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中职道路运输类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
关键词
西藏中职道路运输类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对策研究
正文
一、研究背景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3日召开会议,审议《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指出“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建设全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把林芝打造成中国式现代化西藏篇章模范区,并创新出台《林芝市“富商”“安商”“亲商”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9条措施》,紧盯“两地五区”“六大工程”“八项重点任务”目标任务等系列政策措施的背景下,将推动西藏各地区各产业的高速发展,同时道路运输类专业人才需求也将逐渐扩大。
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存在上课散漫、无学习或就业目标,且近几年本校道路运输类专业学生升学率较低等问题,此现象极大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及未来发展,如学生在学习或就业方向有明确目标,就会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而培养中职学生制定明确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是提高中职学生升学就业率的最快途径。
本文以中职道路运输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研究方向,探究林芝市职业技术学校道路运输类专业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情况分析,补充适用于本校道路运输类专业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对策,提出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议,填补关于林芝市道路运输类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空白。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践研究法等,将探究结果运用与实践教育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指导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提高升学、就业和职业发展能力。
二、现状调查
(一)研究对象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主要对象为西藏林芝市职业技术学校道路运输类专业的在校学生。现将通过现状评估,即通过了解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认知程度以及能力水平及存在的问题,因素分析,即解析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内外部因素,比如对学生的个人兴趣、家庭背景、学校教育及行业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对策提出等方式进行研究,以此来帮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升学就业竞争力。
(二)问卷设计
本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对学生们的情况进行调查,以此来确保调查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本次调查主要涵盖了学生的基本信息、职业兴趣、专业认识、价值观、影响因素及期望等多个维度。问卷包含学生的基本信息、职业兴趣与认知、能力自评、职业规划现状、价值观与职业选择、外部因素感知(调查学生对家庭、学校、社会及行业发展趋势等)等问题进行分析。问卷内容具有科学性与客观性、全面性与针对性、易读性与可操作性、匿名性与保密性。
(三)学生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对象主要是西藏林芝市职业技术学校道路运输类专业在读的学生,本次一共发放200份问卷,成功回收有效问卷183份,回收率高达91.5%,确保了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主要集中在中职一年级(34.43%)和中职二年级(44.81%),中职三年级学生占比较低(20.77%)。这表明调查对象以中低年级学生为主,能够较好地反映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的初期认知和准备情况。对于中低年级的职业规划教育也有较大指导空间,从低年级开始普及职业规划教育,为学生指明方向、跟进目标,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制定有效的职业规划,且有利于进行样本分析。
(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总体情况
根据表1可知,在对自我认知水平上,多数学生(28.42%完全符合;26.23%比较符合;35.52%一般符合)都认为自己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手能力;在生活目标方面则略显不足 (22.4%完全符合;23.5%比较符合;32.79%一般符合)表示产生迷茫;学生在对前途充满希望上(32.24%完全符合);获取取他人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可(31.15%完全符合)及自己对学好专业的信心(28.42%完全符合);在很需要学校及老师的引导上(30.6%完全符合)等四个问题符合率占比最高,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手能力及对学习及生活有着较大的积极性,并希望得到学校及老师引导及帮助。
表1 自我认识情况表
专业选择与理解方面,根据表2可知,多数学生(28.96%完全符合;32%比较符合)认为学好专业知识是有必要的,然而,在专业认知及学习本专业时产生更大兴趣方面,有一部分学生(35.52%一般符合;8.74%比较不符合)表示对所学的专业并未了解过,以及在学习本专业期间未产生更大兴趣,不符合占比率最高。说明在专业了解及对该专业产生兴趣方面,有超过小半数的学生显示出在专业认知上的不足以及未曾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表2 专业认识情况表
在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方面,根据表3可知,学生对职业规划的基本含义的了解(21.86%完全符合;30.05%比较符合)和学生家长了解职业规划并给予指导方面(21.31%完全符合;31.15%比较符合)虽然对职业规划的含义有一定了解,家长对学生也给予了一定的指导,但在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方面问题中占比符合率为最低。且有更多学生希望老师在职业规划方面提供更多帮助(28.42%完全符合;25.14%比较符合);希望学校在职业规划方面提供更多帮助(27.87%完全符合;25.14%比较符合);希望通过多方面来了解该专业的就业前景(26.78%完全符合;28.96%比较符合)和希望学校或系部有必要经常性的开展职业规划方面的活动(25.68%完全符合;28.42%比较符合)。因此,在职业规划方面要加强相关活动和服务,以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并满足学生的需求。
表3 职业规划认识情况表
