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绘本阅读课程提升中班幼儿阅读素养的思考
摘要
关键词
绘本阅读课程;幼儿教育;阅读素养
正文
幼儿园阶段的阅读课程多以绘本为载体,其图文并茂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可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促使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继而发展其阅读素养。但部分幼儿绘本阅读课程实施后并未达成预期的教育目标,经研究发现,部分教师设计并实施绘本阅读课程时仍存在一些细节问题,文章由此出发,展开系列性探究,旨在优化幼儿绘本阅读课程,使其成为幼儿阅读素养发展的最佳助力。
1中班幼儿绘本阅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阶段展开绘本阅读课程的目的,是利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趣味绘本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技巧,形成较好的阅读习惯,获得思维情感的正向成长,形成一定的阅读素养以及适应未来成长、学习所必需的关键能力。但落实到中班幼儿的绘本阅读课程实践中,却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方面,中班幼儿的阅读观察能力不足,虽然想象力充沛,但思维联想能力与逻辑性有限,而且,受其年龄特征限制,绝大部分中班幼儿存在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的问题。而上述特性、能力是幼儿阅读素养发展所必需的。但多数教师在绘本阅读课程前期设计阶段的准备均有不足,缺乏针对性的教育指导目标、具体的阅读指导步骤,使得绘本阅读课程流于形式,幼儿只是走马观花地在教师的带领下读了一个故事,并未获得能力与素养方面的发展。
另一方面,部分中班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落后,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单一,严重限制了绘本阅读课程实施效率。如教师对绘本阅读课程的重视度不足,未能基于幼儿学情及其当前阅读素养的发展需求,设计针对性、个性化的绘本阅读课程实施计划,只是照搬他人的优秀教案;教师设计的绘本阅读活动过于单调,难以激发幼儿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制约了幼儿的阅读素养发展。
2以绘本阅读课程提升中班幼儿阅读素养的有效策略
2.1优选绘本作品,满足幼儿需求
中班幼儿正处于阅读敏感期,早期阅读能力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与提升,该阶段幼儿的想象力、注意力及阅读认知能力均有明显变化。此外,中班幼儿还同时处于感官敏感期、语言敏感期以及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也有部分年龄稍大或认知发展较快的幼儿已步入了书写敏感期和文化敏感期,这些幼儿对特定事物表现出的敏感性与幼儿早期阅读素养的形成发展均有关联。此时,幼儿选择正确的绘本作品,有序实施绘本阅读课程计划,能够唤醒幼儿的阅读积极性,启发幼儿的阅读思维,使幼儿意识到自己在成长发育期间对阅读的需求,能在阅读行为、阅读过程中,获得阅读能力与阅读素养的综合发展。教师应在了解幼儿兴趣特征、明确幼儿阅读素养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选择可供幼儿观察、阅读、研究的优秀绘本,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发现信息、提取信息、加工信息,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形成正确的阅读能力。
在综合分析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后,教师选择《小小消防员的一天》《大熊先生盖房子》《最好的面包店》等绘本,作为发展幼儿阅读素养的载体。这几本绘本图文并茂,符合幼儿直观、具象的思维特征,故事内容丰富,可以满足幼儿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听新鲜故事的好奇心,而且绘本内容与幼儿日常生活有一定关联性,可有效促进幼儿的生活认知发展。除此以外,教师还选择了《雨后彩虹》、《绿色岛屿》等富含情感内容、人生感悟的绘本,此类有深度的绘本内容,可以激活幼儿的思维意识,使幼儿形成边阅读、边思考的好习惯,在发展个人阅读素养的过程中积累情感体验,对未来的生活、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2.2优化绘本导入,促进语言发展
中班幼儿的阅读观察能力正处于发展过程中,这时候,他们喜欢听新鲜的故事,对图文信息的阅读理解能力虽已初步形成,但水平稍差,部分幼儿仍未形成自主阅读意识与阅读习惯,对阅读行为并无好感。想通过绘本阅读课程培养幼儿的阅读素养,必须解决这一问题,使幼儿对绘本内容产生好奇,自愿参与阅读活动。教师应分析中班幼儿的行为特征、心理特征,优化绘本阅读课程的导入环节,设计可激发幼儿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欲望的趣味活动。
