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传感器及应用技术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有效融入路径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张晚青

辽宁理工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

在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工业传感器及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不仅应关注学生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育人功能的发挥。本文结合该课程的学科特点,探讨了其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并提出了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思政元素融入路径。通过有效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提升课程的综合育人效果,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工业传感器及应用技术;课程思政;思政元素

正文


本文系辽宁理工学院2022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立项项目,项目名称:工业传感器及应用技术

 


引言课程思政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工业传感器及应用技术作为工程类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不仅涉及传感器原理、数据采集与处理等基础知识,还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实践中。传统的课程教学多注重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其育人功能。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和推广,将思政元素融入工业传感器及应用技术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一、工业传感器及应用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

(一)课程的学科特点

本课程专注于教授传感器的工作机制,以及涉及物理学和电子学等领域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技巧,体现了深厚的技术内涵和实践导向。此课程涉足于众多领域,如工业控制、环境监测、智能家居和医疗健康等,与实际的工程应用密不可分,被广泛视为一种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高效应用型技术学科。在课程构建过程中,融入实验环节与项目实操,助力学生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解决的融合,进而增强其处理复杂问题的技能。此课程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应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同时,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的基础[1]

(二)课程思政的契合点

针对工业传感器及应用技术这一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社会责任、安全意识、科技创新等多个层面实现协同教学。借助传感器技术在安全监控与环境保护领域的实际应用展示,能激发学生对公共安全和生态文明的兴趣,进而培育其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在国防和抗灾等关键领域,传感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显著提升了爱国情感的培养,同时也巩固了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掌握行业的先进技术,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并在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方面得到显著提升。

、思政元素在工业传感器及应用技术课程中的融入路径

(一)教学内容设计中的思政元素融入

在工业传感器及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中,通过精心挑选案例和融入思政话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课程的组成部分,融入对社会具有积极作用的传感技术实际运用事例。举例介绍,在我国传感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就,诸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智慧城市传感器网络以及地震救灾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这些突破使学生得以窥见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增长,并由此激发民族自豪感。为了使学生认识到技术对社会的贡献,可在课程中引入符合社会需求和大众利益的案例,进而点燃学生内心的社会责任感。

在探讨传感与检测的理论基础上,引入工程伦理和职业道德的讨论,有助于学生理解技术与社会互动的视角,并认识到传感器技术在不同应用中的伦理问题。针对传感技术在物联网应用中涉及的隐私保护伦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引导学生关注技术应用的伦理边界,增强职业道德意识。教师应通过技术风险分析,着重指出传感器故障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以培养学生在学术探究与现实应用过程中维持严格、实事求是的态度[2]

(二)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成为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关键路径。针对工业传感器及应用技术这一课程,运用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以及小组讨论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旨在提升学生对思政知识的理解与感悟。采用情境教学法,构造具体应用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剖析传感技术的功能,进而培育学生对于技术运用所承担的社会义务的认识。在探讨智能交通系统中传感器应用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个仿真场景,通过此方式,学生被引导深入考虑如何借助传感技术来应对交通安全挑战,这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将思政教育通过项目式教学策略进行融合,能够成为一种成效显著的教学途径。某些旨在促进社会参与的教学活动,能够唤醒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让学生投身于一项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实践活动,借此机会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思考。通过实施小组讨论法,设定特定的讨论主题,旨在培育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及对职责的认知。探讨传感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运用,并审视其对患者隐私与安全的作用,进而促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深入思考技术所涉及的社会伦理问题。

(三)实践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渗透

在工业传感器及应用技术课程中,强调实践性的操作演练构成了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关键阶段。设计蕴含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实践项目,使学生在亲身体验过程中领悟技术所承载的社会意义。学生亲自参与设计空气质量监测和水质检测的项目,这不仅使学生能够意识到环境保护中技术的关键角色,而且有助于学生增强环保意识。安排学生前往企业与研究机构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亲身体验来认识传感器技术在现实中的具体运用及其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角色,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与国家的科技进步密不可分,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与肩负起科技发展的使命。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技术运用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与挑战。在实施数据采集与处理实验过程中,教师担任引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对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此举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技术应用的同时,深刻认识到数据伦理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探究团队合作的重要作用,进而塑造其团队协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3]

(四)考核评价体系的优化

思政教育成果的衡量,依赖于评价体系的精心构建。在考核环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此类内容的关注度,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续关注并履行社会责任。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多维度考核方法,能够全面评估被考核者的综合素质。在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讨论、团队协作完成项目的情况,以及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个人表现,作为评价其责任感和团队协作技能的依据。在撰写实验报告和项目总结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责任与伦理意识等思想政治教育要素,通过反思和概括,全面提升其综合素养。

通过融入与思政领域的相关开放性问题,终结性评价能够指导学生从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视角深度剖析技术。在年终评估考试中,布置了涉及传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及其社会含义的课题,以此激励学生围绕技术价值、生态效应等多个维度展开论述。借助演讲和展示两种方式,我们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的舞台,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技术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对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优化,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还能够在评价过程中促进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进而提高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化和提升。

、思政元素融入的成效与反思

工业传感器及应用技术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已对学生学习态度、价值观、专业素质的改善显示出初步效果。首先,通过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观察到学生在学习心态上出现了明显的正面变化。学生不再只关注技术的掌握与技能的提升,而开始逐步意识到传感技术对于社会、环境及安全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在空气质量监测和灾害预警等领域,学生体验到专业知识对社会的贡献,从而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与增强了责任感。融入思想政治要素,对学生的价值观念构成积极影响,进而增进其对社会责任和使命的认识。

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显著提高了学生在职场中的道德标准与综合素质。在授课过程中融入对隐私权维护、工程技术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学生对传感器技术在多样化使用环境中的困境进行深入反思,助力学生在将来的职业路径上发展出强烈的伦理敏感性和准确的道德评价能力。在个人隐私数据收集的场合,学生意识到了数据伦理的重要性,实践之中更能坚守职业操守。在实践性教学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例如,通过构建与生态环保主题相关的实验课题,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传感器技术在推动可持续性发展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并培育学生关于环境保护的观念[4]

在思政元素融合过程中,一些待解决的问题仍然存在。部分学生在面对具有较强技术性的课程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部分的兴趣有所欠缺,导致学生可能觉得这部分内容与自身的专业成长联系不紧密,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的效果。未来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持续对思政教育的内容作出优化,确保该内容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紧密相关。挑选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实例,更加清晰地呈现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与科技融合的现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部分教育工作者因缺乏充分经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的策略可能流于表面形式。针对教师群体,应当增强其在课程设计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培训,以提高学生结合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的能力。

结语

工业传感器及应用技术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有效融入,是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以及考核评价体系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还能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通过思政教育的有效渗透,学生逐渐从单一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何赟泽,王洪金,张宏.《传感与检测技术》基于课时的教学方法与过程[J].高教学刊,2020,(19):105-107.

[2]史玉立.高职院校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南方农机,2023,54(20):167-171+179.

[3]欧幸福,陈文凤.基于理虚实用一体化的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开发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3,(12):37-40.

[4]王华,何赟泽,王洪金,.基于实践为根、思政为魂理念的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J].高教学刊,2021,7(20):106-10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