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链的职教公共英语教学实践探索
摘要
关键词
课程思政链;职教;公共英语;教学实践
正文
引言:职业学校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一种有效措施,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教育公共英语以课程思政链为基础,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职业英语课堂,有利于学生内化。
1 思政内容链
教学内容是课程是课程思政的起点与抓手,也是框架中课程思政内容链的关键一环。通过以下三个环节做好课程思政导向的内容分析:
1.1提炼单元主题
在职业教育的公共英语中,要使《课标》在实施过程中起到导向的作用,才能真正实施好这一环节。《课标》提出了培养正确价值观,健全情感品质,强化核心技能的目标,为国家,为国家,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按照每个模块的内容来界定自己的思政课题,然后在这个课题的带领下,从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中发掘出其中的思政要素,将它们的融合途径与内容以及思政要素相融合。以公共英语课程为例,按照《标准》中的模块和教科书的内容,立足于对学生的个人发展、社会交往和家国情怀的重视,确立了“磨砺匠心,交流互鉴,心怀家国”的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方向。
1.2挖掘思政元素
根据德育的主线和要素的提炼,这门课所发掘出的具体的课程思政要素有以下几种:第一,关于中国与西方的不同之处,比如在比较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上,以英语来讲述中国的故事,从中国的圣人们的传说中吸取其中的精髓,去体悟中华的经典情感。二是当代的精神,例如要让同学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要树立卫生第一,充分理解“健康中国”的重要作用,提高大学生的信息安全知识水平,构筑起我国的“互联网”防御体系。三是优良的思考素质,例如:尊重事实,审慎判断,公正评价,善于探究,以平等和开放的心态,敢于纠正失误。第四,专业素质的影响。例如,提高自己,树立远大理想,承担时代责任,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祖国家的建设结合起来,在必要的时候,采用合适的途径和方法,坚持不懈地使用英语来实现终生的学习。比如《新视野英语教程》第二册第一单元A部分介绍了美国速食公司麦当劳的发展与革新及其文化内涵,并就麦当劳两位创始人与创业者克雷格在麦当劳成长历程中的实践与重要性提出了两种相反的看法。本课以“人文”为主线,以“麦当劳”为主线,以中国点心品牌“稻香村”为主要内容的英文记录片为例。老师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发掘本单元的育人要素,比如对与文化有关的人物以及他们的贡献有分歧的看法,老师可以指导他们做出慎重的评判,对角色和他们的贡献做出一个客观、公平的评估,或者将教科书的内容与辅助资料相融合,来探究两个国内外品牌在各自发展历程中的成就,介绍创意对于文化发展的重大影响和意义。
1.3教学内容设计
高效的课堂设计要以教学目的为导向,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中渗透着价值观的养成,并通过最合适的学习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的可以分为明确的和隐含的两种。这两个方面的目的都要靠教材的选取与教学活动的安排来达到。在课堂上,老师所进行的教学行为应该是可以达到隐含目的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显隐结合”需要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共同作用,才能达到教育目的。在教学中注意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相融合,使学生从“输入”到“输出”的整个教学活动与德育环节同步进行。从阅读和听力等语言输入活动,到口语和写作小组活动,思政的整个过程也是从感觉的了解到感悟的,一步一步地进行的。在这门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以就业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来完成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与实践。职业性关怀是高职公共英语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性,它与其它年级的教育和课程相比,在语文学习与思政育人两个层面上都要体现出来,需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上。一是德育要素的选择;要与学生的专业特征以及目标职位的需求相适应,加强课程育人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提高他们的职业发展水平。比如,按照学生的专业选择各个行业的代表,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工作,从而更好地培养自己的职业梦想。二是要根据目标职位的需要,来设计各种各样的工作场景,这些场景都是针对学生们的发展和发展需要而设定的,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的专业素质,比如,编写一个活动通告,就能用个性化的任务式学习,实现更好的教学和育人的目的。对于软件管理和视觉传播专业的同学来说,可以通过设计各种形式的通告,例如:代码强度知识普及或者是网络安全海报的设计,以此来激发他们现有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同学们的兴趣,把这个任务式的学习行为转化成一种语言的结构和意义协商的进程,同时提高他们在今后的事业发展中所需要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
2 思政管理链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论体系。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是一门以大学一年级为主体的学科,规模庞大,涵盖了除了英语之外的所有学科,而且学员的基础程度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别,与专业课比较,师资队伍要更多一些,并且要做好与课程教学互补的第二课堂管理工作,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管理需求。在这一过程的教育生态体系中,“构建规则”与“展示”两项工作在“点线面”三个层面上。
