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运动技能;培养策略
正文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体育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技能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运动技能是小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时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运动技能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中掌握必要的运动技能。但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还存在一定问题,所以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提升自身对学生运动技能培养的重视程度。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运动技能的重要意义
小学体育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对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具体来说,小学体育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在此过程中,小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例如,学生在进行长跑运动时能够增强自身体质,还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运动技能,这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小学体育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与心理素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意志品质与心理素质,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策略
(一)合理开展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分组,同时制定相应的规则,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体育活动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合理地选择运动器材,如篮球、排球等,然后让学生在课前对所需器材进行练习。当然,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在实践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让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动作要领完成体育活动。此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肺部进行呼吸。最后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中熟练地掌握技能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当然,教师应充分发挥榜样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二)运用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体育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体育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开展体育游戏教学时,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尽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例如:在进行投掷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一些动物形象的模型投放到地面上,并在上面设置一些障碍物。然后让学生进行投掷练习,并通过观察模型和实际投掷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自己是否有进步。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体育学习效果。
(三)创设体育情境,引导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化”教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以学生感兴趣的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将教学内容融入到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中。例如:在进行“走平衡”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篮球、排球、足球等体育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然后将其制作成教学视频进行展示。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视频中寻找相应的练习方法。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而且还能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来引导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例如: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中设置“踢足球”“踢毽子”等游戏活动,以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
(四)强化教学指导,提高学生运动技能
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首先,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和指导,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进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运动技能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例如,在学习跳绳技能时,教师应先带领学生了解跳绳的相关知识与原理,并对跳绳进行分解讲解。然后教师将跳绳进行分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跳绳技能。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例如:演示法、练习法等。通过对不同方法的灵活运用和组合使用来强化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
(五)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小学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运动技能培养的过程中,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在游戏法、表演法、竞赛法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首先,在进行游戏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喜爱玩游戏的特点,在游戏教学中加入趣味性元素,使学生对体育项目产生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将足球、篮球、乒乓球等项目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小游戏。然后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内容设置比赛环节,比如:教师可以将跳绳比赛作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比赛环节,并组织学生进行跳绳比赛。最后教师要根据比赛结果调整比赛规则,促进学生熟练掌握跳绳技巧。
其次,在进行表演法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在表演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体育项目表演内容,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练习。例如:教师可以将跳绳训练与舞蹈训练结合起来。
(六)重视活动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体育活动体验是培养学生运动技能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活动体验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关注与鼓励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比如,教师在组织小学生进行跳绳练习时,可以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但由于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能力水平各不相同,所以教师不能强求每个学生都达到相同的标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关注那些动作熟练、技巧高超、表现出色的学生,并让他们承担一定的示范任务,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其他学生提高对跳绳动作的理解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其自信心。例如,教师可以在体育课上组织小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并邀请体育成绩优秀的学生担任裁判。在这样的氛围下,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跳绳动作。
(七)构建评价机制,推动学生积极学习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并积极构建评价机制,以此来推动学生积极学习,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可以借助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如小组合作学习、课前活动、日常运动等。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一个小游戏,再将小游戏分享给其他同学,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再如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跳绳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来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
(八)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首先,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如小学生身体素质较弱,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能、基本技能等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篮球运球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开展基本技能的培养;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进行体能和技能的培养;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进行基本技能和体能综合发展。
结语
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而要想有效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此外,教师还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从而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最后,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运动技能的指导和监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并且积极主动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进而为他们今后的身体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运动技能,使其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礼国. 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策略的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20,10(9):156-157.
[2] 陈美萍,朱镇京. 基于学生体育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课堂教学中学生运动技能学习和掌握[J]. 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8(8):24.
[3] 王旭. 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运动技能培养的有效路径研究[J]. 互动软件,2022(9):3645-3646.
[4] 欧阳松. 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培养的策略研究[J]. 电脑爱好者(普及版)(电子刊),2022(10):2825-2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