表达、文化意识等4个维度来划分任务细节、目标和事项,并基于核心素养做到对任务学习状况定性、定量描述和评价。除此之外,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具备一个完整的实施循环,囊括任务设计、任务实施、任务评价、反思总结,教师需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思想来组织任务群学习活动,增强任务群教学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二、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实施策略
(一)从核心素养维度设定任务群的子目标
高中语文教师引进任务群教学活动,需从核心素养的视角来设定任务的子目标,大致包含语言思维、审美思维、语言应用、文化意识等4个维度。教师需基于任务群的主题,设定具备可操作性的子任务,相关任务是带动学生进行层次化、递进化学习的关键,同时也是任务群执行的底层逻辑。在此背景下,教师需根据子任务,整合教材教辅资料、网络资源,为学生在任务群研学过程中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并基于子任务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阅读、写作、演讲、辩论、文学创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核心素养能力。项目的设立应当具备适应性和灵活性,相关子任务的比例比重应当得到灵活调整,须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带动学生在关键性的子任务中进行适应性学习,增强任务学习的灵活性。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学习任务群的过程中,需要从核心素养的维度,高效设定任务群的子目标,提升教学的灵活性。
例如,在高中语文“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中,教师根据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语言思维、审美思维、语言应用、文化意识,设定了以下子目标。
1.语言思维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作品中的语言特点,如修辞手法、句式结构等,提升语言思维的敏锐性和批判性。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吟》,分析其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句,让学生体会语言的美感与情感的表达。
2.审美思维
鉴赏文学作品,学生能够形成独特的审美视角,提升对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力。在讲解鲁迅的《故乡》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作品中闰土形象的塑造,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其性格变化,体会作品深层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3.语言应用
通过写作练习,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提升语言应用的能力。教师布置“我心中的英雄”为主题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自己阅读过的文学作品,选取一位英雄人物进行描述,并尝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文化意识
阅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学生能够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提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在“外国文学经典赏析”单元,教师选取《简·爱》作为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体现的英国文化特点,如女性地位、宗教观念等,并讨论这些文化元素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二)引进合作学习,促进思维碰撞
通过上文论述可以看出,在一个确切的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中大致可分为4个子任务目标,从核心素养维度划分不同子任务,带动学生参与完整全面学习。但是,每一位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的表现和能力状况存在差异,基于此,教师可以引进合作学习模式,充分借助不同学生在不同核心素养领域的优势,带动彼此相互学习进步。因此,教师所分配的学习小组应当包含4位学生,4位学生分别在语言构建与应用、审美表达、语言思维、文化意识等4个维度有着不同的表现状况,能够依据任务群中的不同任务主题,带领其他成员进行适应性、针对性学习,结合自身的能力优势,使任务群学习更加高效。通过此类举措,学生之间相互带动,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任务学习,可全面提高学习品质和效率。
例如,在“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中,为了充分利用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的差异,促进思维碰撞和共同进步,教师决定引进合作学习模式。以下案例将详细展示这一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及其效果。教师通过日常观察、作业分析、课堂表现以及一次小型的核心素养测评,了解了每位学生在四个维度上的优势和劣势。例如,学生A在语言构建与应用方面表现出色,擅长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句式;学生B则在审美表达上有独到见解,能够深刻体会文学作品中的美感;学生C的语言思维敏锐,善于分析文本结构和深层含义;而学生D则对文化意识有深刻理解,能够跨越时空界限,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教师为每个小组分配了不同的学习任务,并要求小组成员之间充分交流、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在一次以“《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为主题的学习任务中,教师要求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主要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了分工:学生A负责收集并整理该人物在不同章节中的语言描写,学生B负责分析这些语言描写所体现的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学生C则负责从文本结构和情节发展的角度,探讨该人物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而学生D则负责将该人物的形象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相结合,进行跨文化解读。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不断进行交流、讨论和质疑,促进了思维的碰撞和灵感的激发。在分析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时,学生A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贾宝玉为什么会对林黛玉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这个问题引发了小组成员的热烈讨论。学生B从审美表达的角度认为,林黛玉的才情和美貌深深吸引了贾宝玉;学生C则从语言思维的角度分析,指出贾宝玉与林黛玉在思想上有许多共鸣之处;而学生D则从文化意识的角度提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深情可能与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普遍歧视和压迫有关。这种多角度、多层次的讨论不仅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还激发了小组成员对文学作品的深入思考。
(三)过程性评价,实时调整学习任务
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实施囊括一个完整的循环周期,这要求教师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以评价贯穿任务学习的整个阶段,用于反馈教学方法的设定优化以及教学目标的改进调整。基于此,教师需整合多元化的评价策略,在过程性评价中,通过观察、记录、访谈、问卷调研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学情信息。再融合课堂表现评价、作业完成状况评价、小组探讨参与评价等多种方式,整理学生在任务学习期间的综合表现。之后,根据学生的学情状况,绘制能力成长曲线和能力雷达图,分析学生在完成任务群各子任务期间存在的不足之处,基于此,教师在对任务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适当倾斜某方面的教学资源,带动每一位学生进行适应性学习。而在任务群教学结束之后,教师也需要整理学生在本任务群学习期间的综合表现状况,同样是从核心素养维度,对学生的整体学习表现进行点评,以便为后续类似任务群的实施、规划、设计提供参照依据,使任务群学习能够一个接一个持续进行下去。
例如,在“现代诗歌鉴赏与创作”任务群中,教师利用课堂观察记录表,详细记录每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注意力集中程度、对诗歌情感的把握等。同时,通过课后访谈和问卷调研,了解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阅读习惯以及创作中的困惑。教师结合课堂表现评价、作业完成状况评价、小组探讨参与评价等多种方式,形成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例如,在一次小组探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质量、合作态度以及贡献度,给予相应的评价分数。同时,教师还设计了“诗歌创作作业评价表”,从创意、语言、结构、情感表达等多个维度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教师根据收集到的学情信息,为每位学生绘制了能力成长曲线和能力雷达图。以小明同学为例,他的能力成长曲线显示,在阅读理解方面,他的能力呈稳步增长趋势;但在诗歌创作方面,他的进步相对缓慢。能力雷达图则更直观地展示了小明在文学阅读与写作各项核心素养上的表现,如语言构建与应用能力较强,但审美表达能力和文化意识相对较弱。基于小明的能力成长曲线和能力雷达图,教师决定在后续的学习中,适当倾斜教学资源,加强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训练。例如,为他提供更多的诗歌创作范例,安排一对一的指导时间,鼓励他参加诗歌创作比赛等;并且,教师还调整小组探讨的主题,增加了与诗歌创作相关的讨论,以激发小明的创作灵感和兴趣。
三、结束语
总体来说,高中语文教师在组织学习任务群活动时,应当给予学生更加良好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应当从整个任务群的实施周期、实施过程的维度,结合多元化的活动项目,提升课程教学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黄海波."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散文阅读为例[J].广西教育, 2023(20):114-117.
[2]邱馨慧."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小作家选刊, 2023(26):0038-00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