在职业目标设定方面,根据表4可知,较多数学生(33.33%完全符合;21.86%比较符合)表示希望在中职毕业后升学,部分学生(28.42%完全符合;26.78%比较符合)表示希望在城市就业,(27.34%完全符合;28.96%比较符合)的学生愿意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相反,中职毕业后愿意回到家乡就业的比例最少(18.03%完全符合;26.78%比较符合),这显示出学生有较为明确的职业意向,相比于中职毕业后就业,对于升学的意愿占比居多,较大学生有着明确的升学意愿,但在平时教育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学习方式、如何提高成绩、制定学习计划及职业规划无明确的目标。
然而,在制定具体的职业规划时,仅有少数学生(短期计划23.5%完全符合和26.78%比较符合;长期计划22.95%完全符合和28.42%比较符合)表示只有部分学生制定了详细且明确的计划。
表4 职业规划情况表
在职业目标实施情况方面,根据表5可知,在从制定个人清晰的职业规划方面(20.22%完全符合;34.4%比较符合;37.16%一般符合);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比赛中学到知识和技能方面(23.5%完全符合;29.51%比较符合;40.44%一般符合);学习普通话方面(23.5%完全符合;27.87%比较符合;39.89%一般符合);通过多方面了解专业就业前景方面有(23.5%完全符合;28.42%比较符合;37.16%一般符合);在努力学好专业理论和实操技能方面(24.04%完全符合;28.42%比较符合;36.61%一般符合);在实现职业规划目标的过程中寻求帮助方面(22.95%完全符合;28.42%比较符合;37.7%一般符合)等方面符合率较高,说明大部分学生制定过职业规划,并在实现职业规划目标时从多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
但在没有制定过职业规划为题上(20.77%完全符合;22.95%比较符合;37.7%一般符合)符合率也较高,也就意味着虽然有一大部分学生制定过职业规划,也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有一小部分人对职业规划缺乏理解、意识及实施动力。
表5 职业目标实施情况表
(五)不同问题参数差异分析
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学生选择专业时受到地方道路运输产业发展情况、招生简章、媒体或亲友推荐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且西藏道路运输产业相对于内地而言结构不够完善、相关企业类型单一、数量较少,因此学生对该专业的信息来源较大部分停留在周围家人、朋友的认识及网络上,了解往往不够全面,导致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缺乏足够的信息支持。
自我认知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学生之间在自我认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个人兴趣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较强的认识,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对这一方面的认知略显不足。
职业目标设定及能力的差异。较多学生的在追求职位时希望留在大城市就业,且更倾向于升学,能够为自己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并做出了实际的努力,具有较强的职业规划能力,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没有制定过职业规划,且在制定职业规划能力方面的表现较弱,缺乏有效的规划技巧。
三、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个人因素
学生的兴趣对于职业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对道路运输行业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在这个领域的职业目标会更加明确。相反,兴趣不足的学生则缺乏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
学生的个人能力,包括整个的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都是会对职业规划有着一定的影响。而这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能够更准确的评估自己的职业潜力。然而,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认知都缺乏一定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职业规划的有效性。
职业价值观是我们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所依据的内在标准。不同的价值观会对学生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差异。有较大部分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并没有自己的观点及明确的目标,更多都是通过学校、家长、老师及网络来寻找适合自己的观念。
(二)家庭与社会环境因素
家庭期望以及观念是影响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选择报考该专业时有18.58%的人是受家人或朋友建议影响选择的,而在进入该专业学习后,了解到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职业规划的了解、对给予学生的指导等,一定程度的影响到学生的职业和升学目标的选择,因此家庭会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升学就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就业市场与人才需求变化
就业市场的变化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前景。随着西藏各个行业的迅速发展,道路运输类行业的人才需求也在时刻变化着,新兴职业则不断涌现。学生需要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以适应市场需求。而市场需求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学生需要关注市场动态,了解市场变化趋势,应对应本地区推出的新产业或重大工程项目,如: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川藏铁路等,制定出符合自身及地区的相对应的职业规划,以便在职业规划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行业政策是国家对道路运输行业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林芝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如“两地五区”“六大工程”“八项重点任务”等,促进了道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学生需要关注行业政策的变化趋势,了解政策对职业发展的影响,以便在职业规划中充分利用政策红利。
随着市场及行业的发展,道路运输类行业的人才需求也存在着一定的变化,首先就是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尤其掌握新兴技术的工程师们。中职学生在未来的就业环境则更加严峻。然而,顺利升学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并及时关注最新招聘信息调整自己所要学习的知识结构,将会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四、对策研究
(一)强化学生自我认知与职业规划意识
