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的路径探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黎剑平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秋溪镇中心小学 344119 )

摘要

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以及面临的挑战展开详细的分析,并探索小学数学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提质增效的具体路径。希望能够对数学学科的教学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探索;小学数学;

正文


引言:为了能够有效应对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问题,需要老师能够有效把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具体价值以及探索可行方法来有效助力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提质增效。

一、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分析

1.1 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数学学科教学,大多是围绕书本内容和课外辅导题来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以及课后题海战术的练习,学生们在被动的接受老师知识传递的过程中来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得许多学生对于相对单一化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逐步呈现出学习积极性不足以及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等各种问题。通过在数学学科教学环节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和扩展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借助网上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来营造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以及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并且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技术以及教学资源也能够更好的降低相对复杂化和内容抽象化的知识的学习难度和压力,借助动画、视频等各种形式来更好的将理论知识进行细节化的剖析和解答。并且各种网上资源的有效利用也能够让学生们在相对轻松和抑郁的教学氛围的引导下,提高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

1.2 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任何一门学科实现达到预期教学成效和推动学科发展的关键前提。只有激发学生对于学科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以及推动学生深入探索和研究。通过有效在数学学科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各种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能够借助丰富多样化的音频、动画视频和趣味性的游戏等内容,来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同时也能够有效借助信息技术来开展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来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沟通。如在课堂点名环节利用电脑随机点名的方式来点名学生来进行回答问题。既能够公平公正的保证所有学生被点名的概率相同,同时也能够营造相对紧张和刺激的学习氛围,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参与动力以及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学科学习环节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提高课堂关注度。

1.3 转变教学模式

相较于传统数学学科教学过于依赖教材和单一老师教学理念、教学课堂氛围成本和学生参与度不足的形式,信息化教学模式更多强调的是能够激发学生课堂主观能动性以及营造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通过借助信息技术来开展课前微课、教学环节,开展翻转课堂和智慧课堂等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有效加强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自主学习意识的同时,也能够实现扩展和丰富学科教学内容形式和改革教学体系。以此来实现推动小学数学学科积极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和响应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等各项国家政策的发展要求。

二、信息技术使用面临的挑战

首先,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环节,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其教育价值和功效,需要老师能够有效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和发展。但是在实际的信息技术融合环节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仅仅停留在简单的PPT展示和多媒体课件播放等环节,并没有深度的发挥信息技术所能够提供的多元化教学功能和价值。

其次,部分老师在进行信息技术融入环节,缺乏良好的师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交流沟通。PPT的制作和播放仅仅只是减轻了教师的课前备课压力以及课堂黑板板书的时间,并没有发挥信息技术融入所能够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沟通的教育价值和功效。信息技术的使用仍然未能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形式以及老师作为绝对核心的教学理念,学生们在数学学科学习课堂环节仍然处于被动学习的学习状态,未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提高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状态的把握能力以及推动良好的师生互动交流沟通。

三、小学数学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提质增效的具体路径探索

3.1 课前预习的有效开展

课前预习作为学生数学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阶段,主要是能够更好的了解下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以及提前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通过老师设计5~10分钟内容精炼的微课视频,以此来通过动画,音频,图像等各种功能来有效将下堂课的教学理念和解题方法等要素进行清晰的呈现,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要求和学习状态来选择合适的预习时间。并且内容精炼以及极具教学针对性的微课内容也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把握本章节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借助网上平台实时互动交流的功能来与其他同学和老师分享自身在预习环节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想法。老师也能够将学生们在课前预习阶段讨论频次较高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来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以此来有效提高课前预习的针对性以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进行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章节的过程中,就需要老师能够在微课阶段将该章节分数的起源、分子和分母的表示法、分数与部分与整体关系等各项理念以动画和文字相配合的形式来进行呈现,帮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清晰的理解本章节基础知识以及提高对于抽象化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同时通过设计一些趣味性的课前随笔练习,以此来更好的加深学生课前预习的学习效率以及对于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能力。

3.2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模式的创设,能够极大程度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以及推动师生和生生之间互动交流沟通的主动性。并且结合现实内容以及趣味性的元素来创设符合本章节内容知识的教学情境,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以及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索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这一章节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通过在小组合作探索环节借助几何白板等软件,通过在几何白板呈现不同大小圆的周长以及测量其直径、计算出π等过程,以此来有效帮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提高对于本章节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有效将抽象化数学知识实现简单化和直观化的转变。帮助学生能够在相对轻松和愉悦的教学情境的引导下,提高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

3.3 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沟通以及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有效实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以及积极主动配合老师开展各项教学策略和活动。因此,也就需要老师能够在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营造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以及推动良好师生互动交流沟通。并且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理顺本章节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梳理学习思路,帮助老师能够有效把握学生在学习环节过程中的具体学习状态以及过程表现,灵活的根据具体的学习要求来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有关章节的过程中,就需要老师能够有效借助动画和视频等各项功能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总结相关的规律。并有效利用几何画板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绘制轴对称图形以及总结和分享本小组的绘画思路和成果。通过在引导学生了解基础知识以及营造良好互动交流沟通环境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小组合作和探索。既能够有效实现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过程中提高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内化效率。

3.4 多元化评价模式的开展

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提高对于学生学习状态的把握和引导学生朝正确的学习方向进行迈进,需要老师能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推动评价体系的优化和完善,以此来通过构建科学化和系统化的评价模式来实现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老师可以通过有效借助电子化检验和自动评分系统来有效配合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课堂来进行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效率的评判,通过借助该类型工具来进行多元化题型的设计以及作业的批改。既能够减轻教师工作量和压力,同时也能够极大程度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并且老师也能够通过该系统来实现了解学生的近期学习状态以及分析学生的认知和学习模型与风格,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来进行针对性的学习策略的开展和落实。

例如在学习比例这一章节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通过设计选择、填空、客观题等各种题型,给予学生一定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和完成符合自身能力层次的题目后,利用该系统来对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和题目来进行批阅。同时以条形或是树状统计图的形式来将学生们的各项学习数据进行精细的呈现和展示。以此来更好的帮助学生根据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实际问题来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的引导。老师也需要能够利用该系统来配合线下传统老师评价和学生自评和其他小组互评的口头评价方式,通过扩展评价主体的形式来更好的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同时能够引导学生在评价其他同学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学习和模仿其他同学优秀的学习方法和思路。在进行自我评价的环节也能够更好的反思和回顾自身在本章节学习环节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优点。并在聆听其他同学、老师以及电子化测验和自动评分系统的评价后,能够根据老师以及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改进策略来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学习方法的调整。

四、结束语

课前预习的有效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多元化评价模式的开展等措施,是本文探索小学数学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提质增效的具体路径。

参考文献

[1]宋传涛.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的路径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13):113-115.

[2]曹锦秀,裴爱琴.AI技术赋能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J].第二课堂(D),2024,(08):29.

[3]郭晓娟.以提质增效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24):47-49.

[4]刘玉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提质增效的策略[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4,(08):64-65.

[5]张婉联.网络学习空间与农村小学数学深度融合教学实践探究——以“温度”教学为例[J].华夏教师,2024,(21):58-60.DOI:10.16704/j.cnki.hxjs.2024.21.037.

[6]邵谦.融合信息技术助推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J].小学教学研究,2024,(21):60-61+6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