以绘本《彩虹色的花》为例,选择该绘本后,教师认真分析了本班幼儿在过往阅读活动中的表现,总结出幼儿的行为规律与喜好特征后,发现相比于绘本阅读活动,班内的绝大多数幼儿更喜欢听教师讲故事,而且大部分幼儿都能在听教师讲过故事后,记住故事中的内容并合理复述。相对的,幼儿也喜欢讲故事,喜欢在口语交际、人际交往活动中给其他小朋友讲自己听过的故事或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所以,教师决定在绘本阅读课程导入阶段,设计故事性的口语交际,从听故事、讲故事这两项活动出发,使幼儿在更熟悉、更喜爱的活动形式中,顺利走进阅读之旅。根据绘本主题,教师选择在阅读课程中导入自然资源,给幼儿讲述一个“走进大自然”的小故事。教师讲完故事后,还鼓励幼儿公开分享自己的自然故事,利用故事讲述活动,创设高质量的互动性课堂氛围,为幼儿提供自我表达的机会,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故事会结束后,教师要对幼儿进行表扬激励,再做出总结,告知幼儿:“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植物,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一朵彩虹色的花在自然中经历的故事。”以此导入绘本阅读活动,正式开始阅读。
2.3围绕绘本内容,创设新奇活动
指向中班幼儿阅读素养发展的绘本阅读课程,必须以绘本内容为出发点,设计多种形式的阅读教学活动,丰富绘本阅读课程的实施形式,让幼儿参与多种不同的趣味活动,获得新奇、有趣的阅读体验,感受阅读的乐趣,形成良好的阅读意识与阅读习惯。如教师可以在课程游戏化理念之下,设计基于绘本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阅读绘本的同时获得趣味游戏体验,也可以结合幼儿生活要素,引入社会化资源,设计绘本阅读综合实践体验活动,以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加深绘本在幼儿心中的印象,给幼儿提供真切的阅读体验。
如《藏在森林里的生命》绘本阅读中,考虑到中班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教师融合教育戏剧,设计了基于绘本内容的创意表演活动。在绘本阅读活动开始前,教师给幼儿播放了一段同名儿童剧的表演片段,利用直观的影像资料,激发幼儿对绘本情节以及儿童剧表演的好奇心。随后,教师告知幼儿本次绘本阅读活动的最终目标——根据绘本内容,编创儿童剧,并在家长开放日时公开表演。教师提出的活动项目点燃了幼儿的热情,激发了幼儿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
2.4设计阅读问题,鼓励自主思考
以绘本阅读课程发展幼儿阅读素养,要坚持构建以幼儿为主体的阅读课堂,加强对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教育力度,有意识地在阅读活动中设计启发性问题,鼓励幼儿就绘本内容展开深度思考,形成积极阅读、主动思考探究的好习惯。为此,教师应在了解幼儿当前思维发展状况、阅读理解水平的基础上,设计可指引幼儿深度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幼儿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提供充足的场地空间,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与深度探索能力,使其在积累阅读经验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阅读方式,实现阅读素养的全面发展。
如在阅读绘本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就某一特殊情节或某一特定人物展开深度探索,鼓励幼儿综合观察绘本的插画内容和文字信息,从中发现关键情节或隐藏在故事中的小细节,以此培养幼儿的阅读观察能力、信息汇总与联想能力。若幼儿为发现问题,教师则要主动提出驱动性问题或给出启发性线索,让幼儿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信息,展开深度思考与推理。除了教师向幼儿提问以外,教师也可以适当引导幼儿思维,使其主动提出问题,发展其质疑能力。如教师可以指向绘本中的某个人物,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对这个人物的见解、想法,再想想如果你是小记者,要求你采访这个人物,你会向他提出哪些问题?让问题成为思维与素养发展的核心引领。
结束语:
中班绘本阅读课程是培养幼儿阅读理解能力,发展幼儿素养的关键课程。教师要甄选优秀绘本,构建符合幼儿当前认知发展规律与阅读能力成长进度的优质课程。健全绘本阅读课程的前期导入,提高幼儿参与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并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基于绘本核心内容,设计多元化的趣味阅读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新颖体验,尽享阅读乐趣,形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最后,教师还要设计阅读引导性问题,鼓励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充分发挥出绘本阅读课程在幼儿素养发育方面的促进作用,为其日后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朱怡然.基于绘本个别化学习活动分享环节教师的提问策略提升中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2.
[2]李传江,马赵静,张莉,周兢,禹东川.学前幼儿早期阅读素养与学习品质的发展——以上海城郊地区幼儿园为例[J].基础教育,2020,17(04):82-92.
[3]李凌予.幼儿园中班绘本阅读指导策略[J].幸福家庭,2020,(14):23.
[4]谷宇.幼儿园中班绘本游戏阅读教学策略的行动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20.
[5]黄琳媛.把握发展敏感期,打开幼儿早期阅读之门——基于“图书馆”活动的中班幼儿早期阅读素养的培养[J].幸福家庭,2020,(09):70-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