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体育 有效性 策略研究
正文
前言:在现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有效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关注的焦点,在小学教育中,尽管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本质性,但其最终的目标都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体育是一项重要的学科,它在小学阶段能起到促进学生强身健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从而使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体育训练的方法,为学生培养出良好的体育竞技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和终身锻炼思维,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完成自身身体和发展的强化,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小学是一个人的生长时期,在这一时期,小学体育教师对学生优良品质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磨炼学生意志的关键期。体育教学属于竞技类活动,在比赛中,运动员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毅力,才能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自我,获得更好的成绩。在小学阶段,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这一优良品质,让学生参加比赛和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更好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现代社会所需的人才是全能型的,各有所长,集各有所长,集各有所长,大智慧于一身,在小学进行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很多的体育项目,如篮球、乒乓球、足球等,这些项目都是团队合作的,所以要想获得好的结果,就必须要有团队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团队精神,并意识到协作的重要性。另外,在开展体育活动的时候,还能促进同学们的相互交流,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
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价值
有效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更趋向于满足学生的需要,要对学生的体质和运动基础进行充分的考虑,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更好地符合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特点,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是推动小学生个体化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与此同时,高效率地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突破,增加了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显著地改善了体育教学的现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地指导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对学生而言,有些内容难以理解,有些内容更难以理解。在体育游戏教学中,通过对游戏内容的整合,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动作要领的过程。通过对运动的研究,可以将运动运动融入到运动游戏之中,达到学习和消遣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对运动的积极性。
三、影响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一)体育课缺乏实践性
在体育课堂上,大部分教师只注重理论的学习,往往以教材为核心,没有让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的实践中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常都是比较松懈的,只是通过跑步、体操等固定的训练方式来完成学生的体育训练,然后就是让学生以自由活动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很难对自己的身体进行足够的锻炼,而且,由于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他们在体育课上大多只是浪费时间,在课上玩游戏。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小学生不能完成对体育知识的学习。此外,在这种课堂环境下,体育学科很难完成正确的概念的构建,这对体育训练的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二)小学体育教学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根据目前对小学体育的基础设施进行的调查,发现许多小学的基础设施配备不完善,更有许多小学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导致其缩短或取消。小学体育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撑,学校在分配资源时,经常会把其他学科放在第一位,忽视了体育教育,造成了资金不足,这就造成了小学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滞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使得体育教学的空间不足,体育教学的多样性受到限制,使得小学的体育课单调乏味,影响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也无法提高小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三)教师的基本教学素养参差不齐
许多小学的体育老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在执教的过程中,不但教学动作不规范,而且还有一些松懈的现象,对体育教学的态度也不是很认真,体育课成了小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体育教学的目标就不能得到实现,也就不能教会小学生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这样不但不能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有效的提升,还有可能会造成小学生采用错误的体育锻炼方法,从而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
四、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通过营造教学气氛,创新体育教学方式
在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要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专心地学习新的体育知识。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其直觉思维比抽象思维更强,想象力也更丰富。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变化规律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的课堂环境,将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模式变成一种让学生们愿意参加的娱乐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锻炼自己的身体,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最终达到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运动技能和学习兴趣的目标。例如,在进行“50米接力赛”时,老师可以把这个训练活动设计为“紧急的鸡毛信箱”。在这一项比赛中,选手们不但要保持自己的速度,还要保证自己的接力棒不掉下来,谁第一个把“鸡毛信”送到终点,谁就是冠军。老师的这一句话,让不少学生都打起了精神,准备加入其中。通过教学实践可以看出,相对于传统的直接的训练方式,这种生动的情境教学形式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积极性。最后,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对接力赛的每一个动作要领有很好的掌握,而且教学效率也显著高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二)明确小学体育重要性——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长期以来,中国把语言、数学、体育等学科的分数作为老师授课的一个重要的量化指标,已经是一种公认的业界惯例。
