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促进幼儿心理适应幼小衔接的策略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葛新梅

​(东台市幼儿园)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小衔接问题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而绘本阅读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正逐渐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绘本以其娱乐性和趣味性的特征,有效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进他们的学习与思考,对于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认知能力具有显著效果,尤其在帮助幼儿心理适应幼小衔接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绘本阅读;幼儿;心理适应;幼小衔接

正文


绘本是专为幼儿设计的故事书,通过文字与图画的结合,生动讲述故事,有效传递信息。与其他图画书相比,绘本的图画风格更独特,题材也更广泛,从天文地理到人际交往,从奋斗精神到自然景物,从生命价值到亲情友情,极大满足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多元化需求。绘本阅读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还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能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因此,在幼小衔接的教学实践中,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绘本阅读这一有效工具,根据绘本的审美、直观、形象特点,设计有意义的活动,从而锻炼幼儿的表达和交流能力,通过绘本的引导,能帮助幼儿在心理上更好地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

一、绘本阅读在幼儿园幼小衔接中的作用

(一)提高抗压能力

幼儿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是成长过程中的一大转折,他们将迎来全新且更具挑战性的学习环境。面对陌生的课程、考试及社交压力,如果缺乏适当的引导与支持,幼儿的心理健康会受到一定威胁。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教师要发挥绘本阅读的优势,以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帮助幼儿建立稳定的心理防线,通过深入分析绘本中的生活哲理与情感寓意,引导幼儿学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与挑战,并逐渐掌握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同时绘本阅读还能激发幼儿的独立性与创造性,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奠定基础。

(二)培养规则意识

与幼儿园相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更严谨,对幼儿的规则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然而,由于幼儿年龄较小,自我约束能力相对比较弱,他们在适应小学新规则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为帮助幼儿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幼儿教师应充分利用绘本阅读的教育功能,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规则观念。通过选择富含教育意义的绘本,结合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师能帮助幼儿理解并内化各种规则要求,培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这样当幼儿踏入小学时,他们能更自信、从容地应对新环境的挑战,确保学习与生活的有序进行。

(三)培养幼儿语言倾听习惯

在幼儿教育中,绘本阅读活动占据一席之地。教师通过策划与组织绘本阅读,不仅能探究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更能巧妙地锻炼他们的倾听艺术。对于那些正站在小学门槛前的孩子来说,卓越的阅读能力将成为他们今后展翅高飞的重要羽翼。这种能力赋予他们敏锐的洞察力,能捕捉到言语背后的含义,做出更明智的判断与选择。对此,教师在设计绘本阅读活动时,应怀揣明确的教育愿景,以此来激发幼儿内心深处的参与热情,通过循循善诱地引导幼儿全神贯注地倾听教师与同伴的讲解,鼓励他们无所畏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到交流对话中。这样不仅能有效提升幼儿的阅读造诣,更能在无声无息中滋养他们的倾听素养。

二、绘本阅读促进幼儿心理适应幼小衔接的策略

(一)提高幼儿对小学的适应能力

实际上,幼儿的发展与周边环境息息相关,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对他们的适应能力提出重要挑战。在这个过程中,绘本阅读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筛选的绘本,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逐渐理解和接纳新环境的规则与要求。例如,选用描绘小学生活场景的绘本,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提前感受小学的学习氛围与行为规范,为他们定制一套既符合实际又能适应的规章制度,同时根据幼儿的适应进展进行适时的调整。

与此同时,绘本中的丰富情节和多样角色,也为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提供得天独厚的资源。由于4-5岁幼儿已展现出完成任务的能力,教师可以巧妙利用绘本故事,设计有挑战性的任务,如,邀请幼儿在阅读绘本以后,尝试复述故事情节或扮演其中的角色。这样的活动安排,能锻炼幼儿的任务执行能力,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责任担当意识和自主性。除此之外,绘本阅读也为教师提供一个引导幼儿自我行为控制的有效平台,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教师结合故事情节,创设相应的学习场景,教导幼儿在特定环境中应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如,在课堂上保持肃静、在发言前学会举手示意等。这种寓教于乐的行为训练方式,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提升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从而为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二)优化绘本阅读的目标设置

