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精神与高中思政课融合之道与术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陈宁宁

河北乐亭第二中学 063600

摘要

《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于进一步认真学习宣传落实二十大精神的决议》强调:“为了更好地推动党的二十大精髓实施到党校(执政院校)和党员干部中小学校的教育培训工作中,我们必须将其列入必考学科,并将其列入高中课堂关键教学知识点之中,由此使其真正深入人心。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肩负着为党和我国教书育人的重大任务。教师要积极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工作,确保全会精神第一时间入脑入心入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核心是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要以科学的方式和方法来深入浅出地讲授。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高中;思政融合;意义

正文


引言: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强调:只有当理论能够有效地说服人们时,才能真正掌握群众的意愿;只有当理论能够彻底被人们接受时,才能真正获得成功。”而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思政课教师只有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头上把握这些原则深化对这些原则的规律性认识才能充分展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所蕴含的智慧和方法。此时,还须在系统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上下功夫深化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研究阐释深刻阐明创新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

一、高中思政课程二十大精神融入意义

(一)提升政治意识和时代感

在这个时代,高中的思想政治课不仅肩负起培养人才的责任,而且还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理解并认真执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对高中的思想政治课产生深远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两个务必的精神价值,结合当前的实际,他以“三个务必”为指导,强调全体要牢固树立初心、坚持使命,谦虚谨慎,勇于战斗,勇于拼搏,坚持文化信仰,增强历史主动,为完成中华民族辉煌的辉煌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为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绚丽多彩的华章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十大强调,十八大以后国家发生的三件大事为实现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提供了重大贡献,并深刻阐述了我国现代化的核心理念。为此,教师必须把这些理念贯穿到教学当中,让学生能深刻理解我们国家的发展历程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再经过深入探究、分析、总结、评估,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脉络、独具匠心的政策措施以及其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以此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二)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

二十大精神与高中思政课两者融合旨在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思想,让学生在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同时,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思政课载体,学生能够接触到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案例,更直观地感受到理论的力量与魅力。并且,在落实党二十大精神与高中思政课融合过程中,是将“两个行”——即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长血脉紧密相连的关键一环。它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的教条,而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科学指南。融合旨在阐明,马克思主义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和国家发展的需要。

(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面建设

年轻人强,则大国强提醒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是促进中华民族宏伟振兴的生力军,他们朝气蓬勃,拥有新颖知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推动者和接班人。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是新时代的主力军,他们是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受众,此时,将最新的“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些最先进的思想贯彻于高中的思政课中,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到这些最前沿的理念知识,从而培养出具备理想、勇于承、乐于奉献的优秀人才。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构想,把这一理念贯穿到了各项教育活动当中,对于当今的青少年更加重要,基于此,可以激发他们自觉把个人的追求、祖国的发展以及个人的责任紧紧地联系起来,把党的二十大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以此激励自身,共同努力,一起谱写第二个百年的光辉乐章。

二、如何将二十大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

有机融通课程体系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高中思政课提供了更多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教学素材。“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理念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教学而言,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如果将这些重要理念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述”及“趋势与策略”教学内容之中,是确保学习者深刻理解党的经济理论与政策,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关键所在。比如讲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原理时,可结合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深化改革论述,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成效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之间的平衡之美。由此,设计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活动,如将历史课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与思政课中讲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呼应,促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学术视野下理解二十大精神,落实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提升。

连通教学方法

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新时代党的指导思想,必须被有效地融入高中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发展的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在高中思政课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时,教师需持续挖掘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课程内容相契合的知识点,先明确该单元的核心目标,进而在此基础上,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关于对外开放、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等论述融入教学,构建完整理论框架。

比如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单元学习过程中,可围绕“改革开放的深化与扩展”主题,设置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背景出发→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巨大成就与挑战→结合二十大阐述中国新发展阶段如何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逻辑安排,让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复杂性,体会二十大精神在指导国家发展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总书记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将国外情况与国内实际相联系,产生疑虑之言论,教师应积极倾听学生的声音,结合课文知识点组织学生就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文化、安全等问题发表见解;或者安排自由贸易试验区参观以及调研本地企业国际化进程的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对外开放的实际成果,感受改革带来的深刻变化。经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理解“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必然要求。

(三)打造学科教学特色

高中思想政治课需创新教学模式,将二十大精神内化于课程,外化于行动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和其他校区,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实践体系。在此期间,可以将“爱国家、爱家乡、爱灿烂文化”用以载体,组织“寻根之旅”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历史遗迹、文化场馆,经过实地考察、现场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由此落实“我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演讲比赛、辩论赛活动,鼓励学生围绕二十大精神,结合自身经历,畅谈理想抱负,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决心。另外,还应充分使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亲历”国家重大历史事件,加深对二十大精神的理解与认同,结合线上线下进行方式,形成良性循环。

结束语

综合上述要点,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不仅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更是培养新时代青少年的必然要求。这一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与思想觉悟,使他们能够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远大理想与坚定信念。因此,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扎实推进两者融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文博,李巧英.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高中地理课程融合思政教学[J]. 新课程导学,2023(25):80-83.

[2]崔文法,卢金阳.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中政治课教学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 教学与管理,2023(16):41-4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