在小学的课程设置中,体育课的存在意义在于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得到放松。当我们进入小学体育课堂时,不难看到,在课堂上,教师最多只是在旁边看着,而学生们则是在到处乱跑,这样的课堂和课间十分钟的活动没有什么区别。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仍有一定的效用,但是归根结底,人们对体育课的真实含义产生了误解。
所以,学校应该积极宣传,通过课件说明,张贴海报,严格督促教师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小学体育课程的安排的本质意义,就是要通过正确、科学的教学,使他们消除学习疲劳,减轻学习压力,提高体育常识,培养他们对体育的热爱,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
如果把小学教育比作一张纯真的白纸,那小学教育就是一座建筑的基础。只有基稳高楼才能立,只有让小学生对体育课程有正确的认识,培养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才是体育教学的真正成功。
(三)趣味演示,激发学生体育课堂运动的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年龄特质进行深入地了解,从而确定学生对哪些东西会产生兴趣。之后,以学生的兴趣所在为基础,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从而实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果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如果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就应该以学生现阶段的特质及认知能力为基础,并与最近的实时热点相结合,以一种比较轻松、趣味性较高的表达方式,将其与学生融合到一起,从而提高他们对体育学科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个性魅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在《篮球》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利用老师所掌握的技术,向学生们演示一些具有一定观赏性的投篮动作,既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向学生展现出篮球的技术与美,从而激发学生们自己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用示范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去理解那些不正确的动作,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规则和动作。老师们还可以用比较夸张和滑稽的动作来缩短他们之间的距离,从而在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的同时,也能完成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的构建。在这种比较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可以有效地完成自身篮球知识的学习,并通过与老师的充分沟通,来弥补自身的弱点,从而增强自身的体育竞技能力,并提高学习兴趣。
(四)互动教学运用,融洽师生关系,调动热情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如果想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互动教学运用,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交流,并在交流的过程中,要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与学生相处,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亲切与和蔼,然后才会愿意参与到其中,积极配合老师开展的各项体育课堂教学活动,让互动教学效果显现出来,同时还能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悬垂、支撑》课中,老师们可以和学生们进行亲切地交谈,增进他们的感情,从而建立起他们对老师的信任,这样,老师们在悬垂和支撑课中,就会因为相信老师,而在课堂上,老师们也会对他们进行引导,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以信任为基础,在体育课堂学习的时候,当学生在遇到困难或者问题的时候,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向教师求助,这样可以让教师可以及时地掌握和了解学生在课堂中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与练习的辅导,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以此为基础,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体育学科灵活性的运动教学特点,随时随地与学生展开互动式的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人格魅力下,被老师的熏陶与感染,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并对老师的指导深信不疑,在某些高难动作中,完全将自己的安全交给老师,从而顺利地完成体育课堂的学习目标,获得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成果,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展示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就需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让教师既要拥有比普通人更好的体育学科专业知识,还应该拥有优秀的人格魅力,以此来让学生对他产生敬仰之情,并与学生随时进行互动,展现出互动教学运用的效果。
(五)完善体育器械设施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场馆设备还不健全,制约着学校体育场馆建设的顺利进行。例如,在某些器材设施不健全的小学,由于器材和设施的数量不能达到合理的比例,使得部分小学生不能参加体育活动,影响了他们的参与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对策,那就是改进运动器材和设备。在体育课中,运动器材、器材等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体育教师的教学效果,而且关系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如果有一套完整的体育器材和设施,在与设施的使用相结合的条件下,老师再将安全的操作方法教给小学生,这样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所以,学校应该对小学体育给予足够的重视,愿意投入资金在完善的器材设施上,让体育教师可以高效地进行教学,同时也要确保每一名小学生都能参加到体育锻炼中去。
结语:总而言之,对于一名小学体育教师来说,如果想要提升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那么就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课堂教学中的信息技术情境,将学生引入到课堂的体育学习之中,从而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兴趣。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互动教学的应用模式,让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并且还可以利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举办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获得体育学习和训练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曦.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20,10(8):87-88.
[2] 崔健. 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 中外交流,2019,26(40):330.
[3]张林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探析[J].学周刊,2021,3(3):11-12.
[4]林小红.基于有效教学视角下的小学体育课程开展分析[J].新课程,2021(7):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