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田方圆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马庙镇邵庄小学 山东省济宁市 272200

摘要

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相关技能上,因此想要进一步培养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就需要从基础学科抓起。向学生贯彻道德思想观念以及法治内容,相关教师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进而提升学生们爱国主义情感怀,使学生们养成团队意识以及集体主义思想观念。本篇文章主要对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

核心素养视角;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

正文


学科素养的培养取决于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好学科知识,并进行有效的渗透,将其中所蕴含的内容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德育、管理、社会实践等活动进行教育工作的开展。这些内容教育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学生是否能够将基础知识进行有效掌握,并且还要学生逐渐养成高尚的品行。教师需要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并与其他老师进行沟通与协作,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分辨社会的丑恶。以下内容主要是对怎样在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德育与法治教育教学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供参考。

1 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育工作的开展始终围绕实际生活进行,原因在于教育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生活是教育的基础,教育需要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才能够顺利开展,如果与现实生活脱离那么就会丧失教育的实质性意义。因此现阶段的教师应懂得如何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并且还需要结合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手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例如:老师可以依靠互联网将学生带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当中,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提升学生们在课堂中的活跃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让学生们脱离课本,将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教师不应该盲目的追求学习效率从而忽略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才能够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培养出学识渊博的学生。例如:在进行小学教学时,可以通过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参与进来,给予他们各自的人物以及性格特征,让学生们通过扮演课本中角色的方式,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2 重点创设案例情景,培养学生的应对能力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评价教学再好不过了,这句话想要表达的含义是指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思维是无穷无尽的只要肯探索终究会有回报。同时良好的思维是建立在智力基础上的,这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项工作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使学生们能够建立出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们能够通过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相结合,让学生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散。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课前明确授课流程,这样才能让所讲的内容更加深入人心,意味深长。通过沟通的方式与学生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启发学生,让学生们有着一定的思考。发散性思维创设相关的生活场景,充分体现教育的价值,针对重难点问题进行反复的斟酌,展现出创新性思维的魅力所在,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构建生活课堂,渗透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但当这些教学内容仅仅停留在书本和讲台上,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时,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产生共鸣,从而降低了学习兴趣和效果。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情感世界需要通过与生活实践的结合来不断丰富和完善。因此,将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生活,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这一目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例如,在讲解诚实守信这一道德准则时,可以引入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小故事,如同学间的借还物品、承诺的履行等,让学生感受到诚实守信就在身边,是每个人都应遵守的基本准则。通过这样贴近生活的案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使道德与法治不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活生生的生活指南。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观察生活,用发现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道德与法治案例。无论是家庭中的孝顺父母、学校的尊重师长,还是社会上的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都是学生可以用来学习和反思的素材。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如让学生参与社区服务、进行环保宣传、调查身边的法律问题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还能在实践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 重视不同的教学“环节”,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1自主学习思考

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需要建立的,并且这项能力也是后期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自身的位置,弄清楚其本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如今很多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仍然以自身为中心,使学生们长时间处于被动的状态,进而导致学生们无法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扮演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的作用,将课堂的主动权交付予学生,让学生们自由支配课堂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明确教学目标,带领学生们在娱乐过程中也能够将所需的知识进行获取。想要将课堂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就需要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在面对一些问题时,能够让他们的主动提出来,这样就避免了后期问题的堆积,通过学生提出来的疑惑与难点,将其中所蕴含的思路传授给学生,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4.2团结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时近些年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此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团队协助能力。相关的教师应严格重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当小组合作学习出现问题时应及时找到问题的原因,变换不同的角色思路,让学生们的负面心理进一步所见,从而起到团队合作学习的真实目的。

4.3实践检验环节

一切知识都源于实践的证明,因此实践教学的唯一标准也是唯一基础,在教学前教师应制定好教学目标,锻炼学生能够自主完成所学知识的检验。在每次课程结束后,教师还需要安排学生检查整个学习的过程,通过巩固与完善所学到的知识,教师结合学生们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好相关的教学方案。这个方案是根据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制定的,并且还要符合现代教学的要求,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从而实现对学生道德核心素养的培养。

结束语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小学道德法治教育是一具有时代意义的教学科目,能够实现对学生多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自主思维能力。让学生们懂得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实践与生活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得学生们能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使学生们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健康成长,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潘文婷.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高 效课堂[J].教育科学:引文版,202012):97-98.

[2]  卢春霞.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 养的路径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 刊),2020(10):373.

[3] 刘梦尧. 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策略探究[J].教育科学:引文版,202110):16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