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自然科学绘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摘要
关键词
陶行知教育思想;自然科学;绘本课程;开发;实践
正文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以其深刻的生活实践性和对教育本质的独到见解,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下倡导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陶行知的理念更显得弥足珍贵。自然科学教育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绘本课程作为一种新兴且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资源,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的图文结合方式,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述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在于强调教育与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以及实践与创新的重要性。他深信,教育不应脱离现实生活,而应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陶行知先生主张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习,通过亲身实践来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他坚持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此外,陶行知还大力倡导创新教育。他鼓励幼儿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勇于尝试新事物,敢于挑战未知。通过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陶行知教育思想致力于培养出既掌握扎实知识,又具备高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种教育理念不仅要求幼儿学会学习,更要求幼儿学会创新,以应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和科技进步。陶行知教育思想以其前瞻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二、自然科学绘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目标
(一)开发理念
深受陶行知教育思想启迪,自然科学绘本课程的开发需秉持三大核心理念。其一为生活化理念,核心在于将高深莫测的科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期望幼儿在浏览绘本时,能在熟悉而又亲切的生活场景里,自然而然地领略科学的奥妙与魅力,让科学知识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变得触手可及、生动有趣。其二为实践性理念,真知必须来源于实践,在绘本课程开发中,着重强调幼儿的亲身参与和实际操作,设计富有挑战性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幼儿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深化科学原理的理解,切实提升幼儿实践能力,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其三,创新性理念也是不可或缺的开发指导原则,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至关重要,鼓励幼儿在绘本的引导下,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勇于对科学现象进行深入的探索以及创造性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期望能够激发幼儿内在创造潜能,为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开发目标
自然科学绘本课程的开发,旨在实现一系列核心目标。最首要的目标,便是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让他们从心底里爱上科学,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希望每一位幼儿都能具备基本的科学认知和探究能力,能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也致力于通过绘本课程,显著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我们期望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理解科学知识,更能学会如何有效地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并构建起自己坚实的知识与技能体系。
此外,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课程开发的重要目标之一,希望通过丰富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创造性活动,充分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在创新中不断超越。
最终,期望通过全面而系统的课程设计,为幼儿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科学知识,又拥有强大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三、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自然科学绘本课程开发与实践路径
(一)精选绘本内容,融合科学知识
在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开发自然科学绘本课程时,绘本内容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确保课程内容既能引发幼儿的兴趣,又能有效地传授自然科学知识,教师需要精心挑选绘本材料。选择的绘本应具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以迅速捕捉幼儿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以《小水滴的旅行》为例,这本绘本以小水滴为主角,生动地描绘了它从云朵中诞生,经历蒸发、凝结、降水等过程,最终回归大海的奇妙旅程。故事情节不仅扣人心弦,更重要的是,它巧妙地将水循环这一复杂的自然科学知识融入其中,幼儿在跟随小水滴的冒险旅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到了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以及这一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为了丰富课程内容,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资源,如动画视频、交互式图表等,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通过组织相关的课堂讨论和实验活动,如模拟降水过程、观测云的形成等,可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自然科学的魅力。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导科学探究
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在自然科学绘本课程中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为将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教师需要善于利用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创设与幼儿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情境,不仅可以拉近幼儿与科学知识的距离,还能引导他们主动观察、思考并探究身边的自然现象。
以《夜晚的动物园》绘本为例,书中描绘了夜晚动物园中各种动物的神奇行为,如猫头鹰的夜间狩猎、狼群的夜行活动等,教师可利用这些情节,组织幼儿在夜晚进行实地观察,探索校园或周边环境中的小动物活动情况。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幼儿能更直观地了解动物在夜间的活动习性,进而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幼儿制定观察计划,明确观察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随后,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幼儿前往实地进行观察。观察过程中,鼓励幼儿提问、讨论和记录所见所闻,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课堂分享和总结,让幼儿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将绘本内容与现实生活情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通过亲身体验和实地探究,幼儿也能更加珍惜自然生态环境,增强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三)注重动手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指引下,自然科学绘本课程应特别注重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能力培养,“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强调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方法,要求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实践操作环节,让幼儿通过亲身参与,感受到科学的魅力,进而激发其创新潜能。
以《小小发明家》绘本为例,书中主人公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发明,解决了生活中的种种难题,教师可以借鉴这一情节,组织幼儿开展“我的小发明”实践活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先与幼儿一起回顾绘本中的发明案例,分析其原理和应用场景,以此激发幼儿的创新灵感,接着,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设计出自己的小发明。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材料和指导,帮助幼儿将想法转化为现实,对于想要制作自制望远镜的幼儿,教师可以提供透镜、纸筒等材料,并指导他们如何组装和调试;对于想要制作简易电路的幼儿,教师可提供电池、小灯泡、导线等材料,并教授他们基本的电路连接方法。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幼儿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科学知识,还能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创新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小发明成果展示会等形式,让幼儿有机会向同伴和家长展示自己的作品,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创新动力。
(四)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全面发展
合作学习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强调通过小组间的互助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目标。在自然科学绘本课程中,合作学习同样具有显著的价值,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合作形式,幼儿可在与同伴的互动交流中,深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提升沟通协作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以《地球生病了》绘本为例,书中描述了地球环境因人类活动而遭受破坏的情境,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主题,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地球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案。分组时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保每个小组内的成员能够相互补充、共同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设置明确的任务目标,如让幼儿通过讨论,列出导致地球生病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至少三条可行的改善建议。为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与实效性,教师还可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如分别扮演环保专家、政府官员、普通市民等角色,从不同角度探讨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通过合作学习方式,幼儿不仅能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还能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协调不同的利益诉求。
结束语:
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自然科学绘本课程开发,不仅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更是对幼儿全面发展理念的深入实践,通过精心挑选富含科学知识的绘本,我们将幼儿引入一个既奇幻又真实的科学世界。结合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则进一步强化了幼儿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罗晓红,肖意凡.课程领导:自然教育园本课程建构与实施的关键[J].学前教育研究,2020,(11):81-84.
[2]缪学超.幼儿园“教室”空间中的童年[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17(06):119-123.
[3]黄进.重塑时间生活:幼儿园时间制度化现象审思[J].中国教育学刊,2019,(06):57-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