为最大化绘本阅读在幼小衔接中的价值和作用,教师应建立一个既科学又具备针对性的阅读目标框架,该框架的搭建,要重点关注幼儿园和小学阅读教学之间的连贯性与过渡性。这就要求幼儿教师领会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灵活且适当的调整当为大班幼儿设定阅读目标时,教师要考虑他们的认知发展阶段和学习实际情况,对目标难度进行合理调控,确保所设目标既有挑战性,又被幼儿接受。同时这些目标以清晰的学习任务形态贯穿整个阅读活动,引领幼儿在阅读过程逐渐完成。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层面的顺利过渡,更要重视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思想观念的转变。绘本阅读一种充满情感和想象力的教育手段,能在无形中影响幼儿的心灵状态,他们在迎接小学新环境时展现出更多的自信和从容。

例如,以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中标点符号的学习为切入点,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的绘本阅读活动,巧妙地引入并拓展这一知识点。在选择绘本时,教师应特别关注那些蕴含丰富标点符号的文本,如《迟到的理由》,利用这些绘本,设计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幼儿在轻松愉快的阅读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书写技巧,并初步领会其内在含义。在引导幼儿阅读《迟到的理由》这一绘本时,教师可以利用故事中小猪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吸引幼儿关注问号的使用场景通过将问号与教师的表情,如皱起的眉头等生动元素相结合,帮助幼儿以更直观的方式记忆问号的书写方式及其所传达的特定意义。这种融合娱乐与教育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升幼儿对标点符号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还能有效增强阅读的趣味性,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另外,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到知识传授与观念引导的均衡性除了重视幼儿对标点符号知识的掌握程度外,还应深入挖掘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探究如守时等美德的重要性和价值。

(三)关注幼儿评估阅读做好衔接引导

在幼小衔接的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专注于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更要全面、深入地评估他们的阅读质量通过挑选的绘本故事,教师可以洞了解每个幼儿的阅读特点和水平,为他们量身定制更合适的阅读策略,真正实践以评促教的教学原则,为幼儿的顺利过渡提供坚实的支持。在评估环节,教师应细致观察并尊重每个幼儿的阅读差异,针对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不同难题,提供精准、个性化的指导,确保每位幼儿都能在绘本阅读中获得成长与进步。这样不仅能让衔接教育的目标落到实处,更能充分发挥绘本阅读资源的潜在价值。

例如,当幼儿完成《小熊维尼》的绘本阅读后,教师可以围绕故事的核心情节和角色,设计一系列有层次的问题,以此来检验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如:你能简要复述一下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吗?”“小熊维尼在故事中面临了哪些挑战,他又是如何一一克服的?”“故事中除了小熊维尼,还有哪些角色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这些问题,教师不仅能了解幼儿对故事细节的掌握情况,还能窥见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途径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回答问题时的情绪反应和语言表达,进一步探知他们对绘本内容的心理接受程度如果幼儿表现出对故事的浓厚兴趣,能积极、自信地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那么这通常意味着他们已经在心理上较好地适应了绘本阅读这一新形式。相反,如果幼儿显得犹豫不决或是对故事内容表现出困惑,那么教师就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更符合幼儿心理需求的方式引导他们走进绘本的世界。评估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给予幼儿具体、有针对性的反馈,既要肯定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展现出的亮点和进步,也要明确指出需要改进和提升的方面,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指导

结束语:

总而言之,绘本阅读在幼儿园与小学衔接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绘本以独有的故事性和视觉吸引力,能有效提升幼儿的抗压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火花,在无形中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并增强他们对新环境的接纳与适应能力。特别是在助力幼儿心理过渡方面,绘本阅读借助丰富的情节展开和鲜活的人物塑造,有助于幼儿建立更积极、稳健的心态,从而更为从容地面对小学阶段的各项挑战。对此,幼儿园教师在策划和实施幼小衔接工作时,应对绘本阅读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安排,在筛选绘本内容时,要综合考虑幼儿的个性特点、认知发展阶段、兴趣以及成长需求,确保所选绘本既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又能有效促进他们在多个方面的均衡发展。另外,教师还应注重营造一个愉悦、和谐的阅读学习氛围,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探索、畅享阅读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焦媛.绘本阅读促进幼儿心理适应幼小衔接的策略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4,(25):63-65.

[2] 陈玲.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4,(01):93-95.

[3] 王心怡.幼小衔接中绘本阅读教学助力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J].美眉,2024,(01):0082-0084.

[4] 陈雅唯.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绘本阅读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3,(31):91-9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