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班主任的存在对学生起着关键性的意义,而在中职学生新生入学时,班主任可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到职业规划的基本内容,即引入职业规划启蒙课程,帮助学生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明确个人发展目标。而在后期带班过程中识别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学生因家庭背景(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性格)、成长环境、性格特征等个体差异因素表现出来的学生认知、兴趣爱好、职业倾向都有很大不同。班主任在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学生对职业规划需求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方案。
主题班会课程内容可以多样化,如案例分析、学生的角色扮演、开展性格测试、兴趣评估等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偏好和优势领域。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特点,初步设定职业方向和目标,为后续的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基础。
对于目标明确、职业规划清晰的学生,提供进一步深化的指导和支持,可经常性的给学生和家长在线上或线下传达招考信息,了解就业情况。
(二)深化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职业规划是一个漫长且艰巨的任务,在指导教学过程中除班主任外,专业课教师和基础课教师的教育,学校及系部的重视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应将职业规划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首先,在道路运输类专业课堂中,专业教师可加大普及融入行业发展趋势、就业前景、岗位需求等职业规划相关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明确职业定位;鼓励专业教师和基础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职业探索和模拟实践,增强学生的职业体验感和认知度。其次,基础课教师以思政教师为主,在进一步推进课前5分钟思政教育的基础下,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开展关于职业规划有关的内容。最后,学校或系部需要发挥主体责任,为学生提供更大平台,定期举办职业规划讲座、研讨会、职业体验日、技能赛等活动;邀请企业代表、校友等分享职业经验和心得,拓宽学生的职业视野;聘请本校或校外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和职业规划知识的教师或行业专家担任职业规划导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指导服务;在本校原有的教师与学生“一对一帮扶”政策下,进一步建立导师与学生的定向定期交流机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职业规划动态,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三)拓宽学生职业发展空间
为了能够更加合理的对接道路运输行业的实际需求,及时跟进时代红利,学校或系部可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与内地高校制定学生定向培养计划、争取更多的援藏政策等政策。进一步加强与行业内多家企业建立一个合作关系,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与大型企业建立,也应该覆盖一部分中小型企业,以此来形成一个多元化的合作生态关系,通过定期举办校企合作论坛,可以加深双方对彼此需求的理解,共同规划人才培养的长远蓝图;持续跟进订单式人才培养,在校企合作中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项目,首先根据企业需求开展对应的定制化班级,为企业直接输送道路运输类的专业人才,这样学生在学校期间就知道未来的就业方向,毕业后可以直接到企业进行工作,从而缩短了找工作的时间;进一步深化“3+3”中高职联合培养,争取让更多学生接受到优质职业教育,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目标;跟随市场发展趋势及政策引领,培养定向专业人才,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拓宽学生出口新路径。
五、结论
本研究围绕道路运输行业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策略展开,通过多种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当前中职学生在职业规划上面临的问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分析学生个人、家庭及社会环境、就业市场与人才需求变化等因素,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解决对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改善:一是在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帮助下,强化学生自我认知与职业规划意识,加强教师对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二是在学校和系部的指导下,深化职业规划教育体系,将职业规划意识融入到各类比赛及活动当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明确职业定位;三是在学校的带领下,加强东西协作,利用好援藏资源拓宽学生职业发展空间,让更多的学生找到升学就业新路径。
参考文献
[1]哈秀芳.西藏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D].西藏大学,2019.
[2]杨娅.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3]田林.“双创”理念下的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析[J].山西青年,2024,(12):123-125.
[4]魏凤伦.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4,40(07):77-79.
[5]张玮,杨莉.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构建策略[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4,33(01):10-12+23.
[6]黄善存,.立德树人背景下中职汽修专业班主任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策略[J].时代汽车,2023,(11):68-70.
[7]周文玲.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推进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3,(03):208-211.
[8]李富刚,高翔.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学涯规划与职涯规划教育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32):38-39.
[9]赵梓丞,曹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6):114-117.
[10]潘积强.浅谈新高考教学中如何融入人生职业规划[J].文教资料,2019,(03):231-232.
[11]郑明明,徐洪峰,刘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的诊断——以大连交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09):34-36.
[12]肖志平,梁俊峰.人职匹配理论对中职生职业涯规划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5,(07):93.DOI:10.14013/j.cnki.scxdh.2015.07.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