点:老师和每个同学进行了教室的交互、网上交流以及对作业的反馈,从而建立起了一个“一对一”的学习社区,从而达到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老师的指导作用。学员能够按照教室与网络平台的学习计划,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合理的计划,提高自己的自学水平,并对老师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辅导。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平台作业以及平台上的学习资料,来掌握学生的学习目的,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回馈与解答。
线:在第二课堂的比赛指导工作中,老师和同学们建立了备赛训练、赛前指导和经验传授的机制,通过每个阶段的选手和备赛组之间线性、历时地传递和改进了参赛制度,发挥了示范效应。职业英语比赛由口语比赛、演讲比赛、写作比赛、词汇比赛、跨文化能力比赛组成,通过在特定场景中测试学生的各种英语运用能力,以各种方式展现英语课程的德育教育需求,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职业教育系统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不可替代的、积极的角色。比赛对语言知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现场表现等的体验,主要通过老师向往年各个年级的参赛学员传达,以及参加比赛的学员和随后参加比赛的学员进行交流和继承。
面:将两个层次的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第一个层次,就是教师的层次。在课堂上,老师要清楚地知道课程的学习规则,比如课程要求,考试方式,网上平台的学习任务和比例。同时,还需要根据同学们的反馈以及他们的学习状况,与同学们一起讨论,进行必要的修改。在这种协作中,同学们可以分享自己的语言、技巧和想法,从而促使他们一起成长。第二个方面,就是在学生社团方面,通过对老师和各方面的优秀骨干进行的对俱乐部的管理与引导,使俱乐部的员工能够从点到面,从而营造出一种积极活跃的社团环境。
3 思政评价链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作用主要表现在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对象三个层面。评估链条是指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估过程中,建立一套全新的评估系统,将其中蕴含的德育作用显现出来,从而实现全面育人。该项目将综合运用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将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有机地融合起来,既覆盖了提高语文水平的目的,也考察了实现隐形的思政目的,其特征如下:首先,评估的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比如,通过对学生对写作技能的理解,以及对所探讨的问题,从多个方面对所探讨的主题进行了反思,并利用线上学习平台上的资料,来观察学生能否及时地完成课外任务,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主管理水平。第二,评估方法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态度、进度和成果,加强所有人的学习动力;比如,通过课后自评表,让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成绩来检查自己能否达到本单位的学习目的,并且把这样的自评成绩反映到过程性评估的成绩上来;网上作文平台上的学员批改纪录,为同学们持续改进作文的实践,提供了显而易见的资料支持。第三,从教师的角度,从学生的角度,从教师的角度,从教学平台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利用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师生互评作业,提高了同学们对同学的评估,既可以检验他们的语文知识,又可以反映他们的自省与协作。与此同时,该课程评估系统在三个层面都反映出一个共性,那就是,在评估系统实现其育人功能的过程中,诸如在线教学平台等信息化教育工具有着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它是评估活动与内容的归宿,是多种评估形式的载体,也是联系各评价对象的通道。在大学英语专业中,师资队伍数量比较大,因此,在实施评估时,要考虑到精度和连贯性,必须要有一个比较好的保障。
4 教师言行链
在这门课上,老师总是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老师们用自身的语言和行为构积极地指导着学生们的发展。老师们要继续提高自己的教育观念,对自己的课程进行最优的设计,把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自己的创新成果与自己的课堂教育进行了充分的结合,这样才能让课程的品质得到更好地提高,这其实就是在向同学们展现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素养,这也是课程思政的一个重要环节。另外,该课程亦著重于如何执行行动与行动链条。由于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规模与师资队伍密切相关,因此,为达到课程思政育人目的,面向师资队伍的教师行为与行为链条实施尤为关键。在本课程的组织中,通过教研会议和小组共享,使老师队伍的言行得到了持续的提高,例如,学员对老师的严谨态度的正面反馈,专家听课对老师的一言一行的推荐与赞扬,对基础差的同学的不同的教育方法的重视与认可,老师对课程改进的反思与分享,以及同学们的合理的意见,以及老师的适当的指导,老师们的一些教育示范行为,都将在整个班级中进行交流与学习,希望全体老师们能够一起成长,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引导学生的成长。
结语
在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思政因素的基础上,课程思政要做到润物无声,在内容、管理、评价、教师言行等方面都要做到四条思政链并行,在课前、课中、课外深度发掘道德教育资源,让课程思政这一软目的得以达成,从而达到“立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潘敏.基于课程思政链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实践探索[J].南京开放大学学报, 2024(1):66-72.
[2] 李岩,田雯雯.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技能培养与思政育人融合的探索[J].成才之路, 2023(33):21-24.
[3] 周勇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究[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 22(2):23-25.
[4] 刘欣.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J].校园英语, 2023(26):3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