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品德启蒙”,构建幼儿园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品德启蒙;幼儿园;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
正文
引言:幼儿时期是品德形成的关键阶段。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幼儿园的德育工作备受关注。然而,当前幼儿园德育课程存在分散、缺乏连贯性等问题。构建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成为必然需求。这一体系有助于为幼儿提供系统的品德教育,从多个维度促进幼儿品德发展,为幼儿的未来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
1.幼儿园德育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1.1现有课程中的品德教育内容
在当前幼儿园课程中,品德教育内容虽有涉及但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品德教育内容往往分散在各个不同的课程板块中,缺乏系统性的整合。像在语言课程里,可能只是通过故事简单提及诚实、友善等品德概念,但缺乏深入的挖掘和引导。在艺术课程中,对于品德教育的融入也较为浅显,仅仅是在绘画或者歌曲主题上偶尔关联品德元素,如画一幅帮助他人的画,但没有从品德教育的深度去引导幼儿理解为什么要帮助他人,以及帮助他人的多种方式等。而且,品德教育内容缺乏根据幼儿年龄阶段特点的细致分层,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幼儿在认知和理解能力上存在差异,但现有的品德教育内容却没有很好地体现这种差异,导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1.2课程缺乏一体化的表现
幼儿园课程缺乏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课程目标方面,各个课程板块各自为政,没有围绕一个统一的品德教育大目标进行设定。例如,科学课程的目标可能侧重于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认知,而很少考虑如何在这个过程中融入品德教育目标,如培养幼儿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等。其次,在课程内容上,缺乏连贯性和递进性。不同课程之间的品德教育内容没有相互衔接,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品德教育链条。比如,在社会课程中教导幼儿认识家庭关系中的品德要求,却没有在其他课程如健康课程中进一步延伸家庭健康关系中的品德内涵。再者,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之间缺乏协作,各个教师只关注自己所教课程的内容,没有共同探讨如何在不同课程环节中协同进行品德教育,导致幼儿接收到的品德教育信号是零散的,无法形成系统的品德认知体系。
2.品德启蒙理念下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素
2.1明确的课程目标
在品德启蒙理念下,明确的课程目标是构建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的关键。课程目标应当以幼儿品德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涵盖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多个维度。例如,对于小班幼儿,目标可以设定为初步认识基本的品德概念,如善良、礼貌,通过简单的故事、游戏等方式,让幼儿能够识别这些品德行为。对于中班幼儿,目标则应递进为理解品德行为背后的原因,如为什么要分享,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幼儿体会分享带来的快乐。对于大班幼儿,目标要上升到能够主动践行品德行为,并能对一些复杂的品德情境做出正确的判断,如在面对冲突时如何运用宽容、协商等品德来解决问题。而且,这个课程目标要贯穿于幼儿园的所有课程之中,无论是语言、数学还是艺术课程,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学内容,确保幼儿在不同的课程学习中都能受到品德教育的熏陶。
2.2整合的课程内容
整合的课程内容是构建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不可或缺的要素。要将品德教育内容有机地融入到各个学科课程中。在语言课程里,不仅仅是讲述品德故事,还要深入分析故事中的品德元素,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这些品德。例如,在讲述《狼来了》的故事时,除了让幼儿知道撒谎是不对的,还要让幼儿讨论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孩子应该怎么做,以及在生活中如何做到诚实。在数学课程中,可以通过数量分配的例子来教育幼儿公平的品德概念,如将一定数量的玩具平均分给小朋友,让幼儿理解公平分配的意义。艺术课程中,让幼儿通过绘画、唱歌等形式表达对品德的理解,如画一幅关于爱的画,唱一首关于友谊的歌。同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分层整合,确保每个阶段的幼儿都能接受适合他们认知水平的品德教育内容。
2.3多元的课程实施方式
多元的课程实施方式有助于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的有效构建。一方面,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例如,设计品德主题游戏,如“品德小超市”,在游戏中设置不同的品德行为场景,幼儿通过在游戏中的选择和互动,学习品德知识。另一方面,要注重实践活动。组织幼儿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去养老院看望老人,让幼儿在实际行动中体会关爱他人的品德内涵。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让幼儿在小组中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等品德。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播放品德教育动画、视频等,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幼儿传授品德知识。不同的实施方式相互配合,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风格和需求,提高品德教育的效果。
2.4全面的课程评价体系
全面的课程评价体系对于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评价体系应包括对幼儿品德发展的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课程内容和实施方式的评价等多个方面。对于幼儿品德发展的评价,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行为观察,还要深入了解幼儿内心的道德认知和情感变化。例如,可以通过幼儿的绘画作品、讲述的故事等方式来了解他们对品德概念的理解程度。对于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要考察教师是否能够将品德教育内容有效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是否能够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品德学习活动等。在课程内容评价方面,要关注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品德启蒙的要求,是否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对于课程实施方式的评价,则要分析不同实施方式是否能够吸引幼儿参与,是否有助于提高品德教育的效果等。通过全面的评价体系,可以及时发现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和优化。
3.构建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的策略
