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跨学科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跨学科教学
正文
引言
跨学科教学是指在单科教学过程中,将其它学科的内容、知识或者技能进行融合,通过设计综合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努力地搭建跨学科的主题学习活动,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一、初中数学跨学科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数学跨学科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资源,达到提高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但从实践的教学经验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创新空间[1]。
首先是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忽视了学生思维过程的培养。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形成应试教育的思维定势,缺乏对数学知识深入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其次是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僵化。教学内容的单一性也是当前教学模式的一个局限。数学教学往往局限于数学学科内部,缺乏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这种单一性限制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多维度的理解和应用,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教学方法的僵化也是当前教学模式的一个突出问题。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发挥。这种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2]。
最后是评价体系过于单一,主要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陈旧,缺乏对跨学科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和实践。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也制约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3]。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跨学科教学策略探究
1、明确跨学科的教学目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跨学科教学以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体系、学习方法、教学资源等,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深入探究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融合点,对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核心概念和重点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只有明确了学科整合的目标,才能确保跨学科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际应用性,在教学中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明确学科整合目标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找共同点”的过程。例如,在数学与自然科学的整合中,可以通过数学模型解决科学问题;在数学与社会科学的整合中,探讨数学在经济学、人口学等领域的应用。因此,明确学科整合目标有助于教师深入思考如何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设计出符合学科特点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教学活动。在跨学科教学中,因为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教师需要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避免内容过多过杂导致学生学习困难。通过明确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活动,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2、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丰富多样化的实践活动
现代信息化技术中含有大量且丰富的资源,能够有效促进跨学科教学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含有不同学科的内容和知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积极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他学科与数学之间的联系。例如,在讲解量子力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演示量子态的变化过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而在学习其他学科时,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应用。教师在讲解化学时,可以通过视频演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原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物理实验或化学实验,让他们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从而更好地了解物理或化学现象。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跨学科项目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分别负责不同学科的项目,并让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一个跨学科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一个综合性的项目中,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4]。
3、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广泛应用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在初中数学跨学科教学中亦可以采用此种教学方法,从而加强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现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立性,让教师无论是在进行自主备课还是在进行集体备课时,其重心都是专业知识,因此教学也就主要从专业知识的角度里展开,而跨学科教学融合作为一项应用时间不长、应用经验不足的工作,在实行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教研会,加强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不断丰富教师跨学科教学融合的经验,以完善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增进数学教师对其他学科教师的认识。比如,围绕“三视图”的教学展开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语文教师提出可以与古诗《题西林壁》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题西林壁》中所提到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实就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这与三视图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数学教师在展开三视图教学之前,可以借助多媒体放映不同角度庐山的图画,引导学生基于图画想起《题西林壁》这首诗,并借机询问学生“你们能说说苏东坡是怎样观察庐山的吗”,当学生说出“横看、侧看、远看、近看、中间看”之后就可以顺势引出今天“视图”的学习内容。这样的教学过程就可以通过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从语文中生产出来的未知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完成了教学任务[5]。
4、与人文历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
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人文历史和思政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初中数学跨学科教学中可以与人文历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更容易提高学生的直观想象和数学建模的数学核心素养,例如说明“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不同的线段互相平行”是假命题的时候,用玫瑰花上的刺演示给学生,他们会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非常清晰的明白玫瑰花上的刺虽然都垂直于花径,但是它们不平行,马上明白假命题的原因是漏了“在同一平面”的条件。引入体育可以创设吸引学生的情景提高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的数学核心素养。例如单(双)循环淘汰赛的队伍和比赛场数的关系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枚举、归纳和猜想,从特殊到一般引出二次函数(方程)。另外,跨学科教学必须引入思政教育,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我们要有文化自信,在课堂中要把中华民族各领域的伟大展现给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之余,激发他们学习热情,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正确价值观人生观[6]。
5、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
为了评价跨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传统的单一学科评价方式往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的表现和进步,应基于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以评估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的综合能力。这个评价体系应该包括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对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以及对学生合作学习和创新能力的评价。在建立评价体系时,教师应该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示他们的思考和探索过程。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以及项目作品、口头报告和书面作业等多种形式。同时强调评价的多元化与过程性,不仅关注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更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变化。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如项目展示、口头报告、同伴评价、自我反思日记等,我们力求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与个性特点,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指导与支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对初中数学跨学科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丰富了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还为跨学科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建议,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佼.例谈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J].新课程研究, 2024(10):60-62.
[2]程晓亮,左瀚文,林殿吉.初中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 2024(4):39-42.
[3]骆丹,吴世彬.核心素养导向下"数学+"跨学科主题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以"数描植物"跨学科主题课程为例[J].小学数学教师, 2022(Z1):38-43.
[4]杨慧.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跨学科教学实践[J].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4(9):97-99.
[5]张林.跨学科视野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以苏科版数学九(下)"黄金分割"为例[J].初中生世界, 2024(24).
[6]张东,李丽,赵腾.初中数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与思考——以"我是追风少年"项目为例[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4(2):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