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自主探究
正文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逐渐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大单元教学,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践探索,分析大单元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及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
一、内容整合,知识串联
在实施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内容整合与知识串联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以下从教材梳理与知识融合、跨章节联系与体系构建两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何在大单元教学框架下进行操作。
(一)教材梳理,知识融合
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教材梳理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需要对初中数学教材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梳理,这不仅仅是对知识点的简单罗列,更是对其中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的深入挖掘。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拼接,而是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找到知识点之间的共通性和差异性,进而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例如,在教授代数和几何时,教师可以通过梳理发现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将代数的计算方法和几何的图形分析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数学的本质。
(二)跨章节联系,体系构建
传统教学中,章节往往成为知识的界限,限制了学生对数学知识整体性的认识。。然而,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打破这种界限变得尤为重要。数学本身是一个高度系统化的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综合性的数学问题来实现这一目标。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多个知识点,而且需要学生运用多种数学方法进行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自然地探索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涉及代数、几何和概率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二、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在实施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情境创设与激发兴趣是引领学生深入探索、提高学习主动性的关键环节。以下从生活实例引入新课与问题驱动探究欲望两个方面,具体说明如何在大单元教学框架下运用这些策略。
(一)生活实例,引入新课
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新课是拉近数学与现实生活距离、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数学往往给人一种抽象、枯燥的印象,但实际上,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引入新的数学概念和知识,教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引入比例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购物场景来设计问题:“如果一件衣服原价100元,现在打8折出售,那么这件衣服现在多少钱?”这样的问题不仅简单易懂,而且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轻松地理解比例的概念,并体会到数学在购物中的应用价值。
(二)问题驱动,探究欲望
在大单元教学的框架下,问题驱动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促进深度学习的核心策略。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师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
为了更有效地实施问题驱动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链。这些问题应该具有层次性,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例如,在教授三角形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先提出基础问题,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当学生掌握这一基础知识点后,再进一步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如“如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在实施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以下从独立思考与问题解决、小组讨论与思维碰撞两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何在大单元教学框架下有效实施这些策略。
(一)独立思考,问题解决
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是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面对问题,尝试自主寻找解决方案。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提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或者提供一些相关的数学工具和资料,帮助学生建立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在独立思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障碍,实现有效的学习。
(二)小组讨论,思维碰撞
在大单元教学的框架下,小组讨论是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拓展思维的有效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相互启发和借鉴;同时,他们还可以从不同的观点中汲取灵感,拓宽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应该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首先,教师需要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具有不同的背景和特点,以便产生更多的思维碰撞和观点交流。其次,教师应该设定明确的小组讨论目标和规则,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深入讨论,避免偏离主题或陷入无意义的争论。
四、深度理解,概念掌握
在实施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深度理解与概念掌握是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维的关键。以下从本质剖析与概念清晰、变式训练与灵活应用两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何在大单元教学框架下促进学生的深度理解和概念掌握。
(一)本质剖析,概念清晰
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对数学概念的本质进行深入剖析是教学的首要任务。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清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更能为他们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数学概念认知。
举例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教师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概念的实际应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的内涵。例如,在讲解“函数”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函数关系,如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汽车行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函数描述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此外,类比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类比,教师可以将新的数学概念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概念。例如,在讲解初中数学中的“相似三角形”时,教师可以将其类比为“缩放的照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相似三角形之间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关系,以及对应边之间成比例的性质。
(二)变式训练,灵活应用
在大单元教学的框架下,变式训练是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灵活应用数学概念的有效手段。通过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变式训练题,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和理解数学概念,从而深化他们对知识本质的认识。这种训练方式的核心在于“变化”,它不仅仅是题目形式的变化,更是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的变化。
教师可以通过改变题目的条件、结论或解题方法,创造出新的数学问题情境。这种变化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挑战他们的思维极限,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数学概念。例如,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改变图形的形状、位置或大小,引导学生探索图形性质的变化规律。在代数问题中,教师可以通过变换方程的形式或引入新的未知数,帮助学生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和数学模型的构建过程。
变式训练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帮助学生识别和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在复杂多变的数学问题中,学生需要敏锐地捕捉到问题的本质和关键点,才能找到有效的解题思路。通过变式训练,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核心,从而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五、逻辑推理,思维提升
在实施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逻辑推理与思维提升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环节。以下从演绎推理与严谨论证、归纳总结与规律发现两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何在大单元教学框架下有效促进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思维提升。
(一)演绎推理,严谨论证
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注重演绎推理的培养是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通过引导学生逐步推导数学公式、定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严谨的逻辑思维体系,进而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演绎推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注重推理过程的严谨性。每一步的推理都必须有明确的依据,确保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合乎逻辑的推导,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严谨性不仅体现在数学符号和术语的准确使用上,更体现在推理步骤的严密性和结论的可靠性上。
(二)归纳总结,规律发现
在大单元教学的框架下,归纳总结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发现数学规律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和规律,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归纳总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他们可以通过给出一系列相似的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寻找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点,进而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或结论。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入探索了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通过实践应用,这些策略在帮助学生清晰理解数学概念、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提升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 苏枫林.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教学大问题设计策略实践研究[J].炫动漫, 2022(11):0163-0165.
[2] 夏丽.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4):4.
[3] 陆婕.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探究——以"一元一次不等式"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