3.1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构建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策略之一。首先,要加强教师的品德教育理论培训,让教师深入理解品德启蒙的理念和内涵,掌握幼儿品德发展的规律。例如,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品德教育研讨会,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分享最新的品德教育研究成果。其次,要提高教师的课程整合能力,使教师能够将品德教育内容与各个学科课程有机融合。这就需要开展课程整合培训,通过案例分析、教学实践等方式,让教师学会如何在不同的课程中巧妙地融入品德教育元素。再者,要建立教师之间的协作机制,鼓励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品德教育经验。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教师品德教育交流群,或者定期开展教师品德教育经验分享会,让教师们能够共同探讨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从而提高整个师资队伍的品德教育水平。
此外,还应建立教师品德教育的考核机制。通过设定明确的考核指标,如品德教育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课程整合中的品德教育融入效果、在协作交流中的贡献等,来激励教师积极提升自身品德教育能力。这有助于确保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3.2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在构建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家庭是幼儿品德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幼儿品德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幼儿园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首先要向家长宣传品德启蒙的理念和幼儿园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的内容,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品德教育目标和方式。例如,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详细介绍。其次,要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品德教育活动,如亲子品德主题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品德游戏、故事讲述等活动,在活动中共同学习品德知识,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强化幼儿的品德教育效果。此外,幼儿园还可以为家长提供品德教育的指导和资源,如推荐适合幼儿的品德教育书籍、网站等,帮助家长在家中更好地开展品德教育工作,使家庭和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家园合作还应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幼儿园定期收集家长在家庭品德教育中的问题与经验,例如家长在引导幼儿分享、礼貌待人方面的困惑。同时,家长也向幼儿园反馈幼儿品德发展的家庭表现。双方根据反馈调整教育策略,确保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的完善性与连贯性。
3.3社区资源整合
社区资源整合是构建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的有效策略。社区中蕴含着丰富的品德教育资源,如社区中的文化场馆、志愿者组织等。幼儿园要积极与社区合作,整合这些资源。首先,可以组织幼儿参观社区文化场馆,如博物馆、图书馆等,让幼儿在参观过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接受文化中的品德熏陶。例如,在博物馆中,幼儿可以了解到历史人物的品德事迹,从而受到启发。其次,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合作,邀请志愿者到幼儿园开展品德教育活动,或者组织幼儿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幼儿在与志愿者的互动中学习奉献、关爱等品德。再者,利用社区的自然环境资源,开展户外品德教育活动,如在公园中进行环保主题的品德教育,让幼儿学会爱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可以拓宽幼儿的品德教育视野,丰富品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4.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对幼儿品德发展的影响
4.1对幼儿道德认知的影响
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对幼儿道德认知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通过系统的品德教育课程,幼儿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道德概念。例如,在传统的分散式品德教育中,幼儿可能只是模糊地知道某个品德行为是好的或不好的,但在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下,幼儿能够了解到为什么这种行为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以诚实为例,幼儿不仅知道不能撒谎,还能明白诚实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在人际交往中诚实能够带来积极的结果。而且,随着课程的逐步推进,幼儿能够对不同的道德情境进行分析和判断,他们的道德认知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对错判断,而是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道德问题。例如,在面对资源分配的道德情境时,幼儿能够考虑到公平、分享等多个道德因素,这有助于提高幼儿的道德思维能力。
4.2对幼儿道德情感的影响
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对幼儿道德情感的影响是显著的。在这个体系下,幼儿通过丰富多样的品德教育活动,能够更加深刻地体验到各种道德情感。例如,在关爱他人的品德教育活动中,如去养老院看望老人,幼儿能够感受到老人的喜悦和感激之情,从而激发自己内心的同情和关爱之情。这种真实的情感体验会让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践行关爱他人的品德行为。同时,在课程体系中,通过故事、歌曲等形式,幼儿能够对道德情感有更细腻的感受。如在听了关于友谊的故事后,幼儿会对友谊中的忠诚、信任等情感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在自己的人际交往中更加注重这些情感的培养。这种道德情感的培养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使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境时,能够以充满爱和善良的心态去对待他人。
4.3对幼儿道德行为的影响
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对幼儿道德行为有着直接的引导作用。在课程体系中,通过明确的课程目标、整合的课程内容和多元的课程实施方式,幼儿能够清楚地知道应该如何践行道德行为。例如,在课程中强调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节约用水等。而且,由于课程体系注重幼儿道德行为的反复训练和强化,幼儿的道德行为会逐渐形成习惯。比如,在礼貌教育方面,经过多次的角色扮演、日常练习等活动,幼儿在见到他人时会自然而然地主动打招呼,使用礼貌用语。这种由课程体系引导形成的道德行为习惯,将伴随幼儿成长,成为他们良好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未来的社会交往和个人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结语: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为幼儿园品德启蒙教育提供了有效框架。通过各方面的构建与完善,能让幼儿在系统的品德教育中成长。这不仅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也为幼儿园德育工作提供了方向和方法,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施冬梅.立德树人背景下开展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23,3(21):90-92
[2]李萍.新时期幼儿园科学实施德育的途径探讨[J].基础教育论坛,2023,2(21):93-94
[3]刘情情.基于立德树人的幼儿德育教育开展[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3):252.
...